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3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56篇
医药卫生   179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为连续在位监测固体制剂的体外溶出度,自制多通道光纤化学传感溶出仪。方法 用自制光纤荧光溶出度监测仪与ZRS-4型智能溶出仪联用,连续在位监测氧氟沙星片、甲硝唑片、呋喃妥因肠溶片的体外溶出度,溶出曲线经微机从5种常用数学模型中根据相关系数R值,优选最佳模型进行拟合。结果 方法的回收率分别为97.4%~104.4%, 97.4%~103.8%, 96.6%~102.1%,日内、日间的RSD均小于5%。经与中国药典2000版方法及美国药典23版方法对照,各时间点药物累积溶出量和拟合后提取的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42.
花楸属药用植物的自然资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蔷薇科(Rosaceae)花楸(SorbuS)植物为多年生乔木或灌木.在我国近产58种和10变种,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其中药川的有6种。该属植物以果实、枝叶和茎皮入药.具有利肺镇咳。生津补脾等功效。现代药理学实验证实.该属植物中的药效部位或有效成分具有镇咳祛痰、强心、抗辐射和抗氧化等功用。  相似文献   
43.
缓释bFGF-PLGA微球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性质和生活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制备bFGF-PLGA微球,考察其一般性质、体外释药特性和微球中bFGF生物活性保存情况。方法 应用复乳干燥法制备缓释bFGF-PLGA微球(bFGF-PLGA-Ms),并考察其一般性质。采用ELISA法建立用于bFGF含量测定的标准方法和回归方程,模拟体内条件研究微球体外释药特性。将bFGF-PLGA-Ms加入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球体均匀度好,平均粒径为(1.552±0.015)μm,冻干粉剂为白色粉末状,再分散性良好,临界相对湿度为64%,CH2Cl2残留量低于限量的1/10,微球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6.43±1.24)%和[(27.18±0.51)×10-3]%。微球体外释药规律符合Higuichi方程:Q=25.884 6t1/2-15.705 1(r=0.997 5),突释期内释放度仅为19.26%,11 d后其释放度达到72.47%。培养初期,bFGF组A值高于其余两组;培养中后期,PLGA微球组A值高于其余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q检验,P<0.05)。结论 bFGF-PLGA微球及其冻干粉剂制备工艺良好;微球中bFGF生物活性保存良好,体外具有明显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44.
p53和p16蛋白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 p5 3、p16蛋白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应用S P法检测 5 6例星形细胞瘤 p5 3及 p16蛋白 ,并同时行组间对照。 结果 p5 3蛋白随肿瘤级别增高表达明显增加 ,各级别间差异性显著 (P <0 .0 5 )。而p16蛋白则随级别增高其缺失率增加 ,各级别间差异性显著 (P <0 .0 5 )。结论 p5 3蛋白高表达和p16蛋白的缺失是星形细胞瘤发生和恶变的重要原因之一。p5 3表达增高可能是星形细胞瘤恶变的信号 ,但 p16在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和恶性化的过程中可能起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陈坚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7):480-481
我院1999年1月~2003年2月共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24例,由于改进了常规洗胃、导泻方法,采用反复多次胆碱酯酶复能剂洗胃、运用十二指肠引流法防止再次中毒,使抢救成功率有明显的提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6.
李俐  陈坚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0):756-758
目的:探讨盐酸伪麻黄碱生产新工艺流程,以解决长期存在的产品质量问题。方法:在研究精制伪麻黄碱的基础上,由伪麻黄碱制备盐酸伪麻黄碱。确定合成条件,考察产品质量和产率。结果:新工艺盐酸伪麻黄碱具良好稳定性,解决了产品结块问题,且较原工艺的产量有所提高。结论:在原生产工艺基础上的改革有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复方壬苯醇醚-9栓对家兔的抗生育作用和阴道刺激性。方法:采用改良Eckstein方法,对性成熟雌性家兔进行阴道刺激性研究。结果:家兔抗生育实验结果表明,高、中、低剂量实验药物组的避孕率分别为 100%、80%和60%;阴道刺激炎症总分值分别为4.3、3.5、3.0。结论:在实验应用剂量下壬苯醇醚-9抗生育作用及对阴道刺激性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剖宫产分娩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在产科出生的新生儿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监测经皮胆红素、血清胆红素,比较剖宫产与非剖宫产娩出新生儿发生高胆的情况。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因素包括:剖宫产、母乳缺乏、生后头3天体重下降明显、高龄初产、胎龄、宫内窘迫等,剖宫产组新生儿高胆发生率为36.9%,非剖宫产组新生儿高胆发生率为21.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剖宫产组中母亲有妊高征者新生儿高胆发生率略高于母亲无妊高征者,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合并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吸入综合征、感染等疾病对高胆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可能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9.
陈坚 《安徽医学》2006,27(4):312-313
目的评价CT扫描对后颅窝转移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病例。结果后颅窝脑转移瘤男女之比为3.25∶1,发病年龄27~73岁,平均年龄54岁。本组原发肿瘤包括肺癌17例,不明确6例,乳癌5例,食管癌、胃癌和直肠癌各2例。后颅窝脑转移瘤的CT表现可分为以下五型:(1)结节肿块型;(2)环形强化型;(3)囊伴结节型;(4)囊性低密度型;(5)混合型。结论CT扫描对后颅窝脑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都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50.
自体组织"桥"式修复术治疗阴道后壁脱垂24例体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采用自身脱垂的阴道后壁作为“桥”进行后壁脱垂修补,并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3月至2005年11月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南京第一医院24例阴道后壁脱垂患者,常规给予腹腔造影同步排粪造影,排除盆底腹膜疝,施以自身阴道壁“桥”式修补术.结果24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30min,出血量平均50mL,无手术并发症:最短随访病例5个月.排便正常,无便秘症状出现,结论腹腔造影同步排粪造影可以广泛用于阴道后壁脱垂的影像学诊断,自身阴道壁“桥”式后壁修复术简便廉价易行,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