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吕东霞  张帆  秦佳琪  张慧雨  贺震  魏玉辉 《中草药》2024,55(5):1761-1769
随着中草药的广泛应用,有关中草药相关肝损伤(herb-induced liver injury,HILI)的病例报道显著增加,然而中药及其代谢产物成分繁杂,其所诱导肝损伤的物质基础及机制也较为复杂,导致HILI的诊断存在一定困难。目前临床诊断HILI主要依据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价法、整合证据链法、结构化专家观点程序法及中医诊断等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早期诊断对于HILI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而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筛选是最有潜力的方向,目前处于研发阶段。为此,在论述HILI的常见发病机制的基础上,对HILI的临床诊断方法的现状及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HILI的诊疗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建立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对三种蒽醌类成分提取方法进行实验对比研究,利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蒽醌类浓度在0.856-25.680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形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8%,RSD为0.34%。结论改进的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大黄及其制剂的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3.
目的 建立稳定可控的银黄制剂的HPLC-ELSD的指纹图谱,探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在中药制剂指纹图谱中的应用。方法 用梯度洗脱法对样品进行HPLC-ELSD 测定,且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厂家和批次的样品图谱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结果 建立的银黄制剂指纹图谱表征了不同厂家和批次的制剂之间的客观差异。结论 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能有效地应用于是银黄制剂的指纹图谱分析,为有效的控制该制剂的质量提供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84.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双黄连制剂中绿原酸、黄芩苷和连翘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采用Cosmosil-C18分析柱,流动相为乙腈-含0.1%三乙胺的2%乙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9 mL/min,检测波长278 am.结果 绿原酸在1.00~64.00 μg/mL、黄芩苷在5.00~320.00 μg/mL、连翘苷在0.20~19.20μg/mL浓度范围内,三种分析物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93,三种分析物的加样回收率均>98.71%;方法的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2.78%.结论 本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有效地用于双黄连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5.
目的采用线性判别分析(LDA)法建立糖尿病计算机诊断模型。方法以血糖值及糖耐量实验等指标确定糖尿病病例,以患者血常规检查指标、生化检查指标为原始数据建立数据库,其中糖尿病病例352例,非糖尿病病例389例,利用SPSS统计软件判别分析方法构建糖尿病分类模型,以交互检验法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线性判别分析筛选出8项对判别函数贡献较大的变量,训练集、测试集的判别准确率分别是85.7%、81.6%,诊断模型总判别准确率是84.9%,LDA法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分别是0.88、0.75。结论糖尿病LDA诊断模型对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有较好的判别能力。  相似文献   
86.
目的 以PK11195作为工具分子,探究其分别对hCAR不同亚型(hCAR1/2/3)拮抗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了不同浓度的PK11195干预后,对hCAR1、hCAR2和hCAR3的拮抗活性,随后用分子对接方法从原子水平上探讨了PK11195与hCAR1/2/3的相互作用模式,测量hCAR1-PK11195、hCAR2-PK11195和hCAR3-PK11195复合物结构配体结合域中每个对应残基的主链原子间的距离。结果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5μmol·L-1 PK11195可以使hCAR1的基础活性显著降低(1.01±0.06 vs 0.48±0.06,P<0.001),但对hCAR2和hCAR3的基础活性降低并无显著性差异。分子对接结果显示,PK11195与hCAR1/2/3对接打分值分别为-9.73,-7.47和-7.74,将hCAR1-PK11195复合物分别与hCAR2-PK11195、hCAR3-PK11195复合物的三维结构叠合,原子间距离的均方根偏差值分别为3.87和0.22?,发现在helix ...  相似文献   
87.
88.
89.
目的:以包封率、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为指标,探讨槐定碱/苦参碱(sophoridine/matrine,S/M)二元醇脂质体3种不同制备方法的适宜性。方法:用被动载药法(Ⅰ法)、主动载药法(Ⅱ法)和被动加主动载药法(Ⅲ法)分别制备了S/M的二元醇脂质体,并考察了3种方法制备的不同药脂比二元醇脂质体的包封率、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结果:当药脂比为1∶1时,用Ⅰ法制备的S二元醇脂质体包封率最高,用Ⅲ法制备的M二元醇脂质体包封率最高;用Ⅱ法制备时,2种碱的包封率均随药脂比的减小而增大;而采用Ⅰ/Ⅲ法时2种碱的包封率均随药脂比的减小而减小。结论:制备S/M二元醇脂质体时,不同的方法和药脂比对其包封率有显著影响。S二元醇脂质体适宜用Ⅰ法制备,而M二元醇脂质体则适宜用Ⅲ法。  相似文献   
90.
布洛芬乙醇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布洛芬乙醇脂质体并考察其透皮特性。方法:采用注入法制备布洛芬乙醇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考察磷脂浓度、乙醇浓度、药脂比等因素对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用Franz扩散池进行离体皮肤渗透实验,测定布洛芬在接收液内的累积渗透量及皮内滞留量。结果:磷脂、乙醇、布洛芬分别占处方量的3%,45%和1%时制得的乙醇脂质体包封率为(72.93±1.12)%;乙醇脂质体的累积渗透量分别为乙醇溶液及脂质体的1.91倍和3.46倍;24 h后皮肤中药物滞留量依次为:乙醇脂质体>45%乙醇水溶液>脂质体。结论:乙醇脂质体可显著增加布洛芬的皮肤渗透性及皮内滞留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