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1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17篇
医药卫生   139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21.
目的探讨海德堡三角清扫在胰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3―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行海德堡三角清扫胰腺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2例,女18例;中位年龄为65岁,年龄范围为41~79岁。病人完成肿瘤可切除性评估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廓清后,显露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肝总动脉、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根据肿瘤部位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或者全胰腺切除术,并完成海德堡三角区域内神经纤维及淋巴结组织清扫。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至少完成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右半周骨骼化,胰体尾切除术时至少完成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左半周骨骼化,全胰腺切除术时原则上需完成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全周骨骼化,手术均彻底清除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夹角处的神经纤维及淋巴结组织。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2)术后恢复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电话或门诊方式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人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1)手术情况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30例病人均行开腹手术,其中2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行胰体尾切除术,2例行全胰腺切除术,1例行保留中段的胰腺切除术;16例病人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术;3例联合左侧肾上腺切除术。30例病人中,5例术中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周围组织清扫范围为1.00周,8例为1.25周,8例为1.50周,9例为1.75~2.00周。16例病人离断胃左静脉,14例保留胃左静脉。30例病人手术时间为287 min(165~495 min),术中出血量为275 mL(50~800 mL)。9例病人术中输注红细胞或冰冻血浆。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肿瘤长径为3.4 cm(1.2~7.3 cm),淋巴结检出数目为20枚(9~35枚),阳性淋巴结数目为2枚(0~19枚)。30例病人中,20例肿瘤分化程度为中分化,10例为低分化。9例病人环周切缘为R0切除,17例为切缘1 mm R1切除,4例为R1切除。术后病理学T分期:30例病人中,3例为T1期,18例为T2期,5例为T3期,4例为T4期。术后病理学N分期:30例病人中,9例为N0期,13例为N1期,8例为N2期。术后病理学TNM分期:30例病人中,2例为Ⅰa期,2例为Ⅰb期,3例为Ⅱa期,11例为Ⅱb期,12例为Ⅲ期。(2)术后恢复情况:30例病人中,20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Clavien-DindoⅠ级并发症6例,Ⅱ级并发症9例,Ⅲa级并发症3例,Ⅴ级并发症2例。术中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周围组织清扫1.00周的病人术后腹泻发生情况为0,清扫1.25周的病人术后腹泻发生情况为1/8,清扫1.50周的病人术后腹泻发生情况为4/8,清扫1.75~2.00周的病人术后腹泻发生情况为9/9,4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离断胃左静脉病人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情况为5/16,保留胃左静脉病人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情况为1/1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病人中,19例行术后辅助化疗;28例顺利出院,术后住院时间为15 d(8~68 d);2例病人死亡。3例病人术后90 d内非计划性再入院。(3)随访情况:28例出院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9.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5个月。随访期间,1例局部进展期病人发生局部复发,9例病人发生肝转移(4例可切除胰腺癌、4例边界可切除胰腺癌、1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1例边界可切除胰腺癌病人发生腹膜转移。17例病人无瘤生存。结论海德堡三角清扫应用于胰腺癌根治术肿瘤根治程度较高,术后局部复发率较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稍高,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评估,建议对选择性病例行新辅助治疗后在高流量胰腺外科中心进行。  相似文献   
22.
下位法射频消融 (RFCA)慢径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具有省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特点 ,现已成为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AVNRT)的主要方法 ,尽管如此 ,其仍有造成房室传导阻滞 (AVB)的可能 ,国内统计 1 %以下 ,Key等 2 2 0例有 3例Ⅲ度AVB ( 1 .4 % ) [1] 。本文报道RFCA造成的迟发性Ⅲ度AVB一例。患者 ,男性 ,62岁 ,因反复发作性心悸 ,胸闷伴头晕半年余 ,加重 4天入院 ,既往体健 ,发作时心电图为窄QRS波的心动过速 ,心室率 2 0 6次 /分 ,X线 ,超声心脏未见异常 ,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AVNRT ,…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银屑病患者红细胞趋化因子受体(ECKR)与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的相互关系。方法 用IL-8作配体,分离一定量的红细胞与IL-8结合,离心后取上清波用ELISA法检测IL-8含量,反映红细胞上ECKR结合活性,并同时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血清中IgG、IgA、IgM含量进行测定,采用顾及从法测定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 银屑病总者ECKR结合活性明显降低(P<0.01),血清IgM含量明显增高(P<0.01),ECKR与sIL—2R相关不显著(r=0.159,P>0.05),而与IgA呈显著正相关(r=0.476,P<0.05)。结论 红细胞主要通过ECKR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参与细胞因子的调控,ECKR不是信号转导受体。  相似文献   
24.
