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8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探讨在体条件下,一氧化氮(NO)对缺血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及可能的途径。方法:建立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模型,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及一氧化氮合酶(NO S)抑制剂NW-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 E)药物干预后处理组(药物干预组)。于再灌注末测定血浆肌钙蛋白I(cT n I),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 DA)的含量,测定心肌组织梗死面积,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心肌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 S)的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及药物干预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血浆cT n I,M DA含量降低,血浆NO,SOD含量升高,心肌细胞胞浆内eNO S表达增加。结论:缺血后处理通过eNO S/NO信号通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2.
血液透析低血压是指透析中症状性低血压,患者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4 kPa以上,或收缩压到12 kPa以下,患者需要进行改变体位、补液等特别护理和处理.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前白蛋白(PAB)、胆碱汁酶(CHE)和总胆汁酸(TBA)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住院的肝硬化患者146例,检测血清PAB、CHE、TBA.结果 肝硬化患者PAB、CHE、TA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明显意义.结论 联合检测PAB、CHE、TBA对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判断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与心肌酶谱在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的意义。方法同时测定心肌肌钙蛋白和心肌酶谱的临床标本为统计对象,再以冠心病中的不同病种分类,分别比较其阳性率。结果在观察89例病例中,急性心肌梗死29例,cTn—I阳性率为91%,不稳定性心绞痛32例,cTn—I阳性率为56%。结论联合检测组心肌肌钙蛋白与心肌酶谱可大幅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具有IQ结构域的GTP激酶活化蛋白1基因(IQGAP1)对食管癌细胞KYSE150化疗敏感度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构建针对IQGAP1基因的小干扰RNA(si RNA)并转染至食管鳞癌细胞株KYSE150,采用MTT法观察KYSE150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敏感度的改变;流式细胞技术检测IQGAP1基因沉默前后顺铂对KYSE150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转染前后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 related factor 2,Nrf2)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转染si RNA可显著下调KYSE150细胞中的IQGAP1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经(1、5、10、20)μmol/L顺铂处理细胞24 h后,干扰组(IQGAP1-si RNA)的细胞生存率均较对照组发生明显下降(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干扰组在顺铂处理后G_0/G_1期细胞比例和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QGAP1基因沉默后,Nrf2和MRP1蛋白表达下调。结论沉默IQGAP1基因可有效提高人食管鳞癌细胞株KYSE150对顺铂的化疗敏感度,该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Nrf2和MRP-1蛋白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6.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冠状动脉内溶栓、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扩张术、冠状动脉旁路术等治疗方法的广泛应用,心肌再灌注损伤愈来愈引起心血管病医生的重视。以往的研究已证实缺血预适应(IPC)具有心肌保护作用,是一种机体内源性抗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但由于冠心病患者已经发生心肌缺血,使缺血预适应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近年研究发现缺血后处理(Postconditioning)有与缺血预适应相似的心脏保护作用,可减轻再灌注后心肌的损伤,而且可在缺血后施行,故较缺血预适应具有更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缺血后处理的概念、与缺血预适应相比异同之处、目前机制的研究及其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