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4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73篇
医药卫生   228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正1一般资料患者男,42岁,因"间断肤黄、眼黄30余年,呕血、黑便2年余"入院,患者于1984年因皮肤巩膜黄染在当地医院查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给予保肝治疗后好转。2007年感冒后再次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当地医院诊断为重症肝炎,给予保肝、输血浆等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后口服拉米夫定每天100mg。此后间断黄疸,劳累、熬夜、感冒后更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隐筋膜间隙肿胀液麻醉在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分段穿刺隐筋膜间隙注入肿胀麻醉液配合芬太尼静脉清醒镇痛,对照组给予传统的腰麻,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阻滞起始时间和阻滞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后5 min阻滞感觉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5 min、25 min及30 min两组阻滞感觉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开始即刻心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5 min及术后30 min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麻醉恢复即刻与术后2 h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4 h、6 h及8 h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6 h视觉模拟评分均最高,8 h后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隐筋膜间隙肿胀液麻醉应用于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术加散在曲张静脉点式剥脱术中,安全、可靠、方便,尤其适合于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技术治疗肾脏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31例肾肿瘤患者接受RFA治疗,其中3例为姑息治疗,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为24.6个月,随访方式以超声造影为主,增强CT或MRI为辅。结果:以肿瘤灭活为目标的28例肿瘤中,27例(96.4%)得到成功治疗,其中22例经1次RFA、4例经2次RFA、1例经3次RFA后达到完全消融。完全消融的27例肾肿瘤中,2例(7.4%)出现局部复发。肿瘤大小是影响RFA成功的重要因素(P=0.017),肿瘤直径≤3.5 cm可作为预测RFA成功的临界值(P=0.021),但肿瘤大小与是否出现局部复发并无明显关联(P=0.129)。此外,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位置与肿瘤是否能完全消融或是否出现局部复发无明显相关。11例(35.5%)患者在RFA后出现自限性并发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RFA能有效治疗直径≤3.5 cm的肾肿瘤,并发症发生率低,但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4.
浊邪致病及论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浊"作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基本概念之一,与"清"相对。浊邪内涵丰富,涉及病种多样,从浊邪概念、成因、致病特点入手,结合历代文献进行理论梳理,分类论述脂浊、痰浊、湿浊、瘀浊、浊毒、秽浊、溺浊、精浊的形成、性质、致病特点,探讨现代中医对浊邪致病的论治规律,以期更好地为相关慢性疾患的辨证施治提供理论依据,为在宏观和微观领域全面阐述浊邪病理生理规律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乙肝肝硬化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联合阿德福韦酯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其治疗所用时间为(75.3±10.5) d,HBV 转阴用时为(53.8±7.5)d,转阴率高达39例(86.67%),此外在治疗效果方面,其治疗的有效率高达91.11%;对比组病人经药物治疗后,其治疗所用时间为(95.6±15.8)d,HBV 转阴用时为(81.3±11.6)d,转阴率达到28例(62.22%),此外在治疗效果方面,其治疗的有效率高达62.22%。研究组病人在以上方面都要明显优于对比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乙肝肝硬化疾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拉米夫定药物治疗,同时加阿德福韦酯药物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极大的提升治疗的有效率,极大的缩短病人的治疗时间,同时还能有效的提升 HBV 的转阴率,及缩短其转阴用时,因而该药物治疗方法在该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有着积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伴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ED)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确诊为渗出型AMD伴浆液性PED并行IVR治疗的23例患者23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检测结果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记录;并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测量PED高度、PED容积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77±0.39,平均PED高度为(357.2±171.9) μm,平均PED容积为(0.741±1.012) mm3,平均CFT为(317.9±73.8)μm.治疗方法为手术室无菌条件下常规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雷珠单抗0.05 ml(含雷珠单抗0.5 mg),每一个月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此后根据随访情况按需注射.以末次治疗后6个月为疗效判定时间点,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眼BCVA、PED高度、PED容积及CFT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61±0.27,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1,P<0.05).23只眼中,视力提高17只眼,视力稳定4只眼,视力下降2只眼.治疗后患眼平均PED高度为(247.7±171.7)μm,平均PED容积为(0.337±0.498) mm3,平均CFT为(302.5±89.3) μm.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眼平均PED高度、平均PED容积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2、2.502,P<0.05);平均CFT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7,P>0.05).所有患者在随访期内均未发生眼内炎、葡萄膜炎等眼部不良反应.结论 IVR能安全有效地治疗伴有浆液性PED的渗出型AMD,提高患者视力,降低PED高度,减小PED容积.  相似文献   
47.
目的应用时间序列模型对象山县麻疹疫情进行分析和预测。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象山县2002—2013年麻疹疫情监测数据,并对该序列资料进行平稳化、定阶并估计参数;建立时间序列模型,以2014年发病资料作为模型预测效果的考核样本来评价模型可靠性。结果象山县麻疹发病率自2008年明显上升后,一直维持较低水平,但有小幅波动,且疫情按月分布没有明显集中性。对麻疹发病数序列建立ARMA模型,并应用该模型预测已知的2014年1—4月份麻疹发病数,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且实际值均处于预测值95%的可信区间内。结论 ARMA模型对象山县麻疹发病情况的拟合结果满意,预测效果良好,可为该县麻疹的预测预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8.
根据北京市朝阳区卫生监督工作的内容和特色,依托全模式网格管理体系,探讨基层卫生监督机构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运用、实施与评估。以公平性、合理性、科学性作为绩效考核体系的基本原则,将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及依法行政落实情况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确定了绩效考核指标内容、权重比例、考核形式及计算公式,并对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在考核体系中的权重及指标的设定和计算方法展开了进一步的探讨和尝试,力争让绩效考核更加科学的评估卫生监督员的执法效能。  相似文献   
49.
吴红雁  潘岚岚  陈磊 《中国药房》2015,(9):1153-1156
目的:为我国基本药物可获得性评价方法的完善以及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效果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查阅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健康行动组织(HAI)公布的药品价格、可获得性、可负担性数据库,根据23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的调查数据,采用WHO/HAI制定的标准调查法比较公立和私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药物可获得性。结果:基本药物的平均可获得率为61.50%,整体高于非基本药物的27.30%;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可获得率为47.40%,低于私立医疗卫生机构的66.70%;所有地区所有类型基本药物在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平均可获得率均低于50%,而在私立医疗卫生机构则为68.80%~86.70%;镇痛类基本药物的平均可获得率最高(达到86.70%),而精神兴奋类基本药物可获得率最低(仅有34.40%)。结论:WHO/HAI标准调查法可应用于我国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评价,但具体内容和项目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预注法对顺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临床有效时间及肌松效果的影响,并与罗库溴铵对比,为临床患者个体化选择肌松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ASAⅠ~Ⅱ级妇科择期手术女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2ED95组(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3ED95组(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预注组(预注顺阿曲库铵0.015 mg/kg,5 min后给予0.135 mg/kg)和罗库组(罗库溴铵0.09 mg/kg)。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诱导麻醉,靶控微量泵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TOF模式监测肌松情况。观察血压、心率及全身皮肤情况,记录肌松药起效时间、临床有效时间及气管插管条件评级。结果 4组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注组分别与2ED95组、3ED95组、罗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注组与罗库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注组与3ED95组、罗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注组临床有效时间的离差与罗库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式阿曲库铵与罗库溴铵同等强度剂量相比,前者起效较慢,但预注法给药可使其起效加快,并且可控性优于罗库溴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