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28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脊柱骨盆固定术中髂骨钉入钉点、钉长及直径、植钉方向,为其正确植入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选用35侧成人尸体髋骨标本(左16侧,右19侧,男30侧,女5侧),经髂后上、下棘间切迹上缘至坐骨大切迹顶弧做一直线并延续至髋臼缘,定为基线(a),通过坐骨棘和髂前上棘做一直线(b),该线与a线相交于C点上.经过a线和C点在髂骨后部向上做5°、10°、15°、20°、15°、30°、35°的扇形线,之后经过10°~30° 5个角度做髂骨斜截面.观察各斜截面形态,并从截面上面进行相关数据测量.同时观察髂骨后部内外侧唇、中间线的形态和可辨性.确定髂骨钉入钉点、直径、长度及进钉方向后,以2具尸体标本进行验证. 结果 35°扇形线已到达髂窝,髂骨臀盆面间距明显变窄,5°扇形线紧邻坐骨大切迹弧顶,坐骨大切迹弧顶A点到各截面垂直距离变短明显. f线在各截面最为狭窄. 髂骨后部中间线明显可辨,呈一规则弧形,为后部髂嵴最凸出部,在所选实验标本中均可观察到.进钉点至髋臼顶软骨距离(k)测得值最小为109.38mm. 结论 通过基线(a)、C点及10°~30°之间髂骨外侧板能准确、安全植入髂骨钉;钉长以不超过100mm、直径不超过9mm为宜.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目的 考核评估江苏省14个县 (市、 区) 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的防治效果。方法 方法 按照 《血吸虫病防治地区达标考核评估方案》 的要求, 采取听汇报、 查看资料和现场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评估。审核近2年以行政村为单位反映病情、 螺情变化和防治工作等数据资料; 按照分层抽样的原则, 每县 (市、 区) 分别在重、 中、 轻流行镇 (乡、 街道) 中各抽取1个流行程度较重的行政村作为被考核村, 调查常住人口和散养家畜病情以及近3年查出钉螺且人畜活动频繁环境的钉螺感染情况。结果 结果 2007-2010年江苏省对14个县 (市、 区) 进行了传播控制达标考核, 现场抽查了39个镇 (乡、 街道) 42个村。共计调查264个环境, 1 679.73 hm2 , 39 894框, 捕获钉螺2 179只; 解剖全部活螺405只, 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共计调查居民22 147人, 其中血清学检查22 147人, 阳性300人, 阳性率为1.35% (0.30%~4.26%); 粪检297人, 未查到粪检阳性病人。共计调查家畜2 931头 (只), 其中牛230头, 猪2 333头, 羊368只, 均未查到阳性。14县 (市、 区) 均已建立了以行政村为单位, 能反映当地血吸虫病病情、 螺情等变化的血防档案资料。资料显示, 14个县 (市、 区) 均在考核前2年灭光了感染性钉螺, 平均未查出感染性钉螺年份为2.71年 (2~4年), 所有被考核县 (市、 区) 在考核前3年以上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结 结论 论 对照我国 《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标准》(GB 15976-2006), 江苏省14个县 (市、 区) 均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索健脾生血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相关性贫血的疗效、安全性和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成都市天府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相关性贫血患者共72例,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健脾生血片治疗,2片/次,3次/d,疗程1月;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片治疗,2片/次,3次/d,疗程1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β、血清TNF-α、血清CRP、血清铁调素、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铁蛋白、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夜间睡眠血氧饱和度、肺功能(FEV1%)、改良COPD患者生命质量评估问卷评分(m MRC);评估2组治疗结束时的有效率;比较2组随访3月、6月、12月时血红蛋白、肺功能、改良COPD患者生命质量评估问卷评分(m MRC)、年急性加重次数;记录2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结果:全部72例患者完成了第1个月的治疗,随访期间观察组2例患者退出研究,1例患者失访,对照组6例患者退出研究,2例患者失访。2组患者基线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有效率91.7%,对照组有效率2.8%,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1β、血清TNF-α、血清CRP、血清铁调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血清铁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夜间睡眠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但肺功能、改良COPD患者生命质量评估问卷评分(m MRC)直到随访第3月和第6月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年急性加重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轻微便秘,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轻微便秘,5例患者出现轻微腹泻,1例患者出现下尿路感染,判断与药物治疗无关,未发现其他不良事件。