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ELISA一、二步法检测二对半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LISA一、二步法检测二对半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分析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检验科(215007)吴兴福,陈苏芳,是贻芬ELISA以其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等优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抗原、抗体的检测,乙肝病毒(HBV)标志物的检测也不例外。鉴于经典...  相似文献   
12.
陈苏芳  唐朗  张光涛  王宁  丁情  舒涛  陈国元 《职业与健康》2012,28(10):1229-1231
目的了解武汉市售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现状及趋势,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针对性强的、有效的农药监管防治对策和为消费者自己的预防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09—2011年每年7月从武汉市某市场采集样品,利用安鑫宝PR-3新型果蔬农药残留速测仪(以及配套的试纸)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结果 2009—2011年检测水果蔬菜共191种,总阳性率为38.22%。阳性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水果类与蔬菜类农药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P0.05)。结论武汉市农贸市场销售的蔬果中农药残留情况较为严重,建议政府有关部门从农药生产、销售源头加强管理,开展农药残留危害及其防范的宣传教育。消费者从挑选、暴晒、去皮等途径加强自我保护,防治农药危害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临床检验基础》是我国高等医药院校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它是临床医学和实验室医学的桥梁学科.本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实验课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相当大的比重,该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现状的分析,我们拟在前期《临床检验基础》教学改革工作基础之上,对《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做到教学内容:编制标准操作教程以注重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三基训练”;通过病例分析及病例标本利用加强与临床的结合,以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素质;在实验教学内容中增加行业标准和国内外规范提高学生质量意识;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临床见习,使教学内容体现出学科新知识和新进展,反映检验医学现状与趋势,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浙江省常山县人民医院孕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妊娠结局,为HDCP的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浙江省常山县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851例孕产妇的相关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等,运用t检验和χ2检验对HDCP发生情况及其妊娠结局进行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HDCP的发生情况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HDCP的发生率为8. 9%;HDCP的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高于非HDCP孕产妇(P<0. 05);年龄增大(OR=1. 296)、体质量增高(OR=1. 443)、居住地农村(OR=2. 100)、流产次数≥2次(OR=2. 550)及负性情绪(OR=1. 913)是孕产妇HDCP发生的危险因素(P<0. 05),而经产妇是孕产妇HDCP的保护性因素(В=-1. 197,OR=0. 302,P<0. 05)。结论医务人员应加强对孕产妇妊娠期健康知识宣教、心理疏导;患者家属应给与其积极的情感支持;患者应定期体检,注重自身体质量的控制,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进而预防HDCP的发生、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丁型肝炎病毒(HDV )感染与乙肝病毒(HBV )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HDV阳性患者114例,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 HBV血清标志物即乙型肝炎五项指标(HBV‐M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根据HBV‐M指标的不同阳性分布而分组:HBsAg (+)HBeAg (+) HBcAb(+)设为1‐3‐5(+)组;HBsAg(+)HBeAb(+)HBcAb(+)设为1‐4‐5(+)组;HBsAg(+)HBcAb(+)设为1‐5(+)组;HBsAb(+)HBeAb(+)HBcAb(+)设为2‐4‐5(+)组,HBsAb(+)HBcAb(+)者设为2‐5(+)组;HBsAb(+)设为2(+)组;HBeAb(+)HBcAb(+)设为4‐5(+)组。 HBV‐M 全阴性者设为阴性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 T 细胞亚群和肝功能指标:AST (谷草转氨酶)、ALT (谷丙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γ‐GT )。【结果】114例 HDV病毒血清标记物阳性患者中1‐3‐5(+)组占39.5%(45/114),1‐4‐5(+)组占37.7%(43/114),1‐5(+)组占1.8%(2/114),2‐4‐5(+)组占5.3%(6/114);2‐5(+)组占3.5%(4/114);2(+)组占1.8%(2/114);4‐5(+)组占2.6%(3/114),阴性占7.9%(9/114)。HDV(+)中,1‐3‐5(+)组、1‐4‐5(+)组和2‐4‐5(+)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 T 细胞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D8+ T细胞高于对照组。