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PBDE-47和PCB153染毒致大鼠神经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2',4,4'-四溴联苯醚(PBDE-47)和2,2',4,4',5,5'-六氯联苯(PCB153)单独或联合染毒对SD大鼠的神经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出生第10 d的SD大鼠经一次性PBDE-47[1,5,10 mg/(kg·bw)]和/或PCB153[5 mg/(kg·bw)]染毒,用Morris水迷宫试验观察2月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海马组织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XIAP)、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酶-12(Caspase-12)、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酶-3(Caspase-3)以及细胞色素(cytochrome C)等钙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随PBDE-47染毒剂量的增加,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呈现减退的趋势,且所有染毒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B153可增加PBDE-47的神经毒性作用。与对照组比较,10 mg/(kg·bw)染毒组PBDE-47可导致雌雄大鼠XIAP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同时使雌雄大鼠Caspase-12、Caspase-13、Cytochrome C以及雄性大鼠DAPK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除雌雄大鼠DAPK以及雌性大鼠Cyto-chrome基因外,PBDE-47和PCB153对雌雄大鼠其他各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PBDE-47可引起大鼠神经系统损伤,同时影响大鼠海马区钙信号诱导的凋亡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PCB153可增强PBDE-47的上述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82.
化学剥脱和CO_2激光均为面部除皱的有效方法。作者就中等深度化学剥脱和Silk-Touch CO_2激光去除眶周皱纹的疗效及副作用进行了对比研究。 本研究24例患者(男9例,女15例),年龄43~73岁,皱纹评分按5级标准:1=轻度,2=轻或中度,3=中度,4=中或重度,5=重度。患  相似文献   
83.
恶性黑素瘤(MM)的治疗至今仍是一个难题,大多数皮肤科医生包括皮肤外科医生对此往往缺乏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4.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可能是决定纤维化进程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它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聚集、介导细胞黏附、刺激细胞迁移等作用。在纤维化组织中高表达。与硬皮病、病理性瘢痕等皮肤纤维化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以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作为特异性靶位将为纤维化疾病的治疗开辟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85.
瘢痕疙瘩患者"三联疗法"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45例瘢痕疙瘩患者行“三联疗法”即手术切除、术中即时注射激素和术后浅表放疗的护理。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其减轻焦虑并客观地面对“三联疗法”的效果。术后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局部沙袋加压,注意观察术区的皮肤情况,向患者解释放疗的目的,并保护好放射野皮肤。出院前指导患者注意减轻术区张力,佩带弹力敷料和外敷硅胶片,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86.
目的:对皮脂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皮脂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合免疫组化,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31例皮脂腺瘤中男9例,女22例,年龄(53.90±15.40)岁,病程(9.41±13.75)年,皮损位于面部者最常见,形态为丘疹,颜色分别呈红色、黄红色、正常肤色、淡褐色,大多无明显自觉症状。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肿瘤位于真皮内,所有肿瘤组织结构对称,其中9例与表皮相连。肿瘤细胞为基底样细胞及少许成熟皮脂腺细胞和部分过渡细胞,26例肿瘤组织中偶见成熟皮脂腺细胞(<1%),2例成熟皮脂腺细胞<20%,3例成熟皮脂腺细胞占20%~40%。5例部分区域偶见核分裂像。1例合并小汗腺汗孔瘤。31例均可见数量不等的导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上皮膜抗原在皮脂腺瘤导管及成熟皮脂腺细胞全部呈阳性表达,上皮抗原在所有皮脂腺瘤中均不表达,20例皮脂腺瘤的导管癌胚抗原阳性,24例雄激素受体阳性,28例D2?40阳性。结论皮脂腺瘤的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查抗上皮膜抗原抗体、抗雄激素受体抗体和D2?40的组合有利于与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87.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可单纯由鼻腔疾病引起,也可为许多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因鼻腔结构复杂,鼻腔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出血,且有时出血部位隐匿,加之有时出血剧烈,因此准确的判断出血部位是止血的关键。2001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共收治自发性鼻出血患者260例,应用鼻内镜治疗鼻出血,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88.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缺血后适应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缺血后适应对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患者分为缺血后适应(PC)组(36例)和未实施缺血后适应对照(C)组(40例).PC组在再灌注早期给予反复短暂再通/闭塞的PC 4次;对比观察两组PCI前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酐(Cr)以及左心射血分数(LVEF)等的动态变化.结果 PC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22.2%vs.47.5%,P<0.05),术后CK、CK-MB和Cr水平也显著低于C组(P<0.05或P(0.01);住院时间及PCI术后LVEF两组问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I时行PC处理能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保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89.
促纤维化细胞因子与瘢痕疙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是具有独特遗传素质的成纤维细胞亚群 ,对 β 转化生长因子、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等具有与正常成纤维细胞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不同的反应。这种反应的差异极可能源自相关细胞因子受体水平的改变  相似文献   
90.
播散性黄瘤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播散性黄瘤是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一种良性形式。本文报告1例典型的播散性黄瘤。并就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后及治疗等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