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5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利用一种由本中心建立的Xa因子抑制剂高通量体外筛选模型,从大量真菌菌库及其来源的代谢产物中筛选到了一株可产生阳性活性化合物的菌株F02ZA-2172,该菌株的发酵液经有机溶剂提取、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HPLC制备分离,得到F02-2172A、B和C三个活性化合物。经紫外、质谱、核磁等理化数据分析,确定这三个化合物分别与已知化合物6-epi-ophiobolinK、ophiobolin K和ophiobolin G的结构相同,但该类化合物对Xa因子的抑制活性至今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多裂委陵菜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大孔吸附树脂HP-20、氧化铝、SephadexLH-20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多裂委陵菜全草中分离并鉴定了4个四甲基环己烯型单萜苷(megastigmanglycosides):citrosideA(1),icarisideB1(2),(6S,7E,9R)-roseoside(3),(6S,7E,9R)-vomifoliol-9-O-β-D-xylopyranosyl-(1-6)-O-β-D-glucopyranoside(4)。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当归Angelica sin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分离,利用波谱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当归中分离鉴定了8个藁苯内酯二聚体,分别鉴定为levistolide A(1),川芎酽内酯O(2),(3Z,3Z′)-6.8′,7.3′-双藁苯内酯(3),tokinolide B(4),isotokinolide B(5),当归双藁苯内酯A(6),E,E′-3. 3′,8. 8′-双藁苯内酯(7)和当归双藁苯内酯B(E,E′-3. 3′,8. 8′-异双藁苯内酯,8)。结论:其中化合物7是首次从当归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和8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34.
目的 筛选具有白介素-1β转化酶(ICE)抑制活性的化合物.方法 通过体外克隆ICE原酶全长基因、质粒原核表达及蛋白纯化等方式,应用酶与特异性底物的荧光反应,建立ICE抑制剂高通量筛选平台:通过紫外、质谱及核磁等理化数据分析对所筛选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同时进行了初步的药理毒理学活性验证.结果 筛选得到1种具有较强ICE抑制活性的化合物LX1986,该化合物与已知化合物棕曲菌素D(Aspochalasin D)结构相同.结论 LX1986为活性较强的微生物来源ICE抑制剂,其抑制活性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5.
目的筛选放线菌来源的棘白霉素B脱酰基酶产生菌,并对其转化条件进行优化。方法根据菌株转化产物对白念珠菌的抑制活性进行初筛,再以HPLC、LC-MS检测确定目的菌株;对目的菌株转化棘白霉素B的培养基、转化温度和时间、缓冲液、甲醇含量等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转化率。结果筛选得到4株可产生脱酰基酶的阳性菌株,其中,N07W-.61为小单孢菌属菌株,其余3株为链霉菌属菌株;通过转化条件优化,菌株N07W-61对棘白霉素B的转化率从2.60%提高至61.24%。结论小单孢菌属菌株产生棘白霉素B脱酰基酶为首次报道;该属菌株N07W-61在优化转化条件下对棘白霉素B的转化率有了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36.
目的对壳二孢氯素产生菌F05Z0761进行菌种鉴定,并进行培养基优化,提高其发酵单位。方法首先通过形态学特征进行鉴定,然后通过发酵培养基筛选实验并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最陡爬坡实验、中心组合实验设计等方法提高发酵单位。结果 F05Z0761经形态学鉴定显示该菌株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并得到了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即:淀粉1.8%、葡萄糖2.5%、棉籽粉1.9%、热榨黄豆饼粉0.8%和KH2PO40.2%,发酵单位较对照提高了4.38倍。结论由镰刀菌属产生壳二孢氯素在国内还未见报道,并将响应面实验设计应用于该菌株的发酵培养基优化中。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黄酮类化合物F01WB1695B对脂肪变性人胚肝细胞L-02中脂质合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体外油酸诱导L-02细胞发生脂肪化,建立肝细胞脂肪变性细胞模型,再利用不同剂量的F01WB1695B干预脂肪化L-02细胞24 h后,通过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量变化,并通过定量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的含量,确定F01WB1695B干预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效果。利用报告基因细胞检测方法评价F01WB1695B对代谢性核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的转录激动作用。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F01WB1695B对脂代谢相关基因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 (stearoyl-CoA desaturase 1,SCD1)、酰基辅酶A氧化酶1(acyl-CoA  oxidase 1,ACOX1)和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mRNA水平的影响。 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20 mg/L油酸诱导L-02细胞48 h后,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量明显增加,模型组TG和TC的含量显著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01WB1695B在20 mg/L浓度及以下时对脂肪化肝细胞无细胞毒作用,F01WB1695B干预脂肪化L-02细胞24 h后,与模型组相比,在0.2~2 mg/L 浓度下细胞内脂滴量明显减少,胞内TG和TC值显著降低(P<0.05)。瞬时转染的细胞报告基因的转录激活效应研究结果显示,F01WB1695B对核受体PPAR有较高的转录激活效应,其EC50 值为0.5~2.1 mg/L。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F01WB1695B可下调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SCD1和FASNmRNA的表达,上调脂肪分解代谢相关基因ACOX1mRNA的表达。 结论: 黄酮类化合物F01WB1695B可明显降低脂肪变性肝细胞中TG及TC含量,抑制肝细胞脂肪变性,而该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 PPAR通路,下调SCD1和FASN mRNA的表达,上调ACOX1mRNA的表达,进而降低细胞内甘油三脂水平。  相似文献   
38.
张向丛  路新华  杨志英 《临床荟萃》2006,21(11):802-803
支气管结核(EBTB)是发生在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下层乃至浆膜的结核病.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当影像学检查无肺内病变时,常可导致误诊或漏诊,笔者对14例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术(directdi digital radiograghy,DR)胸片正常,经电子支气管镜确诊的支气管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9.
纤维支气管镜对中叶综合征的病因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向丛  路新华  杨志英 《临床荟萃》2006,21(15):1117-1118
中叶综合征(right middle lobe syndrome)是指不同病因所致右肺中叶孤立性肺不张或充气不全的一种临床影像综合征.病因多种,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支气管镜检查是明确其病因的重要手段.现将我院1999年10月至2005年10月对120例中叶综合征患者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0.
栖霞市正常人群骨矿物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