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0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185篇
医药卫生   5073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323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288篇
  2009年   304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286篇
  2006年   234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目的探讨脊髓纵裂分型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978年5月至2006年11月收洽的有完整资料的121例单管型及双管型脊髓纵裂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及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FTNCSEP)P40波峰监测,评价其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5年,平均2年6个月。96例双管型患者中手术治疗86例,术后观察和随访发现24例痊愈、22例有明显改善、28例有一定改善、12例无明确效果,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及PTNCSEP术后有明显改变,尤其是以疼痛为主诉的患者恢复最为明显,手术总有效率为86%;10例双管型患者未行手术治疗,随访发现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且有加重趋势。单管型患者25例,手术治疗16例,术前、术后临床神经功能评分及胛NCSEP无明显变化;未手术治疗的9例,随访时上述指标亦无明显变化。结论双管型脊髓纵裂患者脊髓损害重且呈进行性加重,精细的手术治疗可以使大多数患者症状得到缓解,终止神经进行性损伤,确诊后应尽早手术。单管型脊髓纵裂患者脊髓损害轻,无须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致敏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对受者免疫重建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以C57BL/6小鼠(H-2b)为受鼠, BALB/c小鼠(H-2d)为供鼠,建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实验组),移植当天受者接受60Coγ射线全身照射,移植后第2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0 mg/kg。以不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仅行γ射线全身照射和环磷酰胺腹腔注射的正常C57BL/6小鼠为对照。实验组存活小鼠在移植后第28天分别接受致敏供鼠淋巴细胞输注(n=8)、未致敏供鼠淋巴细胞输注(n=8),另有6只不输注供鼠淋巴细胞。移植后检测受者异基因嵌合率,观察GVHD的发生情况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行供受者间以及供受者与第三方小鼠(昆明鼠)间的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实验组受鼠SRY基因均为阳性,嵌合率为(30.881±3.962)%。DLI后,接受未致敏DLI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GVHD,死亡3只(7.5%,3/8),而接受致敏DLI者无明显GVHD及死亡者。移植后45 d,接受致敏DLI者的CD8 T淋巴细胞明显高于正常C57BL/6小鼠(P<0.05),而接受未致敏DLI者的CD8 T淋巴细胞与正常对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移植后60 d,接受DLI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接近正常(P>0.05);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持续低于正常对照(P<0.05)。实验组小鼠淋巴细胞对供者淋巴细胞刺激的反应性均下降(P<0.01),以接受致敏DLI者最明显,而对昆明鼠淋巴细胞刺激的反应性维持正常水平。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输注致敏供者的淋巴细胞能促进受者的免疫功能重建,并可减少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63.
颌下腺导管结石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但巨大结石比较罕见,我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25岁。7年前偶然发现右舌下区一无痛性肿物,约0.3cm×0.3cm,呈缓慢性生长,近来偶有疼痛及阻塞症状,尤以舌运动  相似文献   
64.
李靖  王洋  柳克晔  高峰  韩喆 《西部医学》2023,35(3):381-385
探讨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心肌损伤以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14名行OPCABG的患者,依据患者术前NLR的三分位数分为高比值组(NLR>2.8,n=102)、中比值组(2.8≥NLR≥1.6,n=106)以及低比值组(NLR<1.6,n=106)。分别检测患者术前基线、术后8 h及术后24 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CTnI)水平。结果 高比值组患者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中比值组及低比值组(P<0.05)。高比值组术后CKMB峰值显著高于中比值组[2.1(1.2~13.0) ng/mL vs2.0(1.0~7.3) ng/mL, P=0.047]及低比值组[2.1(1.2~13.0) ng/mL vs1.1(0.9~1.6) ng/mL, P<0.001]。且高比值组患者术后CTnI峰值同样显著高于中比值组[0.075(0.010~0.185) ng/mL vs 0.020(0.000~0.103) ng/mL, P=0.011],以及低比值组[0.075(0.010~0.185) ng/mL vs0.010(0.000~0.030) ng/mL, P<0.001]。术前NLR较高是术后患者CTnI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09; 95%CI:1.326~5.954; P=0.007)。高比值组患者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中比值组及低比值组(HR:1.80; 95%CI:1.16~2.79; Log Rank P=0.021)。结论 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升高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会增加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回顾性研究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Mis-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Open-Tlif)治疗腰椎Ⅱ度峡部裂性滑脱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诊断腰椎峡部裂Ⅱ度滑脱并行手术治疗的57例患者进行评估,其中34例接受Mis-Tlif手术,23例接受Open-Tlif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及手术并发症情况,随访评估患者疼痛、功能、滑脱复位率及融合率。结果 Mis-Tlif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Open-Tlif组(P<0.01)。Open-Tlif组出现2例硬膜囊损伤、3例下肢麻痹、2例伤口感染,Mis-Tlif组出现1例硬膜囊损伤、2例下肢麻痹、无伤口感染,Mis-Tlif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Open-Tlif组(P=0.032)。腰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Mis-Tlif组术后2 d及末次随访均低于Open-Tlif组。两组患者术后腿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滑脱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Open-Tlif与Mis-Tlif均能有效治疗腰椎Ⅱ度峡...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肺腺癌细胞生长环境及转移性与黏附分子CD44v6和CD29的表达关系。方法将起源相同、转移性不同的两个肺腺癌细胞系AGZY和Anip分别用简便肿瘤多细胞球体(MTS)培养法培养,并设常规单层贴壁细胞培养对照。通过倒置显微镜、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MTS形成情况,并用免疫组化法分别对MTS及贴壁细胞上CD44v6和CD29表达进行检测。结果MTS培养成功,贴壁细胞与MTS在细胞结构及细胞连接结构上相似,两种MTS在形态及结构上差异无显著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29在高转移性的Anip细胞及其MTS上呈阳性表达;在低转移性的AGZY细胞及其MTS上阴性表达。CD44v6在Anip和AGZY细胞及MTS上均呈阳性表达,差异无显著性。贴壁细胞与MTS上两种黏附分子表达均无差异。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简易制备MTS的方法。细胞生长方式(单层贴壁与MTS)可能不影响CD44v6和CD29的表达。CD29表达可能与肺腺痛转移性相关;CD44v6表达可能与肺腺癌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67.
