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3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比较基于全角膜散光和基于角膜前表面散光规划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手术的柱镜度数和轴位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宁波市眼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Toric IOL植入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141例(171眼),其中观察组75例(90眼),对照组66例(81眼)。观察组采用中央3 mm直径区域的全角膜散光进行手术规划,对照组采用中央3 mm直径区域的前表面角膜散光进行手术 规划。检查术后3个月的裸眼远视力(UCDVA)、残余散光、IOL旋转度,视力采用LogMAR视力记录。根据角膜前表面散光与全角膜散光柱镜相差是否≥0.50 D或轴位相差是否≥10°,进一步将2组患者分为散光偏差亚组与散光无偏差亚组。视力、等效球镜度、眼轴长度、角膜散光、残余散光等以x- ±s进行描述,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术后3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平均UCDVA分别为0.10±0.13和0.06±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P=0.18);残余散光分别为(0.63±0.29)D和 (0.52±0.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P=0.04);IOL轴位偏离分别为5.6°±3.6°和5.8°±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P=0.51)。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散光偏差亚组的UCDVA优于对照组的散光偏差亚组(t=2.54,P=0.02),残余散光低于对照组的散光偏差亚组(t=3.40,P < 0.001);观察组的散光无偏差亚组与对照组的散光无偏差亚组间UCDVA、残余散光、IOL轴位偏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全角膜散光规划Toric IOL植入的柱镜度数和轴位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其术后临床效果优于只考虑角膜前表面散光计算者。  相似文献   
72.
73.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致盲的第四大因素,尤其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高,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近年来,中医学与西医学对本病的诊治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治疗以辨证论治、专方专药、针刺治疗等为主;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致病因素复杂,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以激光光凝治疗、光动力学疗法、手术治疗、皮质激素类药物、抗VEGF药物、抗氧化性营养素及基因治疗等为主,故对中西医治疗本病的目前常用临床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及展望,以期对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补肾生血方对肾性贫血大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EPOR 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50只,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EPO组、中药+EPO组,每组各10只,对除对照组外的其余组大鼠通过腺嘌呤灌胃制备肾性贫血大鼠模型,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分别于给药第2、8周观察血常规指标(Hb、RBC、HCT)、肾功能指标(BUN、Scr)的水平及EPO浓度,给药8周后处死大鼠,提取骨髓单个核细胞,测定EPOR 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治疗2周相比,治疗8周中药组、EPO组、中药+EPO组大鼠的BUN、Scr显著降低,Hb、RBC、HCT、EPO水平及EPOR mRNA表达量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生血方具有改善肾性贫血模型大鼠肾功能、肾性贫血状况,其机制可能与提高骨髓有核细胞EPOR mRNA表达量,减轻毒素对EPOR的抑制,加强对内源性EPO反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75.
1临床资料患者男,41岁。因鼻塞,流涕,咽部疼痛,头痛,干咳2天就诊。入院体检:T37.6℃,R84次/min,R18次/min,BP120/80mg。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给予0.9%生理盐水250mL,头孢唑啉钠4g,5%葡萄糖溶液250mL,双黄连40mL静滴,1次/d。尼美舒利颗粒50mg口服,2天后症状减轻,患者自行停药。3天后,患者咳嗽加剧,有少量黏痰,憋喘严重。听诊:双肺可闻及散在的以呼气为主的哮鸣音,呼气延长;胸部X线检查示肺纹理增粗。实验室检查:WBC11.2×109,N78%,继往无支气管哮喘病史。治疗:0.9%生理盐水250mL,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g;氨茶碱0.25g,…  相似文献   
76.
郭晓红  于波  李波  王莹 《黑龙江医药》2005,18(3):223-223
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在近十年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当前的治疗不仅涉及症状的改善,而且日益重视预防无症状的心功能不全恶化,控制心衰的进展和减少死亡率,短期和长期个体化治疗的目的是一致的,重要的治疗目标包括改善心脏重构、神经内分泌紊乱、细胞因子活性、体液潴留和肾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脓毒症伴肾功能亢进患者抗感染治疗的药学监护模式.方法 患者因反复发热6d入院,被诊断为脓毒症后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临床药师根据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重点分析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低及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的可能原因,同时提出治疗建议.结果 经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2周后,...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睾丸良恶性肿块的CT、MRI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病理证实的睾丸肿块患者的CT、MRI资料,其中21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9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CT及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13例、恶性18例,对比观察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密度/信号和强化表现,并采用Fisher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1例中,恶性病变18例(精原细胞瘤9例,胚胎性癌3例,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瘤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高分化脂肪肉瘤1例,间质细胞瘤1例);良性病变13例(腺样腺瘤2例,表皮样囊肿2例,畸胎瘤1例,平滑肌瘤1例,血肿1例,炎性肿块6例);在睾丸良恶性病变CT、MRI表现中,浅分叶、密度/信号混杂、T2WI呈低信号、周边强化、间隔强化、延迟强化征象的出现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睾丸良恶性肿块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多种影像学方法联合应用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有助于睾丸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9.
眼底疾病认知的更新离不开眼底多模式影像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广角及超广角眼底照相、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眼底自身荧光及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等检查的应用,让临床医师对周边部视网膜病变的观察更为直接;自适应光学及荧光寿命成像检眼镜的应用,使临床医师在细胞及代谢层次对眼底疾病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多模式影像之间相辅相成,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反映疾病的病变特征。同时,眼底影像的数字化及智能化也在快速发展。但是如何正确使用多模式影像,如何正确理解人工智能在眼科影像的应用以及如何从影像中归纳总结,也是每位眼科医生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0.
本文从临终者的审美客体特征及审美主体需要等角度论述了对临终关怀进行美学思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