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7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激光意指光的受激幅射放大(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Laser)。激光器的种类很多,一般按工作物质或工作方式来分类。按工作物质分类可分为气体激光器,如He—Ne、CO2、N2、Ar^+、He—Cd激光器;液体激光器,如染料激光器及Ar^+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如红宝石激光器、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器(简称Nd:YAG激光器)、钕玻激光器。  相似文献   
52.
硬质支气管镜临床应用182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硬质支气管镜 (硬镜 )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 对 2 0 0 1- 0 1~ 2 0 0 4 - 0 8广东省人民医院呼吸科 182例患者硬镜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报道。其中男性 115例 ,女性 6 7例。年龄 19~ 88(5 7± 2 2 )岁。包括气道内放置支架 14 4例 ,气道内激光治疗 2 9例 ,大咯血处理 6例 ,气道内巨大异物取出 3例。全部患者均根据要求在上述介入操作前应用全身麻醉后置入德国STORZ公司成人通用硬镜。结果  182例患者中 177例成功一次置入硬镜 ,3例多次均未成功置入硬镜 ,最后通过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成功置入 ,2例患者因不能成功置入硬镜而放弃。 180例置入硬镜的患者 ,术后副作用包括 :咽喉痛及烧灼感 (98 90 % )、喉头水肿 (1 6 5 % )、纵隔气肿及右侧气胸 (0 5 5 % )、牙损伤脱落 (1 0 9% )、操作时患者不配合致留置针脱落 (0 5 5 % )。这些并发症影响轻微 ,经适当处理后均短期内消失。结论 硬质支气管镜是介入性肺病学技术的重要操作工具 ,可以达到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目的。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肺放线菌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肺放线菌病临床误诊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近年收治的4例肺放线菌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肺放线菌病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4例均为放线菌感染,但都误诊为肺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外科手术肺叶切除病理可确诊.结论 肺放线菌病是临床少见肺部真菌病,易误诊为肺癌,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肺放线菌病的认识,在肺部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中要考虑到肺放线菌病,避免误诊误治,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损伤.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认识.方法 对2例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气胸,乳糜胸,肺功能呈阻塞性或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障碍.高分辨CT示两肺广泛弥漫性分布的薄壁小囊状病变.病理特点为肺淋巴管、小血管、小气道的管壁平滑肌细胞弥漫增生.结论 育龄期妇女如反复出现气促或乳糜胸,胸部CT示两肺弥漫性囊状改变,即应考虑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可能.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预后差,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MSCT)测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壁径线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40例受试者分为COPD组(25例)和健康对照组(15例)两组,均进行胸部64层螺旋CT扫描及肺功能检查。CT扫描获取右上叶尖段支气管的横截面图像,测量其管壁厚度(T)与体表面积(BSA)平方根的比值(T/ √BSA)、管腔横截面积(Ai)与BSA的比值(Ai /BSA),并根据上述指标计算支气管横截面总面积(Ao)与BSA的比值(Ao/BSA)、T与支气管横截面总直径的比值(T/D)、管壁横截面积占Ao的百分比(WA%)。分析COPD患者气道壁径线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COPD组与健康对照组的T/ √BSA[(1.5 ± 0.3) vs (1 ± 0.2) mm/m,P < 0.01]、T/D[(0.3 ± 0.05) vs (0.2 ± 0.02),P < 0.01]、Ai/BSA[(4 ± 1.7) vs (5.6 ± 2) mm2/m2,P = 0.01]、WA%[(81.1 ± 8.1) vs (72.2 ± 4.1)%,P < 0.01]、通气功能(P < 0.05)、小气道功能(P < 0.01)、肺总量(P < 0.05)、残气量(P < 0.01)、气道阻力(P < 0.01)和弥散功能(P <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BSA、T/D与通气功能、小气道功能、肺活量(VC)呈负相关(r = -0.724 ~ -0.400,P < 0.05),与残气容积、气道阻力呈正相关(r = -0.378 ~ -0.578,P < 0.05),T/D还与弥散功能呈负相关(r = -485,P < 0.05);Ai/BSA与通气功能、小气道功能、VC呈正相关(r = -0.410 ~ -0.625,P < 0.05);Ao/BSA与通气功能呈负相关(r = -0.425,P < 0.05),与残气量呈正相关(r = -0.497,P < 0.05);WA%与通气功能、小气道功能、VC呈负相关(r = -0.729 ~ -0.445,P < 0.05),与残气容积、气道阻力呈正相关(r = 0.408 ~ 0.488,P < 0.05)。【结论】 MSCT扫描测量气道壁径线,尤其是T/√BSA 、T/D、Ai/ BSA、WA%与肺功能有较好的相关关系。MSCT扫描测量气道壁径线可为评估COPD患者气道病变提供大量的信息。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GOLD分级间的相关性,明确何者为优.方法 67例稳定期COPD患者经GOLD分级后,先后进行静态肺通气功能(PFT)、CPET检测.记录FEV1%、FVC%、FEV1/FVC,CPET的最大运动功率(Wmax)、最大运功功率与预计值的比(Wmax%)、最大公斤摄氧量(VO2max)、无氧阈(VO2at AT)、氧脉(O2 Pulse)、最大呼吸频率(RRmax)、呼吸储备(BR%)、最大心率(HRmax)、心率储备(HRR)和每分钟通气量(VE).分析各参数与疾病分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VO2max、Wmax、O2 Pulse各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R%、VE在Ⅰ、Ⅱ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O2 at AT在各分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O2max、O2 Pulse、VE分别与FEV1%或GOLD分期均显著相关;Wmax、VO2 at AT、BR%与FEV1%或GOLD分期均呈显著相关,而RRmax、HRmax与FEV1%或GOLD分期无相关性.运动受限原因主要有(40/67)为下肢乏力,(9/67)为气促,(7/67)为气促伴下肢乏力.结论 CPET参数与COPD的GOLD分期相关,同时CPET参数与FEV1相关性更高,单纯GOLD分期不能全面评估COPD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此外,CPET有助于明确运动受限原因.  相似文献   
57.
