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3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日间手术模式在全球的发展历程已近百年,国际上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日间手术起源于医疗付费方式的需求,其得以迅速发展则归功于微创外科和麻醉学科的进步。将患者从住院转为日间非住院手术模式,绝不是简单的技术移植。而其所涉及的运行模式、流程、规范、技术、并发症控制、术后管理等均直接影响此项业务的开展。现就麻醉科医生在日间手术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腰椎手术全身麻醉术毕切口浸润罗哌卡因对术后镇痛及镇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腰椎手术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试验组手术结束后用罗哌卡因在切口处逐层浸润,对照组手术结束后用0.9%Na Cl溶液在切口处逐层浸润。记录患者拔管后即刻及术后4、8、12、24 h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以及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拔管后即刻及术后2、4、8、12 h VAS评分为(1.2±0.6)分,(1.3±0.9)分,(2.3±1.0)分,(3.3±1.3)分,(3.0±1.1)分,(2.6±1.0)分;(2.6±1.0)分,(3.4±1.3)分,(3.8±1.5)分,(4.0±1.4)分,(4.5±1.1)分,(2.8±1.0)分,Ramsay分别为(2.2±0.3)分,(2.3±0.9)分,(2.5±0.7)分,(2.3±0.6)分,(2.2±0.8)分,(2.3±0.7)分;(3.6±0.8)分,(3.3±0.7)分,(3.5±0.6)分,(3.6±1.0)分,(3.5±0.8)分,(3.4±0.9)分。试验组拔管后即刻及术后2、4、8、12 h VAS和Ramsay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6%和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手术术毕用罗哌卡因逐层浸润手术切口可明显降低术后早期VAS评分,镇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S100蛋白检测在脑梗死(CI)中的作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76例CI患者,检测S100蛋白在CI患者发病后第3、7、14天时的水平,以及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病灶面积大小的关系。同时选取我院同期行健康体检患者56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CI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术后3d与7d时,S100蛋白水平比较,P<0.01,P<0.05。(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型、重型组与轻型组S100蛋白水平比较,P<0.05,P<0.01。(3)梗死面积中、大组与小梗死面积组比较,P<0.05, P<0.01。结论 S100蛋白在CI发病早期为高表达,同时其高表达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梗死面积增大有密切关系,表明S100蛋白与CI的病理、生理的过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流时异丙酚对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96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流 生理盐水组(I/R NS)和I/R 异丙酚组(I/R Pr).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的方法制作肠缺血再灌流模型.以上各组分别在再灌流后0,30,60,120和240 min(每时间点8只)处死动物取肠袋组织.采用病理学方法观察肠上皮细胞损伤指数;原位DNA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肠上皮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肠上皮细胞Caspase-3,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I/R Pr组与I/R NS组相比,肠上皮细胞病理变化较轻,肠上皮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下降(P<0.01),再灌流后0,30,60,120和240 min肠上皮细胞中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104.4±5.3 vs 146.4±7.6;97.4±6.2 vs 130.4±7.4;134.4±5.1 vs 170.4±8.1;125.4±6.2 vs 160.4±9.5:101±5.8 vs 120.4±8.2,均P<0.01),而bcl-2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13.34±4.12 vs 6.72±2.59;14.96±4.85 vs 8.24±3.13;15.29±5.28 vs 9.63±2.89;10.39±3.61 vs 9.63±2.89;10.39±3.61 vs 5.96±1.93;11.08±4.83 vs 6.87±2.43,均P<0.01).结论:异丙酚能抑制缺血再灌流时肠上皮细胞Caspase-3表达,而增加bcl-2表达,减少肠上皮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cGrath MAC可视喉镜在麻醉科临床中实施小儿气管插管教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例未接受过小儿气管插管培训的麻醉科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住院医师分为可视喉镜培训组和普通喉镜培训组,每组5人。可视喉镜培训组采用McGrath MAC可视喉镜进行培训,普通喉镜培训组采用Macintosh普通喉镜进行培训。经过理论授课和模拟人培训后,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对临床患儿实施经口气管插管。比较两组住院医师气管插管时间,首次插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以及临床教学调查问卷评分的差异。结果可视喉镜组气管插管所需时间[(37.4±4.3)s]比普通喉镜组[(34.6±3.6)s]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可视喉镜组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92%)和插管总成功率(100%)与普通喉镜组比较(76%和92%),差异无显著性(χ^2=2.381,2.083;P=0.123,0.149)。可视喉镜组对教学满意度、操作自信度、解剖知识掌握度均高于普通喉镜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临床小儿气管插管教学中,应用McGrath MAC可视喉镜能够提高教学满意度,增加住院医师的操作自信,并加深其对相关解剖的掌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左置Robertshaw双腔导管在肺隔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肺隔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左置Robertshaw双腔导管组(观察组)与Carlens双腔导管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插管定位时间、盲插成功率、气道峰压增加率、导管移位率、行FOB再检查次数及术野显露情况。结果:观察组盲插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导管移位率和行纤维支气管镜(FOB)再检查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术野显露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置Robertshaw双腔导管应用于肺隔离术方便快捷,盲插成功率高,效果优于Carlens双腔导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腰椎手术患者舒芬太尼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腰椎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和对照组.两组术中采用相同的麻醉方法.帕瑞昔布钠组术前和第1次给药后12 h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则静注2 ml生理盐水.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自控镇痛.观察术后48 h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胸腺切除术的重症肌无力患者157例,分为曲马朵组(51例,术后给予肌肉注射曲马朵1.02.0 mg·kg-1)、氟比洛芬酯组(53例,术后予以静脉缓慢滴注0.82.0 mg·kg-1)、氟比洛芬酯组(53例,术后予以静脉缓慢滴注0.81.0 mg·kg-1氟比洛芬酯)和帕瑞昔布钠组(53例,术后予以静脉缓慢滴注0.61.0 mg·kg-1氟比洛芬酯)和帕瑞昔布钠组(53例,术后予以静脉缓慢滴注0.61.0 mg·kg-1帕瑞昔布钠),对3组患者术后1、2、6、12、24 h的静息及运动视觉模拟评分(VAS)、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氟比洛芬酯组及帕瑞昔布钠组术后1、2、6、12、24 h的静息及运动VAS评分、MAP、HR、RR显著低于曲马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瑞昔布钠组患者术后1、2、6、12、24 h的静息及运动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氟比洛芬酯组(P<0.05)。氟比洛芬酯组及帕瑞昔布钠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曲马朵组(P<0.05),且帕瑞昔布钠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氟比洛芬酯组(P<0.05)。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后采用帕瑞昔布钠进行镇痛,其镇痛时效显著优于氟比洛芬酯及曲马朵,且镇痛药物剂量小,术后不良反应率低。  相似文献   
20.
免疫印迹技术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分型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技术对幽门螺杆菌(Hp)的检测及分型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61例确诊的上消化道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患者和20例无症状健康志愿者血清中的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VacA)、细胞毒素(CagA)和尿素酶(Ureas)等Hp抗体,并分为Ⅰ型和Ⅱ型。结合14C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分析。结果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胃癌组的HpⅠ型阳性率分别为66.6%、89.5%、100%,与对照组(25%)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胃癌组的HPⅡ型阳性率分别为20%、2.6%、0%,消化性溃疡组、胃癌组HPⅡ型阳性率与对照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发现随病变由良性到恶性,CagA/VacA的表达呈上升的趋势,尤其是VacA的表达,在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胃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53.3%、81.6%、100%。结论免疫印迹技术可应用于对Hp感染分型诊断,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