【结论】HDV的发生与乙肝密切相关,HDV合并 HBV感染时机体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结核γ-干扰素释放检测(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TB-IGRA)不同检测方法和试剂对肺结核细菌学及分子生物学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抽取临床被确诊为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192例,分析其采用不同方法(TB-IGRA、痰涂片、痰培养、GeneXpert、TB-DNA)的检测结果。结果:TB-IGRA检测值对痰培养、GeneXpert和TB-DNA结果的诊断具有相关性。结论:TB-IGRA检测值可预测痰涂片、痰培养、GeneXpert和TBDNA的检出率,表示其假阴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郴州地区现阶段梅毒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梅毒防治策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对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2月24日—2014年11月30日报告的212例梅毒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采用Excel2003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212例梅毒感染者中以皮肤科103例(48.58%)为主,其次为妇科29例(13.68%)。一期梅毒95例(44.81%);二期梅毒33例(15.57%);三期梅毒4例(1.87%);潜伏梅毒77例(36.32%);胎传梅毒3例(1.42%)。年龄段以21~30岁年龄组为主(78例,36.79%),其中男36例(46.15%),女42例(53.85%),性别比为0.86∶1;其次是31~40岁年龄组(62例,29.25%),其中男29例(46.77%),女33例(53.23%),性别比为0.88∶1。职业以自由职业(87例,41.04%)为主,其次为农民36例(16.98%)、工人26例(12.26%)。居住地以市区城镇为主(107例,50.47%),郊区22例(10.38%),县区城镇67例(31.6%),农村16例(7.55%)。212例梅毒感染者中,合并感染其他性病者87例(41.04%),其中男40例(45.98%),女47例(54.02%);女性最常见的合并感染为溶脲脲原体感染(17例,36.17%);男性为生殖器疱疹(14例,35.00%)。合并2种性病者16例(18.39%),3种性病及以上5例(5.75%)。结论梅毒防治刻不容缓,中青年的自由职业者是重点的防治对象,胎传梅毒、学生感染者、老年人感染者以及合并其他性病感染的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预测和鉴定梅毒螺旋体(Tp) 膜蛋白TprF氨基端保守区(TprFN)的优势B细胞表位,为深入研究梅毒多价表位疫苗提供依据。方法 从GenBank获取TprFN的氨基酸序列,采用Mobyle、ABCpred和IEDB在线软件综合分析预测TprFN的B细胞表位并人工合成多肽;表达重组蛋白TprFN并经Western blot鉴定后免疫兔,获取血清并测定抗体效价;以TprFN免疫兔血清、梅毒患者血清(设正常人血清和正常兔血清为阴性对照),间接ELISA测定预测的7条人工合成的B细胞表位多肽的免疫反应性和特异性。结果 软件综合预测TprFN的P1 (43-62AA)、P2(57-71AA)、P3(81-88AA)、P4(89-103AA)、P5(125-138AA)、P6(231-251AA)、P7(268-279AA)可能为B细胞表位;表达一可溶性蛋白,WB鉴定为目的 蛋白,其免疫抗体效价为1∶12 800以上;ELISA结果显示,预测表位P1、P3与TprFN免疫兔血清及梅毒患者血清均呈阳性反应,而与对照血清均不反应。结论 P1、P3为TprF潜在的优势B细胞表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郴州市北湖区幼儿园儿童的蛲虫感染率现状,探讨幼儿园蛲虫病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进行检查,阳性患儿服用阿苯达唑进行驱虫治疗,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北湖区幼儿园儿童的蛲虫感染率为12.1%;男童和女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12.6%和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间蛲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年龄组的感染率较高;城区、城郊与乡镇儿童蛲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苯达唑治疗后,有效率为98.5%。结论北湖区幼儿园儿童的蛲虫感染率较高,阿苯达唑能够有效治疗蛲虫病,结合一定的预防措施,能有效控制蛲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18型E2基因(HPV18-E2)疫苗的免疫效果及白细胞介素-12(IL-12)对其免疫作用的影响. 方法 选6~8周龄Balb/c雌性小鼠35只,随机分为5组,即PBS组、pcDNA3.1(+)空质粒组、pcD-NA3.1(+)/E2组、pcDNA3.1(+)/IL-12组和pcDNA3.1(+)/E2+pcDNA3.1(+)/IL-12组,每组7只.小鼠肌肉注射DNA疫苗,200μg/次.隔2周免疫1次,共免疫4次.于0、2、4、6周剪尾取血,第8周摘眼球放血.ELISA测血清中的特异性IgG抗体及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IFN-γ、IL-4,MTT比色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 结果免疫8周pcD-NA3.1(+)/E2及pcDNA3.1(+)/E2+pcDNA3.1(+)/IL-12疫苗组抗体IgG A值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DNA3.1(+)/E2及pcDNA3.1(+)/E2+pcDNA3.1(+)/IL-12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IFN-γ、IL-4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DNA3.1(+)/E2+pcDNA3.1(+)/IL-12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强,与pcDNA3.1(+)/E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pcDNA3.1(+)/E2+pcDNA3.1(+)/IL-12核酸疫苗联合免疫小鼠能够有效的诱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且免疫效应比pcDNA3.1(+)/E2基因疫苗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