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8篇
医药卫生   3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药学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提出分子生物学面积21世纪我国生药学研究中的某些新课题,为制订1世纪我国生药学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相关献,同时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与思考,跟踪和预测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药学中的应用发展趋势。结果与结论:当今传统医药在人类“回归自然”的世界潮流中,再次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分子生物学为21世纪生药学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分子生药学将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从生物物时化学的角度,阐明中药四性(寒、热、温、凉)的客观真实性。方法 利用微量量热法,测定了大肠杆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热谱曲线,得到了相应的生物热动力学参数和生长速率常数(K)、抑制率(I)、半抑制率(IC50)、热焓(△H)。根据生物热动力学通用数值,结合本草文献报道,综合分析了参叶和参花药性的差异所在。结果 参叶和参花抑制细菌生长的热谱曲线,其形状基本相同,随着药物浓度的加大,代谢过程的停滞期延长,生长代谢峰后移;其移力学参数势焓(△H)存在较稳定的差异--参叶降低了细菌生长代谢过程中热量的释放,而参花增加了细菌生长代谢过程中热量的释放。结论 微量量热法可作为刻划中药药性的一个新的有效手段,亦可作为中药活性筛选的新工具。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探索家兔皮肤轻度冻伤模型最佳致冻条件.方法 将液氮(-196℃)倒人特制的玻璃瓶(底部平整)中,将其底部贴紧兔背部(已脱毛)两侧实验部位,制造局部冻伤,致冻伤时间分别为3、5、8 s,观察皮肤表观变化、肿胀度及血流量,并取冻伤部位皮肤作病理切片,考察家兔皮肤轻度冻伤模型最佳致冻条件.结果 冻伤3s组家兔疮面部分红...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研究波棱甲素纳米混悬液(HNS)对D-半乳糖胺(D-GalN)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与波棱甲素普通混悬剂(HS)进行比较。方法 小鼠每日给药2次,连续给药3.5 d后,一次性腹腔注射D-GalN 800 mg·kg-1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20 h后取血清测定丙氨酸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值。结果 HNS各个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中毒小鼠ALT、AST含量,HS仅高剂量组ALT、AST值显著降低,且同等剂量下,HNS各组均明显优于HS各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波棱甲素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结论 HNS对D-GalN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作用明显优于普通混悬剂。其机制可能在于将其制成纳米混悬剂之后,粒径减小,表面积增大,体内吸收增加,从而使它的药效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25.
中药大黄对便秘大鼠日服用次数合理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便秘大鼠为实验动物模型,观察其每日灌服不同次数大黄提取物后的药物反应,以药效成分大黄酸药动学为佐证,初步建立日服用大黄次数合理性的研究模式。方法:采用复方地芬诺酯造大鼠便秘模型后分别每日灌服大黄提取物3.6g·kg-11次、1.8g·k-12次和1.2g·kg-13次。给药后24h内观察首便时间、统计总排便次数以及总排便质量。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眼眶后静脉取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酸血药浓度。结果:便秘大鼠每日灌服不同次数的大黄提取物后,每日给药两次的排便总次数分别是每日给药1次和3次的2.57倍和2.97倍,排便总质量分别是每日给药1次和3次的1.58倍和2.35倍。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进行分析。每日给药两次时,大黄酸血药浓度在24h内能够维持在较高水平并保持较长时间,泻下作用明显。效应动力学试验和成分药动学试验都表明,大黄治疗便秘时每日服用两次为佳。结论:以"效"为核心、成分药动学为佐证的模式可以用于中药日服用次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6.
残黄片是解放军第302医院研制的一种中药复方非标准制剂,主要由黄连、青黛等药材组成,具有搜邪祛湿之功效,主治肝炎后期及肝硬化残留黄疸属中医辩证湿阻络瘀者[1].片芯采用中药生药粉直接压片制成,色绿,味苦,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在储运过程中易发生吸潮、变色和裂片等现象.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作者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包衣液质量浓度、包衣液喷量、片床温度、包衣增质量作为考察因素,以崩解时限、包衣合格率作为指标,对残黄片薄膜包衣工艺条件进行优选,得出最佳工艺,现将结果报道如下.关键词:残黄片;薄膜包衣;工艺学;正交试验分类号:R94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838(2013)05-0381-03  相似文献   
127.
背景:小鼠脂肪源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以及成骨诱导前后造血调控因子表达的报道甚少。目的:观察小鼠脂肪源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以及成骨诱导前后造血调控因子分子水平的表达。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得雄性C57BL/6小鼠脂肪来源的细胞,传代培养至第3代,分别进行成脂与成骨细胞诱导。结果与结论:小鼠脂肪来源的细胞体外培养呈梭形贴壁生长,可稳定传代。细胞表面标志CD29表达率强阳性,CD34表达率较低,CD106、CD49d低表达。成脂及成骨细胞诱导均为阳性。造血调控因子β-连环蛋白表达量最高,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和神经钙黏素次之,其余干细胞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配体jagged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均为低表达。结果证实,小鼠脂肪来源的细胞为脂肪源干细胞,其成骨诱导前后的造血调控因子均有表达,但差异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研究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胶囊体外溶出度的测定。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并分别将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和波棱甲素物理混合物制成胶囊,以pH 7.5的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出介质,采用桨法测定体外溶出度,比较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胶囊和波棱甲素物理混合物胶囊的溶出速率和溶出量。结果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的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胶囊的体外累积溶出度明显高于波棱甲素物理混合物胶囊(P<0.01)。结论 高压均质法制备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的工艺简单易行,波棱甲素纳米混悬剂能显著提高药物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129.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用于大黄素的定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超临界流体萃取(SFE)中成药首乌喘息灵中胶囊的大黄素的方法。方法:正交试验法优选SFE提取工艺,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结果:在SFE中,确定萃取压力为38.5MPa,温度60℃,改性剂量0.4ml,静态萃取时间5min及动态萃取体积5ml。首乌喘息灵中大黄素的平均回收率为大黄素97.31%(RSD 1.214%)。结论:本法是一种快速,准确及效率较高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观察和比较亲属间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单倍体相合与全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5月至2009年2月,共11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了异基因PBSCT(allo-PBSCT),其中单倍体相合移植受者51例(单倍体组),同期全相合移植受者60例(全相合组).两组的预处理方案均为清髓性;两组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均以经典环孢素A加短程甲氨蝶呤作为基础方案,HLA 1个抗原不合时,加用吗替麦考酚酯,HLA 2~3个抗原不合时,再加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及抗CD25单克隆抗体.移植物为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未进行体外去除T淋巴细胞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结果 111例受者均获得完全、持久供者干细胞植入.单倍体组和全相合组受者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4 d和12 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5 d和13 d.单倍体组有25例受者发生急性GVHD(aGVHD),其中Ⅰ度20例,Ⅱ度5例;有33例发生慢性GVHD(cGVHD),其中局限型30例,广泛型3例;4年累积发病率为70.4%;无白血病存活40例,3年预期总无白血病存活率(LFS)为74.5%,其中标危型77.3%,高危型68.2%.全相合组有14例发生aGVHD,其中Ⅰ度10例,Ⅱ度2例,Ⅲ度2例;有37例发生cGVHD,其中局限型32例,广泛型5例;4年累积发病率为58.1%.无白血病存活46例,3年预期总LFS为72.1%,其中标危型77.6%,高危型52.7%.单倍体组受者移植后aGVHD发生率高于全相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GVHD、原发病复发率和L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清髓性预处理联合多种免疫抑制剂进行非体外去T淋巴细胞的、亲属间HLA单倍体相合与全相合PBSCT均为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