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4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76篇
医药卫生   2020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60例全麻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麻醉诱导前经静脉泵输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10 min泵注入静脉,后以0.3μg·kg-1·h-1维持至完全游离子宫后停药;对照组用等容积的0.9%氯化纳液相同时间泵注入静脉。观察患者入室(T0)、输注目标药液后麻醉诱导前(T1)、插管后(T2)、拔管后(T3)四个时点血液动力学变化,右美托咪定给药后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异丙酚、瑞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镇痛效果等。结果观察组患者T1、T2、T3时点MAP、HR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T1、T2、T3时MAP、HR与T0时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对照组T2、T3时与T0时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患者T0时BIS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异丙酚、瑞芬太尼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诱导前恐惧紧张焦虑、苏醒期剧烈呛咳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均未发生需阿托品纠正的心动过缓和需多巴胺纠正的低血压。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6μg/kg,以0.3μg·kg-1·h-1维持,对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用量、预防诱导前恐惧紧张焦虑及苏醒期剧烈呛咳躁动等并发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2.
 目的考察透皮促渗剂对双乌跌打损伤药方体外透皮吸收和体内药理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以小鼠离体皮肤为渗透屏障,比较不同透皮促渗剂对双乌跌打损伤复方中指标成分胡椒碱透皮吸收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筛选最佳透皮促渗剂的比例和浓度。采用小鼠热板法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平行比较了含与不含透皮促渗剂药方的消炎镇痛作用。结果月月月月酮和NMP合用促透效果最好,稳态渗透速率达到4.1712μg·cm-2·h-1。NMP与月月月月酮比为7:3,浓度为3%时,对胡椒碱的促透作用最强。双乌跌打损伤药方有明显的消炎镇痛作用,促透剂的加入可以进一步加强药效(P<0.1)。结论采用浓度为3%,以此月月月月酮复合促透剂可取得对胡椒碱的最大促透效果,并提高药方消炎镇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3.
84.
虽然近年来有自体脂肪注射隆乳、亲水聚丙烯水凝胶注射隆乳等方法在临床应用 ,但目前国内外实践证明 ,乳房假体隆乳术仍为较安全可靠的隆乳方法。乳房假体隆乳术通常选用腋窝横皱襞、乳晕缘、乳房下皱襞及脐窝切口 ,各有优缺点。我们总结各种切口的优点并设计腋窝横皱襞切口结合乳房下皱襞小切口或乳晕切口 (以下简称联合切口 ) ,并运用肿胀麻醉技术 ,在局麻下完成腋窝入路隆乳术。该方法充分结合腋窝与乳房下皱襞入路的优点 ,同时有效的预防了各自的缺陷。自 1 999年以来 ,我们先后用此方法完成 32例小乳病人的隆胸术 ,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32P液体球囊血管内照射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量效关系,及其抑制再狭窄发生的可能机制. 方法取24只大耳白兔,建立兔双侧髂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模型,随机选择一侧髂动脉血管成形术并分别给予9.1Gy、21.8Gy和33.4Gy32P液体球囊血管照射治疗,另一侧作为自身对照.术后5周行血管造影并取材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抑癌基因P5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计算机图像分析其组织形态学改变. 结果9.1Gy组未观察到明显的生物效应;21.8Gy组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明显受抑,管腔面积无明显丢失;33.4Gy组管腔重度狭窄,内膜严重增厚,中膜平滑肌明显萎缩变薄,4例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结论32P液体球囊在一定的吸收剂量范围内确可安全有效地防止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形成,其机制可能为抑制新生内膜形成和管腔面积丢失;促进平滑肌细胞凋亡以及抑制血管负性重塑.  相似文献   
86.
贵州省自2005年起,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在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流行区实施以健康教育为基础,改良炉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并取得明显成效。但如何使病区农户能坚持正确使用改良炉灶,改变相关不良生活习惯,巩固防治成果是改良炉灶后续管理的重大课题。为此,我们继续在病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等后续管理措施。为掌握病区改良炉灶控制燃煤型地氟病后续管理的效果,于2009年11月对普定、毕节、六枝3个县(市、区)2005年改良炉灶的乡村进行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87.
张明慧  冀蒙  高静东  王培培 《中草药》2024,55(4):1063-1074
纤维化的主要病变过程包括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及肌成纤维细胞异常增多,由此引发多种器官的损伤,与肝硬化、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肌梗塞等疾病密切相关,严重时可导致癌变和死亡。尽管一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和抗氧化剂,已被用于治疗纤维化,但目前这些药物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且其有效性和长期安全性仍存在争议,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治疗途径。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中药多糖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纤维化活性,其中包括调节脂质代谢、抗氧化、抗炎及调控肠道菌群等机制。通过对近年来中药多糖在抗纤维化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中药多糖在纤维化疾病预防及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8.
为满足噻吩诺啡长效缓释的临床需求,研制注射用噻吩诺啡微球,本研究进行了其加速稳定性研究,探究该微球适宜的贮存运输条件。以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PLGA]为载体材料,使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3批中试规模的噻吩诺啡微球。通过考察37、45、52、60℃下微球的体外释放,应用阿伦尼乌斯方程,建立释放速率常数(lgk)与温度(1/T)之间的线性关系,得到方程:lgk=-8.073/T+24.35 (R2=0.985 3)。结果显示,可使用高温下微球释放预测37℃体外释放,选择52.0±0.5℃作为体外加速释放条件。建立质量研究方法,考察微球形貌、载药量、粒径及粒径分布、聚合物分子质量、有关物质等关键质量属性在加速条件下的变化,并以差异因子f1与相似因子f2比较加速条件下释放行为的相似性。结果发现,注射用噻吩诺啡缓释微球在25±2℃、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 RH) 60%±5%的加速稳定性试验条件下, 6个月各关键质量属性均未发生显著变化,提示微球可短期贮存于室温,长期贮存可放置在5±3℃条件下。  相似文献   
89.
杨峥  高静 《陕西中医》2021,(1):112-114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神经阻滞联合埋线,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和体征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ROM)变化情况,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  相似文献   
9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新鲜乌头中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的方法,比较四川安州、北川、平武、青川、布拖和云南永胜、维西及陕西南郑8个种源乌头中6个生物碱的含量差异,为优质种源的选择及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NanoChrom ChromCore PFP(250 mm×4.6 mm, 5μm)色谱柱;以0.04 mol/L醋酸铵溶液(三乙胺调pH为8.1)-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35 nm;进样量为20μL。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影响乌头中6个生物碱含量的主要环境因子,利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种源样品测定数据进行系统比较和评价。结果:乌头中6个生物碱类成分的分离效果良好,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要求。不同种源地乌头母根、子根中6个成分含量及其含量总和有明显差异,海拔是影响乌头中生物碱含量的主要环境因子。在8个种源的样品中,来自北川地区的乌头指标性成分含量及综合评价得分均较好。结论:该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乌头中6个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可为乌头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