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48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6 毫秒
51.
中耳细菌感染对内耳及机体免疫功能长期影响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耳细菌感染后内耳热休克反应是否会长期存在,及其对内耳功能的潜在影响。方法 60只BALB-c鼠随机分为肺炎克雷白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生理盐水对照6个组,每组10只。中耳注射致病菌135d后测试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并取材进行光镜与电镜观察,检测内耳热休克蛋白(HSP)70相关表位分子的表达,行单个核细胞因子κ-Bp65和抗肺炎克雷白杆菌抗体、抗膜  相似文献   
52.
目的分析厦门市3-6岁儿童龋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危险性评估,为全面制定儿童龋病预防的综合措施,尤其是为高危患龋儿童的口腔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厦门市幼儿园3-6岁儿童进行患龋情况调查,并通过发放问卷,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饮食习惯、口腔行为、家庭情况、生活环境、干预措施等6个方面的16个变量进行χ^2检验及Logisticforward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结果厦门市3-6岁儿童的乳牙患龋率为71.77%,龋均为4.70,龋面均为7.43。月龄、进食碳酸饮料频率、睡前进食、进食奶制品频率、开始刷牙年龄、家长受教育程度、托幼机构、居住地、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局部用氟、子女数目、进食甜食频率等与儿童龋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性别、每天刷牙次数、牙膏种类和家庭收入与儿童龋病的发生无相关性。建立的儿童龋病回归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患龋危险性进行预测。结论对儿童龋病应综合防治,从小培养儿童健康的饮食习惯,加强对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并合理局部用氟。  相似文献   
53.
目的:考察5种注射剂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盐酸精氨酸注射液,注射用玻璃酸酶,肝素钠注射液和顺铂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可行性。方法:中国药典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结果;除d外,其余原液及稀释液均于有干扰作用。结论:d的原液及a的20倍以上稀释液可用灵敏度为0.5EU/ml的鲎试剂作细菌内毒素检查,而b,c和e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4.
作者研究了沙土鼠内淋巴囊的血管网及其动力学变化。将动物分三组:①组为正常动物,②组禁水12天,③组禁水12天后饮水1周。部分动物通过Berlin Blue灌流研究其大体形态。各组标本均行常规光镜和透射电镜研究。①组在大体形态研究中见岩骨和枕骨连接区周围存在血管网。该区有一孤立血管横过枕骨与另一血管合并供应内淋巴囊浅层。并分出更细的分支指向内淋巴囊浅部,其中仅有一部分向深部走向乙状窦区。在光镜下见内淋巴囊的血管主要分布在其远端和中间部,随着内淋巴管的向近侧延伸,血管数目逐渐减少。内淋巴囊远端其狭窄的上皮下间隙被大的血窦和外  相似文献   
55.
用提纯的S.mutans MT6R细胞表面蛋白P1加弗氏佐剂通过局部唾液腺和背部皮下注射免疫BALB/C鼠,得到含高效价P1抗体的大鼠唾液。用含P1抗体的唾液包被羟磷灰石微珠,观察含在唾液膜中的C型变链P1抗体对S.mutans MT6R和S.sobrinus 6715在HA表面粘附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
<正> 据报道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定位刺激或损毁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部位会对免疫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为验证上述结论,我们通过外科手述选择性破坏大鼠左、右侧额叶,观察其对免疫功能的远期影响。1 实验方法1.1 动物分组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1只,体重190~230g,随机分为4组:左侧额叶破坏组(A组)15只;右侧额叶破坏组(B组)18只;假手术组(C组)14只;无创伤对照组(D组)14只。1.2 动物处理 根据大鼠脑立体定向图谱,用微型电钻于前囱前方0~4mm、正中线左侧旁开2~5mm处钻孔,用双极电凝毁损3mm×2mm范围的脑组织,深度1.5mm,此为左额叶毁损组;右额叶毁损组动物在右侧相应部位操作。假手术组动物仅切开硬脑膜;无创伤对照组动物不作任何处理。术后第19天动物麻醉后心脏穿刺采血,断颅取脑。  相似文献   
57.
目的对比分析耐多药结核患者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下的服药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探讨临床路径应用于耐多药结核患者的实际意义和价值。方法将88例耐多药科住院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由护理组长以及多名护士组成临床护理路径发展小组(CPDT),以时间为轴根据病情发展和转归制定标准化的护理流程,让护士遵照此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治疗护理,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按照此模式接受治疗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模式护理,基本上由护士执行常规护理,更多的依赖于护士的执业水平和经验。服药依从性用Morisky依从性量表测量,满意度用院护理部制定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测量。结果研究组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提高耐多药结核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8.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护理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是为具有特定诊断和治疗的患者群体制定的一种清晰明确的常规护理模式,是一种具有时间性和顺序性的整体服务计划,包含了质量保证、循证医学、护理学等多种专业的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方法,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一类特殊患者所设定的工作路线图或表格[1]。让患者照此模式进行治疗和护理,可满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胃息肉內镜下粘膜切除术(EMR)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9月-2013年9月之间行胃息肉內镜下EMR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采用预先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测评。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的测评得分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预先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护理,可以提高胃息肉EMR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减少出血,穿孔并发症,同时使护患关系更密切,提高患者满意度,节省了护士大量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病人平均住院天数,降低了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60.
背景和目的:1/3的个体会罹患卒中和(或)痴呆,而且,除卒中或痴呆外,2倍于此数的人会出现认知障碍。常用的卒中量表并不能评价认知功能,而痴呆的诊断标准则集中在认知障碍的晚期阶段,且在很大程度上偏向Alzheimer病(AD)的诊断。尚缺乏普遍公认的标准用于识别和描述存在认知障碍的个体,尤其是在早期阶段,而且特别是与血管因素有关的认知障碍或血管性认知障碍。方法: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卒中研究所(MINDS)与加拿大卒中网(CSN)召集临床诊断、流行病学、神经心理学、脑影像学、神经病理学、试验模型、生物标记物、遗传学和临床试验方面的研究人员,为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描述和研究推荐一些最低限度的常用的临床和研究标准。结果:将这些讨论的结果发表于此。结论:一个统一标准的制定代表着使用、确认和改进过程中的第一步。使用相同的标准将有助于在认知障碍的早期阶段识别患者,使不同的研究具有可比性,并且通过整合知识来加速研究进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