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脓毒症是内外科危重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中医药对于危重病患者的治疗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开拓出了新的治疗理念和思路,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从病因病机、证型、治法、中药单体、中药复方制剂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脓毒症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益气通腑逐瘀方灌肠疗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益气通腑逐瘀方灌肠.治疗过程中均监测血浆D-乳酸水平、尿乳果糖/甘露醇(L/M)值,观察重症胰腺炎患者ARDS、MODS发生率的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第7、14日D-乳酸水平、L/M值的变化.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48 h的64例VAP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半定量培养及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 64例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出病原菌116株,革兰阴性杆菌占82.0%,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2.4%,鲍曼不动杆菌19.8%,肺炎克雷伯菌13.8%,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3.8%,大肠埃希菌10.3%.铜绿假单胞菌对所有抗菌药物敏感率均偏低,仅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率超过60%.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最为严重,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为65.2%,其他药物敏感率较低.多数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菌株,耐药较重,产ESBLs阳性菌株占67.9%(19/28).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药物及其他大多数药物耐药,仅对喹诺酮类、头孢哌酮舒巴坦保持有限的敏感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所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66.7%,但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仍保持高度敏感.结论 该院EICU内VAP患者经验性用药建议覆盖革兰阴性杆菌,选用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或碳青酶烯类治疗成功概率会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益气通腑逐瘀方灌肠疗法对脓毒症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脓毒症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敏感抗生素、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 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益气通腑逐瘀方灌肠治疗,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行等量煎药用水灌肠, 均每日2次.PCR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菌DNA片段, 分光光度法监测其血清D -乳酸水平, 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尿乳果糖/甘露醇(L/M)值, 观察脓毒症患者ARDS、MODS的发生.结果: 治疗7 d与14 d后, 治疗组较对照组D -乳酸水平均有显著降低(6.04±1.06 μg/L vs 8.83±0.73 μg/L;3.89±0.86 μg/L vs 7.18±0.90μg/L, 均P<0.01);治疗14 d后, 较对照组尿L/M水平有明显降低(0.0499 vs 0.0709, P<0.05);治疗结束后,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细菌DNA片段转阴率增高、ARDS发生率及MODS发生率均有明显降低(71.4% vs 33.3%;17.6% vs50%;0% vs 22.2%, 均P<0.05).结论: 益气通腑逐瘀方灌肠治疗能改善脓毒性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降低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 并能降低脓毒症患者ARDS、MOD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鲁召欣 《国医论坛》2008,23(3):12-13
《素问.刺法论》所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语,既阐发了正气在疾病预防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又从侧面反映了正气虚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也就是说,即使有“风雨寒热”之邪,如果“不得虚”,则“邪不能独伤人”,必须是“两虚相得”,方“乃客其形”。然而,何谓正气?《黄帝内经》中正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通腑逐瘀方灌肠疗法对脓毒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8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通腑逐瘀方中药灌肠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5日、第10日,检测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治疗10 d后,治疗组治疗组总有效率77.50%高于对照组的52.50%(P0.05)。两组治疗10 d后中医证候评分、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治疗组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变形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益气通腑逐瘀方灌肠疗法能够促进脓毒症患者血液循环、改善血液黏度、防止血液溶解、促进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通腑逐瘀方灌肠疗法对脓毒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通腑逐瘀方中药灌肠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5日、第10日,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7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78%(P<0.05);且中医证候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均P<0.05),血清中TNF-α、IL-6、IL-8均较对照组也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益气通腑逐瘀方灌肠疗法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加减通窍活血巴布剂作为外用剂型对血瘀证大鼠血流变学、血管内皮紧张素及一氧化氮的影响作用。方法将观察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血瘀模型组、加减通窍活血巴布剂组3组,检测各组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等指标。结果 1.加减通窍活血巴布剂组各切变率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值均明显低于血瘀模型组(P0.05)。2.加减通窍活血巴布剂组的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高于血瘀模型组(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低于血瘀模型组(P0.05)。3.与血瘀模型组比较,加减通窍活血巴布剂组可显著降低血清ET含量(P0.05),并能明显升高大鼠血清NO含量(P0.05)。结论加减通窍活血巴布剂可明显改善血瘀证模型大鼠异常的血液流变学状态、内皮素及一氧化氮,具有确切的活血化瘀、改善血瘀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通窍活血巴布剂作为外用剂型对血瘀证大鼠血流变学的影响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血瘀模型组、通窍活血汤组、通窍活血巴布剂组3组,并设立空白对照组,采用反复注射肾上腺素和施以冰水浸泡的方法制备成中医血瘀证大鼠模型,监测各组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结果通窍活血巴布剂组各切变率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值均明显低于血瘀模型组(P0.05),但高于通窍活血汤组;通窍活血巴布剂组的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高于血瘀模型组(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低于血瘀模型组(P0.01);通窍活血巴布剂组在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方面与通窍活血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方面,通窍活血汤组明显优于通窍活血巴布剂组(P0.01)。结论通窍活血巴布剂具有明显改善血瘀证模型大鼠异常的血液流变学状态,对血液的高凝状态具有一定的改善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加味大承气汤灌肠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予以大承气汤液灌肠,B组予安慰剂灌肠。两组治疗7d。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第3日及第7日的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L/M)和循环D-乳酸质量浓度。结果治疗组尿(L/M)和循环D-乳酸的下降大于对照组。结论加味大承气汤灌肠治疗可改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肠道黏膜通透性,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