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24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探讨 KAI1 基因对十二指肠乳头癌及胰腺癌转移的作用,用 Northern blot 分析、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对9例正常乳头、24例乳头癌、16例正常胰腺和29例胰腺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KAI1基因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中,在正常乳头及乳头癌之间表达无明显差别(P>0.05);而 KAI1 基因在正常胰腺及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不同(P<0.05);在非转移的胰腺癌中呈高表达,在转移的胰腺癌中呈低表达。结论:KAI1 基因对乳头癌的转移无明显调控作用,但在胰腺癌中有明显抑制转移的功能。  相似文献   
22.
奈瑟菌属是革兰阴性球菌,呈球形,成对排列,形似咖啡豆。它是β-变形菌类的一属,无芽孢,无鞭毛,有菌毛,专性需氧,氧化酶阳性;通常位于中性粒细胞内,而在慢性淋病时常位于细胞外,新分离株有荚膜和菌毛。此菌属包括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meningitidis)、淋病奈瑟菌(Neisseria.gonorrhoeae)、干燥奈瑟菌(Neisseria.sicca)、微黄奈瑟菌(Neisseria.subflava)、浅黄色奈瑟菌(Neisseria.flavescens)、黏液奈瑟菌(Neisseria.mucosa)、淡黄奈瑟菌(Neisseria.subflava)等。  相似文献   
23.
近年来,随着放射技术的发展,放射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根治性治疗和姑息性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盆腔、腹腔及腹膜后肿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治疗作用,但辐射对肿瘤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是放射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腹部放射治疗会诱发肠黏膜的炎症反应,进而对肠壁造成急性或慢性损伤[1].尽管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生存时间延...  相似文献   
24.
胰腺癌的基因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传统疗法之后肿瘤治疗的新模式,此文试从自杀基因疗法、抑癌基因的替代治疗、反义基因治疗、免疫基因治疗、RNA干扰等方面对近年来胰腺癌基因治疗现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5.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较常见的病死率高、生存期短、转移发生早且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恶性肿瘤。它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1%~4%,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8%~10%。发病率与死亡率相当,约为10/10万,是目前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此,提高胰腺癌的诊断水平是改善胰腺预后的关键。我院2007~2010年收治的222例胰腺癌患者,发现9例胰体癌被误诊,现报告分析如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Vimentin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Vimentin在150例结肠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Vimentin的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临床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Vimentin在结肠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58.0%,远高于相应癌旁组织的18.7%(P<0.000),Vimentin表达水平在发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结肠癌中表达明显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结肠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 结论:Vimentin在结肠癌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远处转移密切相关,提示Vimentin在结肠癌的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人胰腺癌Capan-2细胞与树突状细胞(DC)融合后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5年3月于沈阳军区总医院消化科就诊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2~+胰腺癌患者6例,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并培养DC。所获DC分为3组:(1)使用聚乙二醇-二甲基亚砜诱导法,将DC与Capan-2细胞融合以负载肿瘤抗原;(2)DC与Capan-2细胞共培养;(3)单独DC培养。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PE-MUC4/FITC-CD86抗体双标细胞评估融合率;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各组DC的存活率变化。使用干扰素(IFN)γ酶联免疫法检测DC诱导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活化反应。采用51Cr标准细胞毒实验检测DC诱导的抗原特异性CTL对体外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DC与Capan-2融合细胞同时表达DC表型(CD86)和MUC4分子,CD86与MUC4双阳性表达率为(38.30±7.30)%,明显高于共培养组(7.21±1.06)%;融合细胞组DC存活率呈时间依赖性下降,转染后96 h的存活率降低至62.81%,而与Capan-2细胞共培养组DC存活率稳定在80%以上,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Capan-2融合细胞诱导的CTL 24 h IFNγ释放量为(85.34±2.97)U/ml,DC、Capan-2共培养组DC诱导的IFNγ释放量为(19.07±4.25)U/ml,两转染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Capan-2融合细胞诱导的特异性CTL能够有效识别和杀伤HLA-A2~+/MUC4~+的Capan-2细胞及HLAA2~+/MUC4-的PANC-1细胞,但不能有效识别和杀伤HLA-A2-/MUC4-的Mia Pa Ca-2细胞和HLA-A2-/MUC4~+的As PC-1细胞。结论胰腺癌细胞与DC融合后可诱导出显著的CTL抗肿瘤免疫反应,此过程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抗原呈递的限制。  相似文献   
28.
放射治疗可导致周围正常的肠道组织发生损伤,从而导致放射性肠炎.无论是动物还是人体内,均发现放射治疗可导致肠道菌群发生显著性改变.因此,肠道菌群紊乱可能在放射性肠炎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益生菌在改善放射治疗后腹泻、腹痛症状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诸多方面的益处.本文将对益生菌治疗放射性肠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瘤体注射携带KAI1基因的腺病毒(Ad-KAI1)抗胰腺癌转移的作用.方法 首先建立胰腺癌荷瘤裸鼠模型,分别将其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d组和Ad-KAI1组.从成瘤第10天开始,每7 d注射1次,共注射3次,观察肿瘤的重量和体积,肝、肺重及病理改变.结果 3组移植瘤的重量和体积无显著差异.Ad-KAI1组肺重(0.366±0.041)g,肝重(1.35±0.21)g;Ad组肺重(0.57±0.065)g,肝重(1.58±1.828)g;对照组肺重(0.66±0.13)g,肝重(1.95±0.34)g.Ad-KAI1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t=5.984,P<0.05),Ad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t=1.089,P>0.05).Ad-KAI1组肺转移灶平均(1±1)个,肝转移灶平均(2±1)个,淋巴结转移灶平均(2±2)个;Ad组分别为(6±2)个、(5±1)个和(10±2)个;对照组分别为(7±2)个、(6±2)个和(11±3)个.Ad-KAI1组转移灶显著少于对照组(t=7.44、4.34、8.16,P<0.05),而Ad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t=0.92、0.64、0.42,P>0.05).结论 Ad-KAI1肿瘤内直接注射具有抑制胰腺癌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通过双气囊小肠镜对不明原因的小肠出血疾病进行病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4年1月我院应用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出血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并分析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组成。结果 163名患者接受173例次小肠镜检查,经口进镜检查59例次,经肛门进镜检查104例次,经口及经肛门两端进镜检查10例,检查成功率100%,其中阳性病例134例(77.46%),所有患者未发生出血、穿孔、梗阻等不良反应和相关并发症。结论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较困难,目前双气囊小肠镜是诊断小肠出血有价值、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