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8篇
医药卫生   7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实验动物在弓形虫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弓形虫病 (toxoplasmosis)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寄生虫病 ,可致人的弓形虫性脑炎、弓形虫性脉络膜视网膜炎、孕妇流产、死胎、胎儿畸形等。作为机会性细胞内寄生原虫 ,弓形虫 (Toxoplasmagondii)尤其对免疫功能受累患者 ,如艾滋病病人、器官移植患者等 ,造成严重乃至致命的威胁。弓形虫病又是一种人兽共患病 ,可引起山羊、绵羊、牛等反刍动物的流产、死胎等 ,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宠物的兴起 ,作为弓形虫惟一终末宿主的猫以及起机械传播作用的犬与人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在弓形虫病的传播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全面揭…  相似文献   
82.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弓形虫感染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AMP)。方法根据弓形虫RH株SAG1基因序列合成2对特异性LAMP引物,优化扩增体系与参数。通过与常规PCR方法的比较,评估优化后的LAMP反应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利用建立的LAMP初步检测人工感染弓形虫4 d后白兔与大鼠的肌肉组织。结果 LAMP法检测弓形虫基因组DNA的灵敏度是传统PCR方法的100倍。LAMP法检测与其他常见寄生原虫、寄生虫无非特异性阳性结果。LAMP法检测人工接种动物的肌肉组织,阳性率达到100%,对照组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AMP法检测弓形虫感染快速简便、敏感性高、设备要求低,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3.
弓形虫P30基因在昆虫杆状病毒载体体系中的初步表达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将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P30)基因插入转移载体质粒pSXIVVI+X3中,然后将重组质粒pSXIVVI+X3-P30DNA与粉纹夜蛾核形多角体病毒TnNPVDNA共转染培养的草地夜蛾细胞(Sf),通过同源重组和空斑纯化,得到重组病毒TnNPV-P30.对重组病毒感染的Sf细胞及银纹夜蛾幼虫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P30基因在Sf细胞及虫体中得到了表达,表达产物具有特异的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84.
甲苯咪唑杀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甲苯咪唑对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的杀灭效果。方法用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大鼠70d后,将其分为3组:1)甲苯咪唑组:用灌胃的方法给予甲苯咪唑50mg/kg,1次/d,连续2d;2)吡喹酮+甲苯咪唑组:第1d灌服吡喹酮1次,剂量为300mg/kg;第4d和第5d灌服甲苯咪唑,给药剂量和次数同甲苯咪唑组;3)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第6d分别剖杀实验大鼠,分离、记数、观察广州管圃线虫成虫。结果甲苯咪唑组的减虫率为28.32%,虫荷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445);吡喹酮+甲苯咪唑组与甲苯咪唑组比较,减虫率差异无显著性(P=0.999)。结论甲苯咪唑对广州管圆线虫成虫有效,但杀灭效果较差。吡喹酮和甲苯咪唑联用对广州管圆线虫成虫无明显协同杀灭效应。  相似文献   
85.
弓形虫ROP2基因的体外扩增及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构建弓形虫棒状体蛋白2(ROP2)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方法 根据ROP2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上,下游引物分别引入EcoRI,SalI酶切位点,用PCR方法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ROP2的基因片段,插入pGEX-4T-1质粒,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GEX-4T-1-ROP2,而后经EcoRI,NotI双酶切除ROP2基因片段,再亚克隆到载体pcDNA3中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ROP2。结果 ROP2基因体外扩增产物大小约1043bp,重组质粒经酶切及PCR鉴定表明获得正确重组子,克隆基因测序结果与已知序列基本吻合。结论 在国内首次克隆了弓形虫ROP2基因并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ROP2。为下一步弓形虫DNA疫苗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6.
伯氏疟原虫动合子表面抗原(Pbs21)是在雌配子内合成。配子生殖开始后10h在未成熟的动合子表面达到高峰。该抗原能与单克隆抗体MAb13.1发生特异反应。环子孢子蛋白(CSP)则是子孢子的主要蛋白由成熟子孢子合成。存在于所有的疟原虫属原虫中。该蛋白能特异地与单克隆抗体MAb8.1反应。目前对疟原虫蚊内期抗原的生化特性、结  相似文献   
87.
父亲的电话     
可能谁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曾有一段时期,我因辞职而陷入深深的苦恼。我之所以辞职,是因为我在公司里被上司和同事们冷落,我不明白为什么我这么拼命干,还是被人误解。  相似文献   
88.
现代生物学研究表明,自由基与衰老、炎症、致癌,致突变的关系密切。长时间的心肌缺氧,以及缺氧后再灌注可引起心肌自由基的中间产物增多。并伴有过氧化脂质和其终产物的蓄积、释放。此外,体内超氧化物岐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抗坏血酸等细胞抗氧化物也减少。这些观察导出一个学说:氧自由基是心肌缺氧和缺氧再灌注引起的细胞损伤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89.
对近年来开展医学生课外科研实践进行了回顾性总结与展望,深刻认识到课外科研工作在医学生创新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达到课外科研工作"扶助学生成才"的目的,就必须对带教老师进行精心的遴选;对学生进行严格的选拔,做到"因材施教",筛选的学生一定要"富有兴趣,学有余力,确有时间";然后针对学生综合情况与学生共同精心设计并实施周密的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从科研技能、科学思维、科学精神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拓宽学生视野,教育学生善于求索、勇于创新、诚于协作。  相似文献   
90.
目的采用不同剂量野百合碱(monocrota line,MCT)诱导SD幼鼠右心衰竭模型,探讨适合的右心衰竭模型制作方法。方法清洁级SD雄性幼鼠125只,随机分为G0、G1、G2、G3、G4组,每组各25只SD幼鼠。G1~G4组幼鼠分别一次性腹腔注射MCT 30、40、50、60 mg/kg,诱导制作右心衰竭动物模型;G0组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腹腔注射后每2周1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SD幼鼠右心室横径、三尖瓣反流速度、肺动脉压、射血分数(EF值)、缩短分数(FS值),共检测6周,4次;随后处死SD幼鼠,取心脏、肺组织病理切片对比观察。结果 G0组SD幼鼠无死亡,G1、G2、G3组SD幼鼠的死亡率远远低于G4组。各组SD幼鼠右心室横径逐渐增大,G1~G4组较G0组更明显(P<0.01);G0组SD幼鼠各时期的三尖瓣反流速度、肺动脉压无明显改变,而G1~G4组逐渐增高(P<0.01)。G1组SD幼鼠肺动脉仅出现轻度新生内膜病变,心脏组织病理切片无明显改变;G2组SD幼鼠肺动脉可见较明显新生内膜病变,心脏组织病理切片可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G3、G4组SD幼鼠肺组织病理切片可见中小动脉中膜明显增厚和小动脉肌化,部分肺组织远端小动脉闭塞,肺泡内可见心衰细胞,右室心肌细胞肥大伴纤维组织增生。结论 50 mg/kg MCT可成功诱导建立肺动脉高压致右心衰竭模型,其病理变化可更好模拟重度肺动脉高压致右心衰竭,且实验动物有较高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