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5篇
医药卫生   17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近年来,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glucosylceramide synthase,GCS)在肿瘤多药耐药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我们前期实验已证实GCS基因参与了肝癌细胞HepG2多药耐药的发生,通过基因转染使细胞内GCS基因高表达的肝癌细胞株HepG2/GCS具有多药耐药性[1].本实验观察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对肝癌耐药细胞株HepG2/GCS耐药性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3.
IL-10是一种抗炎细胞因子,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越来越多的引起重视.我们建立大鼠离体肝脏保存再灌注模型,观察肝脏保存再灌注中IL-10 mRNA表达变化和FK506对IL-10 mRNA表达的影响,为临床肝移植围手术期供肝保护探讨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丹参对大鼠离体保存后再灌注肝脏IL-10 mRNA的影响.方法:建立离体大鼠肝脏保存再灌注模型,.应用RT-PCR方法检测UV液、UV液+丹参保存并再灌注的离体肝脏的IL-10 mRNA表达.结果:丹参保存1 6、24、32 h再灌注的大鼠离体肝脏IL-10 mRNA表达分别为68.55±5.37、49.73±3.74、32.65±2.39;明显高于对照组(37.62±3.3723.70±2.35、1371±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能够增加肝脏保存后再灌注IL-10 mRNA表达,对肝脏保存再灌注损伤可能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5.
<正>2004年11月至2005年12月,本研究在腔镜下对甲状腺部分切除术进行了应用,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66.
FK506对肝脏保存再灌注中ICAM-1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建立离体大鼠肝脏保存再灌注模型 ,观察肝脏保存再灌注中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mRNA表达变化和FK5 0 6的作用。材料和方法一、动物模型及分组健康Wistar雄性大鼠 5 4只 ,体重 2 0 0~ 2 5 0g ,随机分为9组 ,每组 6只。于下腔静脉注入肝素 5 0U ,游离门静脉 ,胆总管 ,肝上、下腔静脉 ,分别插管 ,右肾静脉平面结扎 ,切断肝下下腔静脉 ,经门静脉原位灌注 1℃乳酸林格液 2 0ml,迅速切除肝脏。正常组 :(保存 0h组 ,6只 )切除肝脏后立即与灌注系统连接 ,行离体鼠肝循环再灌注 ,灌注液为自制KHB平衡液 ,加入新鲜…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探讨微小RNA-203-3p(miR-203-3p)在肝细胞癌细胞中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其对肝细胞癌进展的影响。方法:通过qRT-PCR检测miR-203-3p在不同肝细胞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并利用敲低和过表达的方法分析miR-203-3p表达水平的变化对肝癌细胞生长、运动等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机制。结果:肝细胞癌细胞中的miR-203-3p表达水平低于正常肝细胞。功能上,miR-203-3p抑制肝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加速细胞凋亡;机制上,miR-203-3p可与FGF2 mRNA碱基配对,吸附FGF2 mRNA导致FGF2蛋白生成减少。结论:miR-203-3p通过直接靶向作用,抑制FGF2表达,从而抑制肝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斑蝥酸钠对人肝癌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的影响,探讨斑蝥酸钠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用不同浓度的斑蝥酸钠作用于肝癌细胞,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下斑蝥酸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斑蝥酸钠对肝癌细胞有明显增殖抑制作用,且降低了VEGF的分泌水平,并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结论斑蝥酸钠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减低了细胞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表明斑蝥酸钠在抑制肝癌生长的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TBK1(TANK binding kinase 1 )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胰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50例胰腺癌组织中TBK1、间质源性标志物vimenti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以及二者的相关性。选择20例正常胰腺组织为对照组。结果在50例胰腺癌组织中TBK1染色阳性率为70%,与对照组(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K1的表达与与胰腺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存在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imentin表达阳性率为42%,对照组阳性率为0,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imentin的阳性表达与胰腺癌组织的淋巴转移、远处转移明显相关(P〈0.05);在胰腺癌组织中TBK1的表达与vimentin表达间具有正相关性(r=0.427,P〈0.05)。结论TBK1是反映胰腺癌恶性程度的肿瘤标记物,与胰腺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可能源于TBK1参与了胰腺癌的EMT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