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臭氧水疗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样小鼠的疗效。方法 DNCB诱导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样小鼠模型40只,随机分成A组(臭氧水疗组),B组(药物治疗组),C组(纯净水治疗组),D组(自然恢复组)。A、B、C三组皮损处分别予以臭氧水疗、外用药物、纯净水治疗,连续治疗2周,D组不做任何处理。2周后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的皮肤组织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小鼠皮肤棘层的变化;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皮损中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表达水平。结果 A组及B组较C组及D组小鼠的搔抓症状及皮炎表现好转,皮损处病理结果与电镜下超微结构明显改善。A组及B组小鼠皮损中IL-10、IL-17 m RNA水平明显低于C组和D组,IFN-γm RNA水平较C组及D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水疗对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样小鼠有明显疗效,可能通过调控T细胞间的平衡及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10—2021年河南省棘球蚴病网络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棘球蚴病防治与监测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0—2021年河南省棘球蚴病网络报告病例信息,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21年河南省累计报告棘球蚴病病例150例,其中确诊病例占58.67%、临床诊断病例占41.33%,河南省上报病例占51.33%、外省上报病例占48.67%。各月份均有棘球蚴病病例报告,病例数量变化无明显时间规律,各月发病数8~21例;棘球蚴病病例分布于全省18个市,其中周口市和南阳市病例数最多(占17.33%),三门峡市病例数最少(占0.67%);病例性别比为1.17∶1,分布于各年龄组,以20~59岁年龄组占比最高(占73.33%);病例职业以农民为主(占63.33%),其次为家务及待业人员(占12.67%)。所有棘球蚴病病例中,本地病例占16.67%,输入性病例占83.33%;由医疗机构上报病例占96.00%,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上报占4.00%。结论 2010—2021年河南省棘球蚴病报告病例以输入性病例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国家级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土源性线虫感染变化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20年,按照《全国肝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收集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监测点调查对象的粪样检测虫卵,3~<10岁儿童检测蛲虫感染情况,采集土样检测钩蚴和蛔虫卵。比较不同特征人群的感染率。结果 2016—2020年淮阳区累计监测调查5 032人,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0.22%,均为轻度感染。不同性别、年龄组、文化程度、职业等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029、1.240、2.161、2.660,P均>0.05)。共检测土样125份,蛔虫卵阳性率为2.40%,未发现有钩蚴及其他虫卵。透明胶纸肛拭法共检测3~<10岁儿童1 046人,蛲虫卵阳性率为4.21%。男、女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3.20%和4.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6,P<0.05)。2016—2020年不同年度间儿童蛲虫感染率为0.00%~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59,P<0.05);感染年龄集中在4~<8岁(75.56%),幼托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河南省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现状和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2016—2020年按照《全国肝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全省以县为单位设立监测点。各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等5个片区,每片区随机抽取1个乡(镇)的1个行政村为监测点,每个行政村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不少于200人为监测对象,每个监测县(市、区)监测人数不少于1 000人。采集监测对象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检测土源性线虫(钩虫、蛔虫、鞭虫)感染情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虫虫种,计算感染率。感染率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2016—2020年,在河南省98个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累计检测101 254人次,检出土源性线虫感染139例,总感染率为0.14%。不同年份人群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均处于1.0%以下水平(0.08%~0.19%),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97,P<0.05);线性趋势检验结果显示,人群土源性线虫的总感染率随着年份变化无统计学意义(χ2=1.304,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花生四烯酸对小鼠体内日本血吸虫的杀虫效果。方法 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被随机分为给药组、溶剂组和未处理组。给药组小鼠在不同给药时间点,以300 mg/kg的剂量连续2 d或连续7 d灌服花生四烯酸溶液,溶剂组小鼠在相应时间点灌服玉米油,各组小鼠于感染后42 d解剖,收集小鼠体内成虫、肝内虫卵并计数,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结果 300 mg/kg花生四烯酸对小鼠体内日本血吸虫成虫(28~35 d)有杀虫效果,减虫率超过40%,肝内减卵率超过70%,与溶剂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00 mg/kg花生四烯酸对小鼠体内童虫期(1~28 d)日本血吸虫没有明显的杀虫效果。