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邢玉  尹振东 《中国医疗前沿》2009,4(23):61-61,63
目的观察双黄连注射液治疗恶性血液病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4月~2008年4月我院住院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单用第三代头孢茵素2g(头孢曲松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黄连注射液60mg/k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5天~7天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有显著差异(p〈0.01),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双黄连治疗恶性血液病并肺部感染具有抗感染、退热快、起效快等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为了避免他克莫司的不良反应,对使用他克莫司的肝移植患者实施治疗药物监测。方法:用微粒子酶免疫法 测定全血他克莫司谷浓度,并对他克莫司谷农度的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当肝移植患者被给予他克莫司、泼尼松 和硫唑嘌呤时,他克莫司谷农度与剂量之间存在正相相关。为了得到理想的效果和最小的毒性,他克莫司的全血药物浓度在 肝移植后的90 d内应维持在10~20μg·L-1,90 d后在5~15μg·L-1。结论:对于肝移植患者,他克莫司的全血药物浓度监 测是很必要的,而且对于减少毒性和排斥反应的危险性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研究皂刺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未破损型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1年5月—2021年5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和泰安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实施皂刺汤联合甲氨蝶呤的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实施甲氨蝶呤的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清β-hCG下降水平、包块消失程度、盆腔积液深度、住院天数、复发情况、治疗后患侧输卵管造影结果、远期宫内妊娠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共收集到11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观察组69例,对照组48例。观察组总有效率100%(69/69),对照组总有效率93.75%(45/48),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清β-hCG均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前后两组包块均减小,观察组减小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盆腔积液均减少(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复发情况及远期宫内妊娠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侧输卵管造影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l...  相似文献   
44.
目的 研究1例糖原累积病Ⅳ型(GSD Ⅳ)患者及其家系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患儿,女,1岁5个月,因轻度黄疸,肝脾肿大2月,生长迟缓1年就诊。采集该家系先证者及其父母,两个哥哥的外周血,采用二代测序方法查找先证者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Sanger测序进行突变验证。结果 该家系先证者为GBE1基因c.1571G>A纯合错义突变,双亲及一个哥哥为GBE1基因c.1571G>A杂合错义突变,另一个哥哥基因检测未见该突变,确诊为GSD Ⅳ型,建议行肝移植治疗,因家属拒绝,患儿于生后22个月死亡。结论 首次在国内报道了GSD Ⅳ型的家系及其分子遗传情况以及GBE1基因c.1571G>A纯合突变,丰富了GSD Ⅳ型在中国人群的突变谱。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联合化疗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初治ALL诱导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患儿5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VD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泼尼松)或CODP+I(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柔红霉素、泼尼松、天门冬酰胺酶)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rhG—CSF。观察两组诱导完全缓解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恢复至1.0×10’/L的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和抗生素应用时间。结果两组完全缓解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外周血ANC恢复至1.0×10^9/L的时间、发热持续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rhG—CSF可治疗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降低感染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6.
目的 系统评价宫外孕Ⅱ号方联合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MTX)与米非司酮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Tubal ectopic pregnancy, TE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Databases、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5月31日,筛选出宫外孕Ⅱ号方联合MTX和米非司酮治疗TEP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偏倚风险后,应用Rev Man 5.3评价软件进行最终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7项研究,包括2731例TEP患者,涉及疗效指标7个、安全性指标7个。Meta分析结果显示:(1)试验组的总有效率[RR=0.50,95%CI(0.42,0.59),P<0.000 01]、治愈率[OR=2.55,95%CI(2.02,3.23),P<0.000 01]、血β-HCG转阴所需时间[MD=-6.43,95%CI(-8.55,-4.31)...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抗米勒管激素(AMH)相关卵泡发育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肾虚肝郁型AMH相关卵泡发育障碍性不孕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60例,卵巢早衰(POF)患者60例,将2类患者分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中药补肾疏肝方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枸橼酸氯米芬片治疗,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观察各组治疗前后排卵情况、促黄体素(LH)、促卵泡素(FSH)、雌二醇(E2)、睾酮(T)、AMH和、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三酰甘油(TG)。结果:PCOS患者2组的LH、T、AM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E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观察组FSH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LH、AMH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POF患者观察组LH、FS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E2、AM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PCO...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索地西他滨单药及联合AAG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该院血液科2011年2月‐2015年2月4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通过地西他滨单药及联合AAG方案的临床效果,40例患者中处于进展期的有15例,处于慢性期的有15例。结果通过地西他滨单药化疗后,20例患者中6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9例没缓解,总缓解率为55.00%;而通过地西他滨单药及联合AAG方案化疗后,缓解的有8例,6例为部分缓解,6例没缓解,总缓解率为70.00%,两种化疗方法缓解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采取地西他滨单药及联合AAG方案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重构、粥样硬化的变化,以及动态脉压与颈动脉重构、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①选择2003-07/2004-12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心血管科住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1例,男35例,女16例;年龄60~82岁。患者均知情同意参加。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脉压40~60mmHg组(n=26)和脉压>60mmHg组(n=25)。②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动态血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计算颈动脉紧张度[(颈总动脉收缩内径-颈总动脉舒张内径)×100/颈总动脉舒张内径],颈动脉扩张性[(颈总动脉收缩内径2-颈总动脉舒张内径2)×100/(颈总动脉舒张内径2×脉压)],颈动脉僵硬度[脉压×颈总动脉舒张内径/(颈总动脉收缩内径-颈总动脉舒张内径)。以左右颈动脉系统全部斑块分级的总和计算斑块指数。上述指标的测定反映颈动脉重构。③采用非配对比较t检验作显著性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两因素间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1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僵硬度:脉压>60mmHg组明显高于脉压40~60mmHg组(t=3.92~2.25,P<0.05~0.01)。②颈动脉紧张度及颈动脉扩张性:脉压>60mmHg组明显低于脉压40~60mmHg组(t=3.10,2.47,P<0.01,0.05)。③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脉压>60mmHg组明显高于脉压40~60mmHg组(χ2=10.83,P<0.01)。④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脉压>60mmHg组明显高于脉压40~60mmHg组(χ2=4.47,P<0.05)。⑤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僵硬度、颈动脉紧张度及颈动脉扩张性与脉压的相关性: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僵硬度同脉压呈显著正相关(r=0.789,0.752,0.596,P<0.01~0.05)。颈动脉紧张度及颈动脉扩张性同脉压呈显著负相关(r=-0.626,-0.598,P<0.05)。结论:①脉压的增加对颈动脉重构及硬度均有影响,增大的脉压可使颈动脉弹性下降,僵硬度升高。②脉压是大动脉重构、僵硬度增加的危险因素。③脉压增加可使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患病率增加。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心血管重塑的结构和功能改变以及螺内酯和培哚普利的干预作用.方法: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高血压动物模型,术后 1周分别给螺内酯(20mg.kg-1.d-1)和培哚普利(2mg.kg-1.d-1),服药8周后超声检测各实验组心脏、主动脉的结构和功能,服药12周后颈动脉插管检测各实验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结果:与假手术组(sham)相比高血压模型组(model)的SBP、左心室和胸主动脉壁厚、左心室重量与体重比(LVW/BW)、左房内径(LAD)均显著提高(P<0.01);两治疗组动物的血压经治疗后均接近正常水平,两种药物均可逆转左心室、胸主动脉壁肥厚,间接改善左室舒张功能,且螺内酯效果优于培哚普利.结论:培哚普利、螺内酯能逆转心血管重塑,改善心脏舒张功能,且螺内酯效果优于培哚普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