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9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口腔黏膜扁平苔藓组织中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扁平苔藓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口腔扁平苔藓,20例口腔鳞癌,10例口腔正常黏膜蜡块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口腔扁平苔藓、口腔鳞癌及口腔正常黏膜组织中PC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比较.结果: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鳞癌组织中PCNA高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P<0.012 5);伴有糜烂的扁平苔藓组织中PCNA高表达率明显高于不伴糜烂的扁平苔藓组织(P<0.01);扁平苔藓伴有鳞状上皮增生组织中PCNA高表达率明显高于扁平苔藓不伴鳞状上皮增生组织(P<0.012 5).结论:PCNA的阳性表达在口腔癌及口腔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检测PCNA的表达可以作为扁平苔藓癌变和评价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3.
骨碎补对体外培养人牙髓细胞增殖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碎补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髓细胞增殖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法体外培养人牙髓细胞。水提醇沉法提取骨碎补有效成分,以不同浓度骨碎提取液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牙髓细胞。MTT法检测骨碎补各浓度组对人牙髓细胞增殖的作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骨碎补对人牙髓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原代培养的人牙髓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各浓度骨碎补均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髓细胞有促增殖作用,其中以100mg.L-1质量浓度组促增殖作用最明显。电镜下实验组人牙髓细胞表面枝状嵴丰富,细胞周围可见细胞外基质;细胞浆内有丰富粗面内质网和游离的核糖体,核内常染色质均匀分散,异染色质少。结论:骨碎补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髓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24.
1临床资料患者男,7岁,因多数牙缺失要求修复治疗前来就诊。查体:体格发育较同龄人迟缓、偏瘦,皮肤偏黑,毛发及智力发育正常。口腔及颌面部检查:双侧面部对称,面下1/3缩短,张闭口运动正常。混合牙列,多数牙缺失,牙列稀疏,缺  相似文献   
25.
口腔牙菌斑和胃粘膜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探讨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寻求一种简便、准确的非创伤性检测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方法 应用PCR技术、细菌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学检查等方法对150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胃粘膜、口腔牙菌斑进行Hp检测。结果 上述4种方法胃粘膜Hp检出率分别为64%、41.5%、51.3%、59.3%。PCR技术检测口腔牙菌斑中Hp感染,特异性、敏感性、预测值、精确度均优于细菌培养和尿素酶试验;且每种方法对患者自身的胃粘  相似文献   
26.
双黄补牙周缓释药条体外释放度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双黄补牙周缓释药条的质量控制标准,并测定其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作为黄芩苷及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转篮法测定该药条的体外释放度.结果:双黄补牙周缓释药条中黄芩苷含量为1.63%,盐酸小檗碱含量为0.564%.该缓释药条的释放分为速释和缓释两个阶段.结论:所定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行.双黄补牙周缓释药条具有速释和缓释两个释药系统,符合缓释制剂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口腔扁平苔藓与幽门螺杆菌及其相关毒素CagA和VacA之间的关系.方法 快速尿素酶检测法检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龈下菌斑中幽门螺杆菌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幽门螺杆菌及相关毒素CagA和VacA的表达.结果 60例扁平苔藓患者龈下菌斑中Hp的阳性表达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例扁平苔藓患者血清中Hp-IgG抗体、CagA-HpIgG抗体、VacA-HpIgG抗体阳性表达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生与可能与Hp感染及CagA、VacA基因相关.  相似文献   
28.
许彦枝 《河北医药》1998,20(1):26-27
复发性阿弗他口疮(rccurrent aphthou uleeration,RAU)至今病因不明。文献已报道的发病因素有病毒或细菌感染、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失调、变态反应、胃肠病、营养缺乏、情绪紊乱等。近几年,有文献报道了有关本病病因学的新论点,现综述如下。 1 遗传因素 早在本世纪初,就有人报道家族遗传因素可能在RAU发病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Miller(1977)在双胞胎中进行RAU发病频率的研究,发现19对双胎中38名个体中有14例RAU患者,占总数的36.8%,其中在12对同卵双胎中有11对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通过对河北籍替牙期儿童正常模型的形态观测,寻找替牙过程中正常形态变化的规律。方法随机选取河北籍7~10岁替牙期儿童正常模型100例(男女各50例),应用游标卡尺测量每个模型中每颗牙的牙冠宽度,计算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牙冠宽度比值(the ratio of crown width in maxillary primary second molar tothat of mandibular,R)及替牙间隙(leeway space,E),分析正常儿童的咬合关系。结果①替牙期正常第二乳磨牙末端平面以双侧近中型(53例)最多;同一末端平面类型中男女间的R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近中型末端平面的R值显著大于垂直型和远中型R值(P<0.05)。②男性下颌E值较女性大,上颌E值较女性小。③上颌乳尖牙位于下颌乳尖牙和第一乳磨牙的邻接处占98.5%。结论正常替牙期儿童的末端平面类型与R值有关;上下颌替牙间隙存在性别差异;乳尖牙的咬合关系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