家属互助献血与单位无偿献血血液初筛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深入实施,我国的无偿献血事业进入了有法可依,蓬勃发展的 新时期。目前我院临床用血的大部分无偿献血来自单位无偿、家属互助献血。笔者对我院血站家属互助和单位无偿献血的血液初筛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家属互助献血血液初筛检测不合格率明  相似文献   
25.
西酞普兰合成路线图解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西酞普兰 ( citalopram,1 ) [1] ,化学名为 1 - [3- (二甲氨基 )丙基 ]- 1 - ( 4 -氟苯基 ) - 1 ,3-二氢异苯并呋喃 -5 -腈 ,系一种高效的选择性 5 -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 ,为第二代抗抑郁药。本品由 Lundbeck公司研制 ,于1 998年 1 2月在美国上市 ,商品名为 Celexa。主要有以下几种合成路线。A:以 1 -氧代 - 1 ,3-二氢异苯并呋喃 - 5 -甲酸 ( 2 )为原料 ,酰氯化后与 2 -氨基 - 2 -甲基 - 1 -丙醇缩合后环合得 3,3与 4-氟苯基溴化镁进行格氏反应 ,不经分离纯化即与 3,3-二甲基氨基丙基氯化镁再次进行格氏反应得 4,4在甲磺酰氯存在下经环合、…  相似文献   
26.
酮基布洛芬的合成方法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合成酮基布洛芬,提高产品纯度。方法 以3—苄基苯乙酮为原料,通过Darzens缩合,氧化合成目标物。结果与结论 以3—苄基苯乙酮计算,总收率约64%,产品纯度为99.8%。并通过红外吸收光谱(IR)、质谱(Ms)确证了目标物的结构。该合成工艺简单,产品质量好。  相似文献   
27.
血细胞天然免疫分子CD55、CD59与体液免疫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血细胞CD55、CD59天然免疫分子与体液免疫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法测定血细胞CD55、CD59,采用全自动蛋白分析仪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3、C4及IgG、IgA、IgM。结果红细胞CD55与IgA呈正相关性(P<0.05),血小板CD55与IgG、IgM呈正相关性(P<0.05)。红细胞CD59与C3、C4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血细胞CD55、CD59分子参与体液免疫反应调控,具体机理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8.
抗肿瘤药物作用的新靶点:内皮素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内皮素系统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并介绍若干用于肿瘤治疗的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内皮素系统包括内皮素 (ET -1、ET -2、ET- 3)、内皮素受体 (ETA、ETB)及其信号传导通路 ,它在多种生理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如参与血管收缩的调节、组织分化和发展及细胞增殖和激素的产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内皮素系统广泛参与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包括促有丝分裂、抑制细胞凋亡、促进骨骼重塑和新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成人及脐血甲氨喋呤(MTX)载体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活性的变化情况。[方法]以改良低渗预膨胀法制备成人及脐血MTX载体红细胞,采用新鲜血天然免疫功能快速测定法,检测载体制备过程中洗涤、预膨胀和载药各阶段红细胞的天然免疫粘附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低渗预膨胀处理的成人及脐血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能力(粘附率)分别为61.45%±8.51%、17.00%±2.16%,明显高于各自的对照组(P<0.05)。[结论]载药处理对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0.
癌细胞激活血液免疫反应路线图实验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峰 《肿瘤学杂志》2005,11(4):309-311
癌细胞是抗原性细胞,能激活血液免疫反应,可用于构建血液免疫反应路线图实验体系,可观察多种免疫检测指标变化(包括血细胞粘附率,IL-8、IL-12、CD35、CD44、CD55、CD58、CD4、CD8、CD2、CXCR4、Fy6等).癌细胞(S180)激活免疫反应能创立有效的多种免疫学研究方法,用于研究血液免疫反应中血细胞与血浆,红细胞与白细胞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研究,为血液免疫反应路线图理论研究,为在临床上对肿瘤进行免疫治疗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