目的 ①分析周围型肺癌的气道内超声图像特点;②筛选出周围型肺癌的气道内超声诊断指标,建立肺外周病变恶性概率估算模型,并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2010年9月1日至2011年10月30日,150例患者入选试验.分析135例气道内超声检查清晰显示病灶图象,明确患者病变病理结果,记录、分析超声图像内部结构特征,观察特征包括:①病灶外形;②病灶边缘连续与否;③病灶边界清晰与否;④病灶内部回声强弱;⑤病变内部回声同质或异质;⑥病灶内支气管充气征;⑦同心圆有无;⑧病灶内血管影;⑨病灶内不规则无回声区.结果 ①单因素分析发现:病灶外形、病灶边界清晰与否、病变内部回声同质或异质、病灶内支气管充气征、同心圆有无、病灶内不规则无回声区6种特征在周围型肺癌良恶性鉴别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经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5个超声特征纳入回归方程,恶性概率预测模型P=1/[l+e-(1.272+1.271病灶彤状+1.452边界+1.645异质回声1687支气管充气征+1.899无回声区)]其中,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内部同声异质、支气管充气征、不规则无回声区存在者记为1,否则为0;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正确度为86.3%.结论 ①气道内超声在肺周围型病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一种安全、无刨、价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②多变量联合应用,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能提高肺周围型病灶的恶性概率辨别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8.
120例SARS患者皮质类固醇激素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皮质类固醇激素使用的最佳时段及SARS患者热程与胸片演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广州市SARS数据库中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热程7d内接受甲泼尼龙(MP)治疗的患者总热程<7d后接受治疗的患者,但是,在热程7d前后使用MP不影响胸片的演变。结论SARS患者出现持续发热及胸片显示肺部病变进展可早期予以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肺放线菌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肺放线菌病临床误诊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近年收治的4例肺放线菌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肺放线菌病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4例均为放线菌感染,但都误诊为肺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外科手术肺叶切除病理可确诊.结论 肺放线菌病是临床少见肺部真菌病,易误诊为肺癌,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肺放线菌病的认识,在肺部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中要考虑到肺放线菌病,避免误诊误治,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损伤.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下气道分泌物细菌种类差异性.方法 ①回顾性分析42例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AECOPD患者及同时期在其他科室住院治疗的30例术前患者静态肺通气功能特点.AECOPD患者均在应用抗生素前或抗生素疗效差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于炎性病灶处(影像学或直视下定位)用纤维支气管镜导管吸引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真菌培养;②依据AECOPD患者静态肺通气功能(FE1.0)占预计值百分比大小将患者分为3组,研究每组AECOPD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特征及组间差异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静态肺通气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1.0(45.36±13.61)%预计值.对照组患者静态肺通气功能平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1.0(87.33±11.66)%预计值;研究组肺通气(FE1.0)功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组42例入选患者32例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76.2%,共培养出43株细菌),共有15种菌株分布.其中I期患者以G+球菌类为主(占64%),Ⅲ期患者以肠杆菌及假单胞菌类菌为主(占90%).另有11例念珠菌培养阳性(阳性率26.2%),其中7例为肺通气功能差的Ⅲ期患者,4例为肺通气功能较差的Ⅱ期患者.不同肺通气功能水平的AECOPD患者感染不同病原菌种类总体有统计学差异性.每两组间感染细菌种类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显示:Ⅲ期AECOPD患者假单胞菌及肠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I期患者,且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组间进行统计学比较,感染细菌种类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AECOPD患者静态肺通气功能显著差于对照组人群;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肺功能差的患者感染以肠杆菌、假单胞菌及念珠菌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