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69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目的 探讨白介素 10 (IL 10 )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外抗白念珠菌 (白念 )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γ干扰素、脂多糖作为刺激因子 ,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及不同浓度的IL 10共同培养 2 4h后 ,加入一定浓度的白念培养 4h ,检测每毫升中白念菌落形成单位 (CFU/ml) ,同时取上清用Griess试剂测一氧化氮 (NO)的浓度。用NBT还原法检测超氧阴离子 (O2 -) ,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O2 -平均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 当IL 10的浓度分别为 0、 1、 10、 10 0ng/ml时 ,其白念生长抑制率分别为 75 0 7%、 6 4 79%、 5 6 2 9%、 4 6 6 7% ,培养上清中NO的浓度分别为 115 13± 2 7 72、10 8 91± 17 98、 77 82± 7 76、 6 0 5 4± 8 96 ,组与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实验组O2 -平均阳性细胞百分率为 (5 2 76± 5 16 ) % ,对照组为 (6 0 4 9± 3 0 1) % ,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IL 10可能通过降低NO及超氧阴离子的产生 ,从而抑制活化的巨噬细胞体外抗白念的活性。  相似文献   
162.
163.
根据前驱症状施药能有效减轻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病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云华  李皓  陈兴平 《医药导报》2007,26(2):170-171
目的 探讨利用前驱症状的“警示”信号尽早使用国产法昔洛韦胶囊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60例RGH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于复发的前驱症状出现时经自行判断而尽早服用备用法昔洛韦胶囊,每次0.25 g,tid,连用6 d,皮损处外搽1%喷昔洛韦乳膏,第2次复发时给药方法同前;对照组患者于复发后立即复诊用药。记录两组患者复发皮损面积、复发间隔时间与皮损痊愈时间。结果试验组复发皮损面积较对照组显著缩小(P<0.01),试验组复发皮损痊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两组2次复发后间隔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利用RGH前驱症状的“警示”信号在复发的最早期及时使用有抗疱疹病毒药物的疗法能有效减轻RGH复发病情。  相似文献   
164.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生物膜生长动力学特征,其不同时期对氟康唑敏感性的差异及经氟康唑预处理的生物材料表面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96孔微量培养皿进行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培养,用MTT法检测生物膜不同时期的活性及对氟康唑的敏感性。结果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早期(8h)生长较快,当成熟生物膜形成后,生物膜活性则维持在一个较高的代谢水平,不再增加;早期(2h)的生物膜对氟康唑MIC50为2~4μg/m|,中晚期(12~72h)生物膜MIC50均〉128μg/ml。与对照组比较,低浓度氟康唑(0.5~8μg/ml)处理的生物材料上生物膜活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高浓度氟康唑(32~64μg/ml)处理的生物材料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生物膜对氟康唑敏感性较高,中晚期则产生明显耐药。经抗菌性处理的生物材料对预防生物膜的形成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5.
目的 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 (BCG PSN)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RGH)患者外周血CD8 T细胞IL 12、IFN γ、IL 4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对 4 5例RGH患者和 15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D8 T细胞IL 12、IFN γ和IL 4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前RGH患者外周血IFN γ和IL 12阳性CD8 T细胞百分率均显著下降 (P <0 .0 5 ) ,Tc1 Tc2平衡失调 (P <0 .0 5 )。治疗后BCG PSN组外周血IL 12和IFN γ阳性CD8 T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 (P <0 .0 5 ) ,Tc1 Tc2恢复平衡。病例对照组IL 12、IFN γ及IL 4阳性CD8 T细胞百分率于治疗前后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BCG PSN组与病例对照组治疗前后IL 12、IFN γ阳性CD8 T细胞百分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BCG PSN组复发率较低 ,复发病情较轻。结论 RGH患者存在以Tc1水平低下为主的Tc1 Tc2比例失衡和IL 12表达水平低下 ;BCG PSN通过上调外周血CD8 T细胞IFN γ、IL 12的表达 ,纠正机体细胞因子失衡状态而减少疾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66.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中的裂解全血法和分离淋巴细胞法对检测尖锐湿疣(CA)和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实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单色、双色和三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20例RGH、CA患者的裂解全血及10例RGH、CA患者的分离淋巴细胞中的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CD40抗原、CD40L抗原、T细胞αβ链(Tαβ)和T细胞γδ链(Tγδ)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裂解全血法和分离淋巴细胞法分析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结果,除CD40L(P=0.89)没有显著性差异以外,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CD3 T:P<0.01,CD4 T:P<0.05,CD8 T:P<0.05,CD40:P<0.05,Tαβ:P<0.001,Tγδ:P<0.05)。结论:CA和RGH患者外周血不同制备方法影响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结果分析,裂解全血法优于分离淋巴细胞法。  相似文献   
167.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外周血T细胞IL-12表达的影响。方法45例RGH患者随机分为卡介菌多糖核酸组(BCG-PSN)和病例对照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 T、CD8 T细胞IL-12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治疗前RGH患者外周血IL-12阳性CD4 T细胞的百分率及IL-12阳性CD8 T细胞的百分率均显著性降低(P<0.05)。(2)治疗后BCG-PSN组外周血IL-12阳性CD4 T细胞百分率及IL-12阳性CD8 T细胞百分率均显著升高(P<0.05);而病例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比较BCG-PSN组与病例对照组治疗前、后外周血IL-12阳性CD4 T细胞百分率差值及IL-12阳性CD8 T细胞百分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3)对BCG-PSN组及病例对照组复发率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治疗后两组复发患者的复发间隔时间及皮损痊愈时间进行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能降低RGH的复发频率,减轻复发病情,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卡介菌多糖核酸能有效提高RGH患者体内CD4 T、CD8 T细胞IL-12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8.
目的:通过检测TAP1及其mRNA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尖锐湿疣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TAP1及其mRNA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并与正常包皮组织作对照。结果:尖锐湿疣皮损中TAP1及其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包皮组织相比均显著降低。结论:尖锐湿疣皮损中TAP1及其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以致MHC-1类抗原递呈途径存在缺陷,这可能成为人乳头瘤病毒逃逸宿主免疫监视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9.
17例HIV/AIDS流行病学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HIV感染者/AIDS患者流行病学状况及临床特点。总结分析17例门诊HIV感染者/AIDS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17例病例中,经血液传播供血者9例,输入者2例,静脉注射吸毒3例,性传播2例,不详1例,其中AIDS9例。临床表现为发热9例(100%),肺部感染3例(33.3%),体重减轻10%以上者7例(77.7%),口腔念珠菌感染5例(55.6%),不明原因腹泻2例(22.2%)。发热、肺部感染、腹泻、体重减轻、广泛条件致病菌感染等为AIDS的主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