结论 花生四烯酸对日本血吸虫成虫有杀虫作用,具有被用于日本血吸虫病药物治疗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河南省信阳地区家畜寄生蜱感染巴贝虫的情况。方法 2022年6—8月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和商城县采集家畜动物体表寄生蜱,采用形态学和PCR扩增蜱虫16S rDNA鉴定蜱虫种类。提取蜱虫基因组DNA,采用巢式PCR扩增巴贝虫18S rRNA基因。目的条带经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分析,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MEGA7.0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共釆集335只蜱,形态学和PCR扩增鉴定结果显示,长角血蜱49只、微小扇头蜱208只、褐黄血蜱1只、具环扇头蜱34只、刻点血蜱43只。PCR扩增结果显示,335份蜱虫样品中有2份样品扩增出巴贝虫400 bp大小的目的条带,蜱虫巴贝虫总阳性率为0.6%。BLAST比对分析结果显示,1份样品扩增出的18S rRNA序列与GenBank中来自美国(MK609547)、泰国(MG199181)、中国(KU204794)的田鼠巴贝虫序列相似性均达99.26%;另1份样品扩增出的18S rRNA序列与GenBank中来自美国(MH620203)、印度(MN161136)和中国(KP666166)的吉氏巴贝虫序列相似性均达100%。系统进化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河南省范县儿童蛲虫感染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蛲虫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在河南省范县城镇和农村进行分层抽样,共抽取5所幼儿园。对全体在园儿童采用胶贴肛拭和胶带纸肛拭两种方法进行镜检普查蛲虫卵,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儿童及其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卫生习惯和幼儿园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儿童蛲虫感染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 共调查671名儿童,平均蛲虫感染率为15.50%(104/671)。农村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率为28.13%(72/256),显著高于城镇幼儿园的7.71%(32/415)([χ2] = 50.380,P < 0.01);私立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率为32.26%(60/186),显著高于公立幼儿园的9.07%(44/485)([χ2] = 55.183,P < 0.01);不同性别儿童蛲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442,P > 0.05),且蛲虫感染率随儿童年龄增大和年级增高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 = 8.373、30.274,P均< 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农村幼儿园和就读年级高是儿童蛲虫感染的危险因素,成人儿童衣服分开洗、儿童勤洗澡和幼儿园餐具勤消毒是保护因素。胶贴肛拭法检测儿童蛲虫感染率为73.08%(76/104),与胶带纸肛拭法检测结果(56.73%, 59/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3.959,P > 0.05)。结论 河南省范县儿童蛲虫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农村幼儿园和年级较高儿童及其家长和老师等重点人群蛲虫病健康教育和监测。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原是绦虫病、囊尾蚴病高发省份之一,主要流行绦虫种类为猪带绦虫。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过多年积极有效防治,河南省人群带绦虫、囊尾蚴感染率已处于极低流行水平,推动了全国“驱绦灭囊”工作。“驱绦灭囊”和分类指导并重的工作方针在全省范围内取得较好防治效果。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带绦虫病、囊尾蚴病防控工作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挑战。本文主要回顾河南省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防治历程,并对目前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防治工作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农村儿童肠道原虫感染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4-2015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共选取河南省35个县(市)104个调查点进行农村儿童肠道原虫感染调查,采用碘液和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1粪1检)检查肠道原虫包囊和滋养体.比较不同特征农村儿童的肠道原虫感染率,分析影响农村儿童肠道原虫感染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形势下河南省输入性疟疾病例监测情况,为进一步做好河南省输入性疟疾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20-2021年河南省输入性疟疾确诊病例个案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疟疾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对诊断机构就诊正确率、诊断时间间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20-2021年河南省共报告输入性疟疾104例,其中恶性疟40例、三日疟9例、间日疟11例、卵形疟40例、混合感染4例;男性占96.15%(100/104),女性占3.85%(4/104),平均(40.08±9.25)岁,以农民为主;县级以下、县级、地市级及省级就诊机构在初诊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87,P=0.004);24 h内疟疾报告及时率为100.00%,3天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完成率分别为95.95%(2020年)和96.67%(2021年)、7天内疫点调查处置率分别为92.00%(2020年)和100.00%(2021年)。通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疟疾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