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29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蜂毒素诱导骨肉瘤细胞U2OS凋亡与坏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蜂毒素是否能够诱导骨肉瘤细胞U2OS凋亡与坏死.方法:U2OS经不同浓度蜂毒素处理后,采用台盼蓝排染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利用单克隆抗体,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V、Apo2.7及Fas蛋白的表达.结果:64 mg/L蜂毒素作用U2OS 12 h、24 h,其坏死率在80%以上.16 mg/L、32 mg/L蜂毒素对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可诱导细胞凋亡和坏死的产生,增加细胞Aap2.7及 Fas 蛋白的表达.结论:蜂毒素高剂量有明显杀伤U2OS的作用,低剂量具有促细胞凋亡作用,并能上调Fas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慢性踝关节损伤的疗效。方法设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为主,对照组以外用扶他林乳剂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为52.17%(P〈0.05)。结论电针疗法对于慢性踝关节损伤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3.
目的:提高对扁骨和不规则骨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扁骨和不规则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表现.17例中9例行X线检查,10例CT检查,8例MRI检查.结果:17例发生于扁骨和不规则骨的动脉瘤样骨囊肿主要表现为,①皂泡状和吹气球样膨胀性骨质破坏:平片4例,CT 8例,MRI 6例;②病灶内骨间隔及骨嵴:平片4例,CT 8例;MRI 5例;③病灶周围骨硬化:平片3例,CT6例,MRI 4例,MRI表现为病灶周围线状低信号影;④骨壳部分断缺:平片2例,CT3例,MRI 2例;⑤液-液平面:CT 5例,MRI 6例;⑥骨膜反应:无;⑦软组织肿块:CT 1例,MRI 1例.结论:扁骨和不规则骨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学特征与长管状骨大致相仿,螺旋CT及MRI能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不同特定蛋白项目时抗原过量钩状效应的风险大小及防范方法。方法收集既往27项特定蛋白项目临床标本的测定结果,分析其最大可见浓度,并与国内外4个品牌产品说明书声明的分析测量范围相比较,计算超过测量范围上限的标本百分比。结果27个项目中类风湿因子(RF)、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反应蛋白(CRP)的最高值分别为13 000.0IU/mL、1 600.1ng/mL、344.0mg/L、566.6mg/L,超出参考区间上限的100倍以上。临床标本中β2-微球蛋白(β2-MG)、RF、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脂蛋白[Lp(a)]较易超出分析测量范围上限,分别占比21.7%、7.9%、7.6%、5.9%,发生高剂量钩状效应的风险较大。罗氏检测系统防范钩状效应的主要方法是样品预稀释和抗原过剩检查。结论部分免疫透射比浊测定项目发生高剂量钩状效应的风险较大,应采取不同方法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5.
目的:促进实践研究实证需要多方面配合,获取医院管理层及一线护理人员的支持是其中重要一环。该研究拟定1项成年人人工气道内吸痰指引,应用在香港两间医院深切治疗部,探讨医院管理层对整个循证指引实践过程和护士实践指引依从性的影响。研究方法:研究分4个阶段:①拟定最佳护理实务指引,计划发放及实践指引的方法;②评估当前深切治疗部护士为病人进行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情况;③发放及实践最佳护理实务指引;④评估在深切治疗部实践指引的整个过程及护士对指引的依从性。结果:实践指引前的审核结果显示,当前护理实务与循证护理建议存在着差异。实践指引后的审核结果显示,整体上护士的气管导管内吸痰技术良好,其中96%的依从性达75%或以上。实践指引前(73%)及后(89%)依从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7,P〈0.005)。结论:研究确立了使用一套严紧及有系统的方法,更能有效地评估循证护理的成效。实践实证时除采用不同的实践指引方法和订立清晰的实践程序,临床管理人员的参与和支持对促进护士使用研究实证亦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26.
世界危重病学护士联盟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香港危重病学护士协会" (Hong Kong Association of Critical Care Nurses ,HKACCN)委员之一,笔者于2004年9月12~16日参加了在英国剑桥举办的"第二届英国危重病学护士协会(British Association of Critical Care Nurses, BACCN) 国际研讨会暨第一届世界危重病学护士联盟(World Federation of Critical Care Nurses,WFCCN) 会议".大会的口号是:"全球性联系-关怀、沟通、合作、创作".  相似文献   
27.
目的对迈瑞公司BS-800M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下简称BS-800M型分析仪)进行分析性能评价。方法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相关文件的方法,对BS-800M型分析仪检测12个常规项目的精密度、线性范围、稀释倍数、干扰试验、携带污染等性能进行验证,并与贝克曼公司AU5431型分析仪进行方法学比对。结果BS-800M型分析仪清蛋白(ALB)、肌酐(Cr)、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1(ApoA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尿酸(UA)、尿素(UREA)、葡萄糖(GLU)检测批内检测变异系数均小于允许总误差的1/4,批间检测变异系数小于允许总误差的1/3。线性试验显示,ALB、ALT、GLU等10个项目的最适方程均为一阶线性方程,各项目在临床常见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除ApoA1外,其他11个项目测定结果与AU5431型分析仪具有良好的一致性。TBIL、TG、血红蛋白(Hb)3种干扰物终浓度分别为427.5mol/L、22.60mmol/L、5.0g/L时,对12个项目测定结果的干扰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12个项目的携带污染率为0.16%~1.43%。高浓度标本经相应倍数稀释后,TG、ALT、UA、UREA、GLU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满足临床需求。结论迈瑞公司BS-800M型分析仪的分析性能能够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适合中小型临床实验室日常使用。  相似文献   
28.
木蹄层孔菌石油醚组分的成分分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木蹄层孔菌(Fomes fomentarius)石油醚组分中甾醇和三萜类等成分及其主要抗肿瘤活性物质。方法:采用95%乙醇回流提取法及拌硅胶淋洗方法得到木蹄层孔菌的石油醚组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石油醚组分甾体和三萜类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并计算出其含量。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含量最高的7,22-二烯麦角甾-3-酮。采用Alamar Blue法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检测。结果:从木蹄层孔菌石油醚组分中检测出37个成分,鉴定了其中的35个成分,包括10种甾体和三萜类成分。其主要成分为:7,22-二烯麦角甾-3-酮(37.67%)和5,24(28)-二烯麦角甾-3-醇(27.01%)。石油醚组分对细胞株NCI-H460的IC50为75μg.mL-1,7,22-二烯麦角甾-3-酮对细胞株NCI-H460的IC50为30μg.mL-1,抗肿瘤活性与单体浓度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木蹄层孔菌石油醚组分主要成分为7,22-二烯麦角甾-3-酮和5,24(28)-二烯麦角甾-3-醇,抗肿瘤活性物质最高的为7,22-二烯麦角甾-3-酮。研究结果为木蹄层孔菌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蜂毒素(melittin,Mel)抑制骨肉瘤裸鼠移植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SD大鼠成骨肉瘤UMR-106细胞株建立骨肉瘤原位移植瘤裸鼠模型,将18只裸鼠随机等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Mel组和顺铂组。观察各组裸鼠骨肉瘤的体积和体质量抑制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裸鼠瘤体 CD31、CD105、PCNA 蛋白表达;应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运用相关性分析法研究Mel抑制骨肉瘤血管生成与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结果 Mel组肿瘤体积和体质量抑制率分别为42.98%和39.03%,Mel能明显抑制CD31、CD105标记的血管生成密度,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且Mel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与细胞增殖呈正相关及与细胞凋亡呈负相关。结论 Mel具有抑制骨肉瘤裸鼠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