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7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71.
经纤维支气管镜行气道内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初步探讨气道内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5例X线胸片或CT发现肺部占位性病变或怀疑阻塞性肺炎、肺不张患者采用微探头通过纤支镜的工作通道做气道内超声检查。在气道轴的垂直平面得到一个 3 60°环形超声图象。结果 支气管壁回声增强并分层。肺实质呈致密斑点状强回声。血管影为搏动性的无回声影 ,内见漂浮点状回声。 10例患者超声扫描显示肿瘤破坏管壁 ,病理诊断均为恶性肿瘤 ;1例右肺尖段结节患者超声扫描见管壁完整 ,手术证实为结核。 1例右侧胸积液并肺不张患者纤支镜下见右下叶支气管通畅 ,用超声微探头探查远端支气管未见异常回声 ,提示肺不张为胸水压迫所致 ,排除阻塞性因素。 3例疑阻塞性肺炎患者 ,1例超声扫描见腔外肿大淋巴结压迫致管腔轻度狭窄 ,但管壁完整 ,余 2例未见肿瘤样回声 ,管壁完整 ,排除阻塞性因素。气道内超声检查仅少数患者有轻度不适 ,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气道内超声能清晰显示气道壁和腔外的结构 ,是一项安全有效的纤支镜检查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72.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和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在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中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的不同.方法 将我院2008~2010年间诊断为COPD和哮喘的并经随访一年处于稳定期的患者共80例,其中COPD组39例,哮喘组41例,均行支气管组胺激发试验,观察FEF25%~75%/FVC(肺活量为25%~75%时最大呼气流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在两组患者的变化.结果 COPD组FEF25%~75%和FEF25%~75 %/FVC均明显低于哮喘组(P值均<0.01);以激发试验阳性的两组患者为对象分别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在COPD组和哮喘组中FEF25%~75%/FVC与Log10DRS呈负相关(r分别为-0.510和-0.466,P<0.05),与PD20FEV1呈正相关(r分别为0.518和0.487,P<0.05),说明相对于肺容积而言,气道容积越小,气道收缩性越强,反应性越高.随后在以气道收缩性指标Log10DRS为因变量,以年龄、体表面积、FEV1%及FEF25%~75 %/FVC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在COPD组FEV1%对Log10DRS较FEF25%~75%/FVC影响大(P<0.05),而哮喘组不存在这情况.结论 在COPD中AHR患者并不少见,其发生机制与哮喘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和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在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中气道高反应性(airwayhyperresponsiveness,AHR)的不同。方法将我院2008~2010年间诊断为COPD和哮喘的并经随访一年处于稳定期的患者共80例,其中COPD组39例,哮喘组41例,均行支气管组胺激发试验,观察FEF25%~75%/FVC(肺活量为25%~75%时最大呼气流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在两组患者的变化。结果 COPD组FEF25%~75%和FEF25%~75%/FVC均明显低于哮喘组(P值均<0.01);以激发试验阳性的两组患者为对象分别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在COPD组和哮喘组中FEF25%~75%/FVC与Log10DRS呈负相关(r分别为-0.510和-0.466,P<0.05),与PD20FEV1呈正相关(r分别为0.518和0.487,P<0.05),说明相对于肺容积而言,气道容积越小,气道收缩性越强,反应性越高。随后在以气道收缩性指标Log10DRS为因变量,以年龄、体表面积、FEV1%及FEF25%~75%/FVC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在COPD组FEV1%对Log10DRS较FEF25%~75%/FVC影响大(P<0.05),而哮喘组不存在这情况。结论在COPD中AHR患者并不少见,其发生机制与哮喘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4.
目的 探讨肺放线菌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肺放线菌病临床误诊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近年收治的4例肺放线菌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肺放线菌病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4例均为放线菌感染,但都误诊为肺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外科手术肺叶切除病理可确诊.结论 肺放线菌病是临床少见肺部真菌病,易误诊为肺癌,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肺放线菌病的认识,在肺部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中要考虑到肺放线菌病,避免误诊误治,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损伤.  相似文献   
175.
诊断性胸腔镜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胸腔积液为主要适应症以及其他胸部疾患共71例,53例胸腔积液中绝大多数经胸片、CT、纤支镜、胸膜活检等全身检查未完全明确诊断,进行了胸腔镜检查,镜下及病理活检结果确诊为结核、腺癌、鳞癌、胸膜间皮瘤、恶性淋巴瘤等。非胸腔积液18例经胸腔镜确诊为炎性假瘤、恶性淋巴瘤等。非胸腔积液18例经胸腔镜确诊为炎性假瘤、肺大疤、胸壁血管渗血等疾患。提示诊断性胸腔镜求是胸部疾病一项重要病理诊断措施。该文以实例分析表明诊断性胸腔镜检查具有创伤小,器械简单,结果可靠,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有极佳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6.
目的 探讨肺放线菌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肺放线菌病临床误诊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近年收治的4例肺放线菌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肺放线菌病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4例均为放线菌感染,但都误诊为肺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外科手术肺叶切除病理可确诊.结论 肺放线菌病是临床少见肺部真菌病,易误诊为肺癌,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肺放线菌病的认识,在肺部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中要考虑到肺放线菌病,避免误诊误治,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损伤.  相似文献   
17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门诊及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及住院的60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观察组(包括中重度32例、轻度患者28例);另外选取同期老年健康志愿者26例作为对照组,通过人工诱导的方法获得痰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IL-17及TGF-β1水平,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观察组患者给予吸氧、静脉滴注氨茶碱、雾化、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比较观察组治疗前与对照组以及哮喘轻度组与哮喘中重度组诱导痰中IL-17、TGF-β1、FEV1%水平,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诱导痰中IL-17、TGF-β1、FEV1%水平,分析观察组诱导痰中IL-17与TGF-β1及FEV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诱导痰中IL-17、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FEV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哮喘中重度组诱导痰中IL-17、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哮喘轻度组,FEV1%明显低于哮喘轻度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诱导痰中IL-17、TGF-β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FEV1%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中IL-17与TGF-β1水平呈正相关(P0.05),IL-17与FEV1%呈负相关(P0.05)。结论 IL-17及TGF-β1参与了老年支气管哮喘相关的细胞免疫反应及气道炎症,IL-17及TGF-β1可以作为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病情判定和疗效观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8.
探讨气道内双腔球囊导管置入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护理。方法:对15例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经内科常规治疗无效者用置入双腔球囊导管治疗。讨论:留置双腔导管的护理、饮食指导、预防并发症及心理护理的要点和经验。结果:15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100%,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球囊置入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疗效可靠,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