托吡酯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 ,自1999年3月在我国使用以来 ,难治性癫痫的治疗又有了新的希望。我院1999年6月~2000年4月应用托吡酯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33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对象33例均为我院神经专科病房和门诊治疗及随访的癫痫患儿 ,经用1种以上抗癫痫药物的正规治疗(在血药浓度监测下) ,发作不能控制 ,且在近3月每月发作4次以上者。男性18例 ,女性15例 ,年龄11月~15岁 ,平均 (6.5±4.8)岁。按1981年和1989年国际抗癫痫协会提出的癫痫发作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 ,1…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评估北京地区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症药物(AOM)治疗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昌平区医院、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收治的髋部脆性骨折患者1 963例,总结其人口学特征,并收集患者入院后30、120、365 d的临床资料,AOM治疗及健康基本补充剂使用情况。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OM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 1 963例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住院时年龄65~102(79.3±7.2)岁,≥80岁患者占56.7%(1 113/1 963);男性患者占30.8%(604/1 963),女性患者占69.2%(1 359/1 963);股骨颈骨折8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 077例,股骨粗隆下骨折40例。综合3个时间点,在髋部骨折后1年内,33.0%(648/1 963)的患者接受过AOM治疗,71.0%(1 394/1 963)的患者使用过健康基本补充剂。入院后30、120、365 d患者AOM治疗率分别为23.0%(451/1 963)、17.9%(353/1 963)、21.0%(412/1 963),健康基本补充剂使用率分别为59.0%(1 158/1 963)、45.0%(883/1 963)、38.0%(746/1 96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粗比值比(OR)=0.645,95%可信区间(CI) 0.495~0.840]、男性(粗OR=0.760,95% CI 0.581~0.996)、共管模式(粗OR=3.025,95% CI 0.973~9.405)、居住地农村(粗OR=0.523,95% CI 0.388~0.704)、AOM服用史(粗OR=7.612,95% CI 2.227~26.020)、既往骨质疏松症史(粗OR=5.065,95% CI 3.149~8.147)、骨质疏松评估(粗OR=1.379,95% CI 1.105~2.451)是AOM治疗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调整后OR=0.618,95% CI 0.488~0.781)、男性(调整后OR=0.716,95% CI 0.565~0.908)、居住地农村(调整后OR=0.492,95% CI 0.375~0.645)是AOM治疗的危险因素;共管模式(调整后OR=2.632,95% CI 1.004~6.897)、AOM服用史(调整后OR=4.870,95% CI 2.080~11.402)、既往骨质疏松症史(调整后OR=4.804,95% CI 3.253~7.096)、骨质疏松评估(调整后OR=1.393,95% CI 1.041~1.862)是AOM治疗的保护因素。结论 北京地区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的AOM治疗率偏低。年龄≥80岁、男性、在农村居住的髋部脆性骨折患者治疗率较低,可采取共管模式,术前进行骨质疏松诊断与评估,提高骨质疏松治疗率。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索LEER模式[少痛(less pain)、早动(early move)、早食(early eat)、安心(reassuring)]下采取的质量控制体系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乐山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99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术期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传统ERAS模式进行围术期管理的41例患者设为常规组,采用LEER模式下建立的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围术期管理的58例患者设为LEER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整体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就医体验方面的差异。结果 与常规组相比,LEER组在住院时间([ 9.75±1.29)d vs(8.23±1.52)d,t=6.896,P<0.001]、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3.11±0.54)d vs(2.69±0.98)d,t=3.745,P=0.048]、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63±0.98)d vs (2.18±0.53)d,t=2.931,P=0.032]、术后饮食恢复时间[(4.38±1.81)d vs(3.52±1.34)d,t=2.525,P=0.049]、围术期疼痛控制满意度[(4.27±0.41)vs(4.76±0.32),t=1.568,P=0.036],就医体验[(3.98±0.48)vs(4.63±0.51),t=2.827,P=0.041]方面均优于常规组。两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LEER模式下建立的质量控制体系能确保加速康复外科措施精准、系统、全面、高效执行,整体促进术后患者加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患者能获得较好的就医体验。  相似文献   
70.
前S1蛋白在HBV指标中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前S1蛋白是HBV衣壳蛋白的一部分,存在于大分子表面抗原蛋白之中,它是乙肝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也反映了乙肝病毒的复制和乙肝病情的活动。本文研究显示,162例非乙肝病人血清中前S1蛋白全部阴性;311例乙肝患者中,前S1蛋白阳性率为38.9%,其中急性乙肝93.8%,慢性活动性肝炎51.2%,在乙肝二对半检测模式中,大三阳中该指标阳性率87.1%,小三阳为32.1%。以HBV DNA检测为标准,前S1蛋白的灵敏度为94.1%等,假阴性5.9%,总符合率9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