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目的 探讨中药枳术汤加味对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70只雄性大白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造模组(20只)术前连续7d饮水灌胃0.35ml/次,每天2次,治疗组(20只)术前连续7d中药灌胃0.35ml/次,每天2次,大剂量治疗组(20只)术前连续7d中药灌胃0.7ml/次,每天2次.大鼠按2.5ml/kg体重的剂量给予腹腔内注射5%水合氯醛进行麻醉.进腹后血管钳夹闭肠系膜上动脉,持续30min后恢复血供,使肠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别在再灌注1、24h后进行以下检测:肠道细菌移位发生率;回肠黏膜病理变化;外周血浆D-乳酸浓度、二胺氧化酶浓度;回肠黏膜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缺血-再灌注1、24h后细菌移位阳性率、细菌培养阳性率和血浆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浓度,造模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低于造模组(P<0.05);大剂量治疗组和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回肠膜黏重量、绒毛高度及宽度,造模组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大于造模组(P<0.05);大剂量治疗组和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造模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低于造模组(P<0.05);大剂量治疗组和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枳术汤加味能减少肠道细菌移位,降低肠黏膜的通透性,可以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2.
腹茧症(abdominal cocoon,AC)是一种罕见的腹部疾病,Foo等于1978年首先报道并命名,其特点是部分或全部小肠被一层致密、灰自色、质韧硬厚的纤维膜包裹,形似蚕茧,可引起腹痛、腹部包块和肠梗阻等症状。2002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本院普通外科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术中发现并治疗腹茧症患者共1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P)时大鼠体液因子和组织病理学的表达及川芎嗪对其的影响,探讨川芎嗪(TMP)对AP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十二指肠胆胰管逆行加压注射5%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制备大鼠AP模型,动态观察大鼠血浆丙二醛(MDA)、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a(TXB2/6-Keto—PGF1α)比值(TIP)、胰腺细胞凋亡指数(AI)、胰腺组织形态及大鼠72h死亡率、平均生存时间等各项指标。结果川芎组大鼠血浆MDA:1.45±0.22(12h)、T/P比值:6.52±0.96(12h)、胰腺组织病理评分:4.85±0.98(6h)、AI:9.88±0.98(6h)与胰腺炎组比较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MP对AP治疗作用与其纠正TXA2、PGI2失衡,改善AP大鼠的微循环,减少自由基造成的损伤,诱导细胞凋亡,减少胰腺细胞坏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联合术中腹腔内温热化疗对预防术后肿瘤复发,提高胃癌术后生存率的临床效果。方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4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3例胃癌根治术中施行腹腔内温热化疗,23例术中常规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观察术后并发症、毒副反应和近期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和毒副反应基本相同(P>0.05),随访2年,治疗组死亡6例(26.1%),明显低于对照组死亡的13例(34.8%),其中2例肿瘤复发,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例(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联合术中腹腔内温热化疗可在术中杀死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对预防术后肿瘤复发,提高术后生存率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镜引导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胃镜引导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2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在胃镜引导腹腔镜下成功切除胃间质瘤,肿瘤切除完整,边缘无残留.手术切口长约4~6 cm,平均5 cm,手术时间40~ 90 min,平均70 min,术后恢复顺利,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4~6 d,平均5.2d.随访2~48个月,平均26.5个月,未发生复发或转移.结论 胃镜引导腹腔镜手术能够切除单纯腹腔镜下难以定位的胃间质瘤,同时可以使切除范围更加精确,避免肿瘤残留及切除过多正常胃组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合并腹茧症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4例CAPD并发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腹茧症均经手术或腹腔镜探查确诊。腹腔镜探查时患者无死亡病例及并发症发生,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死亡1例。随访2~10年,6例患者死于尿毒症及合并症,3例反复发作不完全性肠梗阻,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CAPD并发腹茧症术前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及腹腔镜探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手术松解、解除梗阻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18.
川芎嗪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自由基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川芎嗪(TMP)对急性胰腺炎(AP)大鼠自由基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十二指肠胆胰管逆行加压注射5%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制备大鼠AP模型,动态测定大鼠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淀粉酶(AMY)、腹水量、胰腺病理改变等指标的变化及TMP治疗的影响。结果经TMP治疗后,大鼠MDA水平降低,SOD水平升高。结论川芎嗪通过降低损害因子MDA,升高保护因子SOD对AP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为比较川芎嗪(TMP)与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疗效与费用,笔者对9年间收治的268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患者进行疗效分析。88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常规组),7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TMP组),10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奥曲肽组)。 结果示,TMP组和奥曲肽组血清淀粉酶(AMY)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腹痛和腹部压痛缓解的时间也比常规组缩短(P<0.05);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且TMP组的平均住院费用、平均西药费用较奥曲肽组低,平均住院天数较常规组明显缩短(P<0.05)。 提示TMP疗效近似于奥曲肽,但费用远较奥曲肽低,是一种效价比高的治疗AP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和预防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肠麻痹的效果。方法:54例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病例,常规手术探查、修补、清洗、引流,术后给予中药增液润肠散结汤,低压保留灌肠,观察临床表现变化及好转。结果:本组54例中,41例症状消失,10例好转,3例症状改善不明显。总有效率94%。结论: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及预防肠麻痹,中药低压保留灌肠,安全、有效、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