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51.
背景 研究发现血糖水平的短期升高可对细胞和组织造成长期损害,这种损伤可能存在代谢记忆现象,合理管理血糖代谢记忆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有重要作用,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推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可能与相关机制有关.解偶联蛋白(UCPs)可减少线粒体活性氧(ROS)的生成,可能与DR发病相关.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人群中DR与UC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和整群抽样法,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在上海市新泾社区对1 875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流行病调查,收集受检者的基本信息、眼科检查和血生物化学检验结果,采集每例患者的全血2 ml以提取DNA.采用Sequenom平台将UCP1基因的8个SNPs位点、UCP2基因的3个SNPs位点及UCP3的7个SNPs位点选为标记位点以检测基因型,采用SAS和SHEsis软件计算Hardy-Weinberg平衡、碱基型和基因型频率,评估各位点SNPs与DR之间的关系. 结果 受检的1 87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530例患DR,占28.27%.UCP2基因的rs660339位点和UCP3基因的rs1626521位点、rs668514位点的检出率低,UCP2基因rs632862位点次要等位碱基频率<0.01,UCP3基因的rs15763位点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故均不纳入分析.在纳入分析的13个SNPs位点中,仅有UCP1基因的2个SNPs位点与DR发病有关,其中与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患者比较,DR患者rs10011540的G碱基频率增加[P=O.03,OR=1.31,95%可信区间(C1)=1.03~1.67],rs3811787的T碱基频率下降(P=0.04,OR=0.86,95% CI=0.75 ~0.99).基因型分析发现,DR患者UCP1基因的rs3811790位点纯合子C/C和A/A频率明显多于NDR患者,杂合子C/A频率少于NDR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在排除了血糖水平和糖尿病病程的影响因素后,rs10011540和rs3811787位点SNPs仍是DR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UCP1基因rs10011540和rs3811787位点SNPs与DR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心理压力对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综合性大学一~三年级在校大学生9 766名,以自填式结构问卷调查学生的心理压力、自身和同伴吸烟情况及社会经济学指标。以"从未吸烟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以"尝试吸烟者"和"现吸烟者"作为病例组,分析心理压力对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结果进入大学后仍有学生尝试或形成吸烟行为。调整社会经济学指标和同伴吸烟行为的影响后,对未来工作和学业的担心(OR=1.021,95%CI=1.002~1.040)是男生尝试吸烟的危险因素;学习压力(OR=1.064,95%CI=1.011~1.116)是女生尝试吸烟的危险因素,人际与环境压力(OR=1.152,95%CI=1.013~1.314)是女生现吸烟的危险因素。结论心理压力与大学生吸烟行为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并且对不同性别和不同吸烟行为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人T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活化的影响.方法:以MTT法检测TGF-β1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TGF-β1对T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及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数量;ELISA法检测TGF-β1对T淋巴细胞分泌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TGF-β1分别作用不同时间后,均可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并随时间的延长、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不同浓度的TGF-β1作用72 h,均能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活化标志CD69表达率明显降低(P<0.01);均能明显上调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比例(P<0.01);均能抑制T淋巴细胞分泌IFN-γ、IL-2(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TGF-β1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上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并抑制IFN-γ、IL-2的分泌.  相似文献   
54.
三维主动脉增强磁共振造影技术(附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contrast 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CEMRA)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动脉瘤病例中男性23例,女性9例。最大年龄为82岁,最小年龄为32岁,平均年龄64岁。所有病例均进行3DCEMRA检查。增强对比剂为钆-喷替酸萄甲胺(Gd-DTPA)。增强扫描前先行横断位FSE序列T1WI和/或T2WI。CEMRA扫描后行横断位FSET1WI。观察指标包括动脉瘤的起始位置、真假性、范围(长度和最宽直径)、有无血栓、动脉瘤周围结构有无异常等。结果:①动脉瘤的位置:32例动脉瘤中,8例为胸主动脉瘤,22例腹主动脉瘤,1例髂血管动脉瘤,1例肠系膜上动脉瘤;②动脉瘤的真假性:25例呈真性,7例呈假性;③动脉瘤的范围:长度范围为25~162mm,平均长度为80.4mm;宽度范围为32~101mm,平均宽度为54.8mm;④伴有血栓情况:12例动脉瘤内可见附壁血栓形成;⑤动脉瘤累及分支情况:1例累及右侧颈总动脉,7例压迫左肾动脉,9例向髂动脉延伸或累及;⑥动脉瘤周围情况:2例动脉瘤可见周围组织炎症表现。结论:3D CE MRA是一种对评价胸腹部大血管动脉瘤的有效微创伤技术。  相似文献   
55.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代谢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缩短寿命。中医疗法因其多靶点、多途径的优势治疗复杂慢性疾病疗效佳,不良反应相对少,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目前针对精神障碍人群的治疗方案,在安全性、便捷性等方面有待后续研究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6.
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MRI对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的MRI表现,并进行MR分型。结果7例均位于胸段椎管,其中上胸段2例,中胸段2例,下胸段3例。肿块位于硬膜外,呈梭形,长轴与脊柱纵轴平行,肿瘤的MR信号由脂肪和血管2部分构成,血管成分在T1WI呈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可明显强化,未见血管流空影。全部病例依MRI表现分3型:Ⅰ型2例,特点是血管成分稀少,呈细条状、斑点状夹杂于脂肪组织间;Ⅱ型3例,特点是血管成分呈团块状,占据瘤体的中央;Ⅲ型2例,肿瘤沿一侧或双侧椎间孔向椎管外生长,形成哑铃状外观。结论MRI是诊断此病的最佳方法,并具有相对特征性表现。MRI分型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综合性实验在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中开设的可行性及其意义。方法以医学免疫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将医学免疫学的经典实验纳入到免疫血清的制备及应用综合实验中,并在医学本科生中试行。结果免疫血清的制备及应用这一综合实验包含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医学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技能,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际工作能力。结论在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中开设综合性实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8.
β-七叶皂甙钠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6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人分为①治疗组62例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β-七叶皂甙钠②对照组54例,按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82.3%,91.1%,对照组为64.8%.75.9%.P值分别<0.05<0.01.说明β-七叶皂甙钢是治疗乙脑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9.
活血化瘀法治疗青年妇女严重便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妇女严重便秘的原因历来看法不一,本文针对其月经期大便易行的特点,试从活血化瘀论治。具体分为四组研究观察,即胃复安、针刺、丹参穴注、川芎穴注组,并以穴位水注作对照。结果丹参、川芎加穴注组收效显著,P<0.01,其它2组P>0.05,两者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