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下肢短缩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军方  魏瑄  杨豪 《中医正骨》2007,19(5):47-48
在全髋置换术中,常需对下肢短缩进行治疗,而延长的尺度非常关键。延长过多使组织张力过高,易发生神经损伤和功能障碍等后果,延长不够使软组织松弛,而易发生脱位或引起跛行明显等后果。自2004年2月-2005年12月,我们用全髋置换术治疗髋部疾病伴下肢短缩32例,较好的纠正了下肢短缩,并获得了良好的关节功能,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滑膜骨软骨瘤病是一种较少见的慢性关节疾病,特点是在关节滑膜、滑囊或腱鞘形成多发软骨结节,可钙化或骨化,软骨结节脱落后则形成游离体。滑膜软骨瘤病发病率极低,膝关节以形成关节内多发游离体为特征,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作者采用关节镜诊断与治疗该病27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目的报道23例外伤性膝内翻的外科治疗。方法实施胫骨结节上截骨矫形,内侧植骨,手术后支具外固定,CPM辅助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23膝平均随访24个月,优16例、良6例、差1例。结论良好的手术设计,截骨复位的骨端愈合以及合理的早期功能锻炼是膝关节功能恢复,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24.
我院自2001年2月-2008年2月对46例髌骨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直视下小切口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横行或纵行骨折,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目的旨在探讨MRI扫描对成人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53例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等,总结股骨头坏死在MRI中的图像特点,比较CT、MRI扫描诊断股骨头坏死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并分析CT、MRI扫描对不同时期股骨头坏死的准确诊断率。结果 MRI诊断股骨头坏死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06%、90.47%、84.12%,明显优于CT79.36%、73.01%、6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Ⅰ-Ⅱ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90.90%vs 3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扫描中,Ⅰ-Ⅱ期股骨头坏死者多呈现病变侧股骨头骨髓信号不均匀,横断面及冠状位T1WI提示病侧股骨头形态塌陷,并见不规则斑片状长T1信号,在冠状位T1WI上表现为明显"线样征"。结论 MRI扫描诊断成人股骨头坏死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高,可有效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预防及治疗。方法:通过对38例48膝,单膝置换28例,双膝置换10例的治疗进行调查、回顾,48个膝关节中发生感染2膝,感染率为4%。结果:2例患者1例为低毒感染,1例为深部感染,经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本组病例感染率4%,高于大多数作者报道的1%~2%的感染率,其原因同手术例数偏少有关外,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基础硬件设施不够,故对基层医院而言在严格适应证、提高手术技术的同时还要加大力气进行手术室及手术设备的改造,以期进一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27.
陈成亮  宋树春  邹士平  魏瑄 《中外医疗》2010,29(34):66-66,68
目的探讨膝屈曲内翻畸形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软组织平衡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针对性的软组织平衡程序对186例225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进行软组织松解。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畸形程度、术中软组织松解情况、术后畸形矫正和膝关节功能等。结果 225膝中,192膝仅靠软组织松解即可在手术中基本矫正关节的屈曲畸形,术中需行股骨远端2次截骨者不到15%,且均为屈曲挛缩〉40°的患者。术后X线片见假体位置良好,0.5~8年随访,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平均分46分增加到术后的95分。结论良好合理的软组织平衡可使畸形的膝关节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获得明显的畸形矫正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单髁置换术(unicondylar knee arthroplasty,UKA)治疗老年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采用UKA治疗老年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34例(40膝)。男11例(12膝),女23例(28膝)。年龄75~86岁,中位数79岁。左膝病变18例,右膝病变10例,双膝病变6例。合并髌股关节退变31例,膝关节外侧间室退变23例。骨关节炎Kellgren-Lawrence影像学分级,Ⅰ级31膝、Ⅱ级7膝、Ⅲ级2膝。体质量指数18~32 kg·m~(-2),中位数28 kg·m~(-2)。病程3~9年,中位数6年。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及膝关节疼痛缓解、活动度改变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12个月。均未出现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假体脱位等并发症。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术前(6.8±0.9)分、术后6个月(1.9±0.7)分。膝关节活动度,术前110.5°±4.1°、术后6个月125.5°±3.1°。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术前(55.2±4.5)分、术后6个月(88.5±3.5)分。结论:UKA治疗老年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可以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增加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9.
李宁博  骆晓飞  尹夏  魏瑄 《中国骨伤》2022,35(7):661-668
目的:探讨杜仲多糖对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软骨细胞ATDC5,用含10μg/ml IL-1β处理ATDC5制作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炎症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杜仲多糖低浓度组、模型+杜仲多糖中浓度组和模型+杜仲多糖高浓度组。其中空白组细胞用常规培养基培养,模型组细胞用含10μg/ml IL-1β的培养基培养,模型+杜仲多糖低浓度组、模型+杜仲多糖中浓度组和模型+杜仲多糖高浓度组细胞分别用含100、200、400 μg/ml杜仲多糖与10μg/ml IL-1β的培养基共同培养。分别培养24、48、72 h后,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培养48 h后,流式细胞术和DA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一氧化氮(netric oxide,NO),γ干扰素(interfero-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表达,DCFH-DA法检测细胞中活性氧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r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3(mitochondrial membrane protential,MMP-13)及NF-κB信号通路相关P65,磷酸化P65(p-P65)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F-κB P65细胞定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ATDC5细胞活力及TIMP-1蛋白表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TNF-α、NO、IFN-γ和IL-6水平,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MMP-13和p-P65的蛋白表达及细胞核内P65+数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模型+杜仲多糖低浓度组、模型+杜仲多糖中浓度组和模型+杜仲多糖高浓度组ATDC5细胞活力及TIMP-1蛋白表达升高(P<0.05),而细胞凋亡率、TNF-α、NO、IFN-γ和IL-6水平、ROS含量、MMP-13和p-P65的蛋白表达及细胞核内P65+数量均降低(P<0.05)。结论:杜仲多糖可促进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软骨细胞ATDC5增殖,并抑制其凋亡、炎症反应和基质降解,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膝关节中高度屈曲挛缩畸形关节置换优化治疗的方法。方法 2001年10月至2010年10月,优化治疗组265例,其中男52例,女213例,年龄27~87岁,平均64.5岁,对照组36例,其中男6例,女30例,年龄35~83岁,平均65.2岁。随访6~60个月,采用HS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优化治疗组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4.6分增加到平均97.5分,膝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平均57°增加至97°,对照组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2.5分增加到平均90.5分,膝关节活动范围由术前平均55°增加至89°。术后2个月、半年、1年、3年、4年HSS评分优化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中高度屈曲挛缩畸形关节置换优化治疗可显着地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