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31.
目的观察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FNEF)与射血分数下降心力衰竭(HFREF)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1年2月因心力衰竭入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经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危险因素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483例心力衰竭患者中,HFNEF192例,占39.66%,HFREF291例,占60.34%。HFNEF组年龄([72±10)岁]、左室质量指数([132.93±42.74)g/m2]较HFREF组[年龄(69±12)岁、左室质量指数(108.63±31.20)g/m2]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FNEF组尿酸水平、肌酐水平、肌钙蛋白水平较HFREF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NEF组女性、高血压、心房颤动、糖尿病、瓣膜性心脏病、贫血患者比例高,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患者比例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均为HFNEF,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均为HFR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随访(23.24±8.9)月,两组心源性死亡率(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2)。经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NYHA分级、氨基末端脑肭肽前体(NT-proBNP)水平、体质指数(BMI)和CHD是HFREF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心房颤动、NT-proBNP水平、女性及高血压是HFNEF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HFNEF与HFREF临床特征不同,影响预后的因素不同,预后相似。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比索洛尔对腹主动脉结扎所致慢性心力衰竭大鼠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β_1-AR)心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SD 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腹主动脉缩窄(COA)组;COA+比索洛尔组;假手术组;假手术+比索洛尔组。采用超声心动图和心室插管法评估心功能,ELISA_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RIA 法检测心肌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通过 RT-PCR 检测心肌β_1-AR、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酶1(β-ARK1)和 Gi 蛋白 mRNA 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 检测β_1-AR 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 COA 组大鼠心功能恶化,血浆 NE 水平明显升高,β_1-AR mRNA 表达减少、β-ARK1和 Gi 蛋白 mRNA 表达增加,β_1-AR 的蛋白水平表达减少,AC 活性明显下降;比索洛尔明显改善大鼠心功能[射血分数:COA+比索洛尔组:(66.7±8.4)%比 COA 组:(43.3±7.7)%,P<0.05],降低血浆 NE 水平[COA+比索洛尔组:(570.2±41.2)pg/mL 比 COA 组:(908.24±75.10)pg/mL,P<0.05],增高...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收缩性和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差异和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脉压与BNP水平的关系。方法:2005年10月至2006年7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34例分为两组:收缩性心力衰竭组患者22例,舒张性心力衰竭组患者12例。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浆BNP浓度,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血压,计算脉压。结果:收缩性心力衰竭组的血浆BNP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舒张性心力衰竭组的高(p〈0.05~0.001)。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与脉压、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显著负相关(分别r=-0.58,P〈0.01;r=-0.50,P〈0.05;r=-0.62,P〈0.01),与LVED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呈正相关(分别r=0.55,P〈0.05;r=0.57,P〈0.05)。结论: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高于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其血浆BNP水平升高与脉压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34.
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有新出现的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入院后新出现的RBBB,或入院时即有RBBB但既往心电图无RBBB)通常提示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高,给予积极治疗尤其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此类患者的近期预后的影响国内报道较少,对此笔者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5.
邸成业  蔡衡  聂晶  程晔  万征 《临床荟萃》2009,24(13):1135-1135
患者,男,19岁。因心悸于2008年3月4日入院。既往有心悸病史、突发突止。入院心内电生理检查:患者存在房室结双径路,可经跳跃诱发心动过速,冠状窦电极A波呈向心性传导,希氏束逆传A波最早;心动过速时冠状窦电极AA间期为1/2RR间期,且规则出现,希氏束电极1~2显示经快径路逆传的A(箭头示)波稍早于V波,第2个A波经房室结慢径到达希氏束下传心室,  相似文献   
36.
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机制,除了局灶学说和多发子波折返学说,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心脏内源性自主神经系统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对于心脏自主神经的神经节消融为治疗房颤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7.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早期紧急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早期应用紧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9月我院收治的385例中、高危非ST段抬高ACS患者,根据药物治疗后病情变化,分别在入院1~2 d内(233例,紧急介入组)或3~14 d(152例,延迟介入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PCI。所有“罪犯”病变均予治疗,介入方法有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支架、直接置入支架等。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心绞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和PCI后30 d及6个月心源性死亡、心绞痛复发等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紧急介入组手术成功率与延迟介入组相似,分别为98.1%和95.5%(P>0.05),但入院至心绞痛缓解时间分别为(2.9±1.1)d和(6.0±3.6)d(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9.7±4.3)d和(14.2±6.6)d(P<0.05);在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及心功能恶化发生。30 d随访期间紧急介入组总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延迟介入组明显减少,二者分别为2.9%和14.1%(P<0.01)。结论在条件具备的介入中心,由经验丰富和技术娴熟的介入治疗医生施行或在其指导下,对非ST段抬高ACS患者进行早期紧急介入治疗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近、远期临床效果较满意,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较高,可作为大多数非ST段抬高ACS患者的首选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8.
心脏介入治疗中急性心脏压塞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脏压塞是心脏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本文将我院开展心脏介入治疗以来发生的10例急性心脏压塞做一分析。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在2 769例心脏介入治疗中共发生急性心脏压塞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35~72岁。临时起搏术中发生3例,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中发生2例,射频消融术(RFCA)中发生3例,直流电消融术中发生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发生1例。2·处理方法:对10例急性心脏压塞均行心包穿刺引流,其中3例行开胸手术。结果1·临时起搏术中发生的急性心脏压塞:3例为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与复发相关的预测因素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5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行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105例。根据术后复发与否,分为复发组(n=24)、无复发组(n=81),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两组患者间比较,性别、年龄、房颤病史、体质指数(BMI)、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房颤类型、左房前后径(LA)、术中电复律、术后早期复发,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后早期复发是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OR=5.236,95%CI:1.747~15.690,P0.01)。术后空白期内房性心律失常发作多出现在术后1月内,且1月后仍有发作者,房颤晚期复发的风险明显增加。结论房颤术后早期复发(空白期内)是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且消融后1月后仍有发作的患者,房颤晚期复发的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0.
女性,24岁,主因反复晕厥10年,频繁发作3月入院。患者近10年来每当体育活动时突发心慌,继而晕厥,2~3min苏醒后乏力明显,无肢体活动及言语障碍。3月来,晕厥8次,多于体力活动、快步行走中出现。动态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早搏,阵发房颤,间歇性房室干扰脱节,交界性逸搏心律,最慢心率40bpm,最快心率160bpm,拟行永久性起搏器治疗。否认器质性心脏病史。入院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入院心电图:窦性心律,频发房性早搏,短阵房速。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内径31mm,左室舒张末径53mm,右房内径34mm,右室舒张末径27mm,左室射血分数0.43,左室壁运动普遍减弱,左室收缩功能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