结论:健脾生血片治疗COPD相关性贫血安全有效,其作用机制除了提供铁元素外,还包括抑制慢性炎性反应,抑制铁调素,值得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与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SPD)对胰头导管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提取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数据库2004至2009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且病理证实为胰头导管腺癌的32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PPD446例,SPD2805例。比较PPPD与SPD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PPPD与SPD患者在性别、年龄、种族、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侵袭范围、阳性淋巴结数、淋巴结检出数、TNM分期、30d病死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251例患者总体1、3、5年生存率分别为0.67、0.24和0.14,生存期为18.8(35.0,10.0)个月。PPPD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0.69、0.26和0.16,生存期为19.5(37.0,10.0)个月;SPD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0.67、0.23和0.14,生存期为18.7(35.0,10.0)个月。PPPD与SPD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侵袭范围、阳性淋巴结数、淋巴结检出数、TNM分期均是胰头导管腺癌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而手术方式、种族与预后无关(P>0.05)。在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阳性淋巴结数、淋巴结检出数、TNM分期的亚组中,PPPD组与SPD组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侵袭范围的亚组中,当有远处侵犯或转移时,PPPD组生存期长于SPD组(P<0.05)。结论PPPD手术切除范围较小,其总体生存率与SPD相似;当有远处侵犯及转移时,行PPPD的患者生存期长于行SPD的患者。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循环雌酮(Estrone,El)、2-羟雌酮(2-hydroxyestrone,2-OHE1)、16α-羟雌酮(16α-hydroxyestrone,16α-OHE1)水平及2-OHE1:16α-OHE1比值与绝经后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绝经后40例乳腺癌、21例乳腺纤维腺瘤和19例乳腺病...  相似文献   
66.
以聚苯胺(PANI)和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ATMS)为反应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杂化透明导电薄膜。由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结果可知:PANI和MATMS形成杂化结构。TGDTA分析表明: PANIMATMS杂化薄膜的热稳定性比PANI好。研究了不同的PANI质量分数对薄膜透过率和方块电阻的影响。随着PANI质量分数的增加,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逐渐下降,方块电阻也降低。当PANI质量分数为30%时,所得到的杂化薄膜的综合性能较佳,可见光透过率可达87%,薄膜的方块电阻为436 kΩ/□。  相似文献   
67.
闵捷  李颖 《新医学》2001,32(11):653-654
1引言急性白血病的化学治疗策略分为两个阶段,即诱导治疗和完全缓解后治疗。由于急性白血病患者获完全缓解后体内仍残留一定数量的白血病细胞,75%以上的病人仍会复发,如不进行缓解后的继续治疗,平均完全缓解期仅4个月,因此完全缓解后治疗对于延长完全缓解期及无病存活期意义更大。完全缓解后治疗可分为巩固、维持及强化治疗3个部分。巩固治疗指完全缓解后采用的与诱导化学治疗方案相同或相似的化学治疗;维持治疗指用比诱导化学治疗强度弱,骨髓抑制作用轻的药物进行化学治疗;强化治疗则是指应用较诱导方案更强烈的药物进行化学…  相似文献   
68.
闵捷 《河南医药信息》2001,9(16):12-12,14
目的:探讨同期开放手术治疗膀胱肿瘤合并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效果,方法:对1990-1998年8月收治的13例膀胱瘤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均进行同期,手术切除。2例行膀胱肿瘤电切术+前列腺切除术,1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前列腺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36个月。1例术后7月出现腹壁切口肿瘤种植。,2例术后1年出现残余尿道肿瘤,2例出现膀胱肿瘤复发,均进行相应治疗,所有病例未发现前列腺腺窝有肿瘤种植。结论:同期手术切除膀胱肿瘤及增生的前列腺是治疗本病的积极措施,术后同时进行膀胱规律性灌注药物(丝裂霉素、卡介苗、噻替哌),以预防肿瘤复发,从而提高生存期。  相似文献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