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8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鼻咽、肺双原发癌一例病例报告和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62.1/100000[1].鼻咽癌则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肿瘤,在上述流行区其发病率在10-30/100000之间[2].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辣椒碱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设立辣椒碱组以及空白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CCK-8)检测辣椒碱(50,100,150,200,250,300μmol·L-1)处理MCF-7细胞24,48,72 h后的细胞活性;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辣椒碱(100,150,200μmol·L-1)处理MCF-7细胞18 h再更换为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14 d后的克隆形成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辣椒碱(100,150,200μmol·L-1)处理MCF-7细胞24 h后细胞中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1(p21)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短转录诱导物连接因子-1(FBI-1)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辣椒碱(100,150,200μmol·L-1)处理MCF-7细胞24 h后细胞中p21和FBI-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辣椒碱(50,100,150,200,250,300μmol·L-1)在体外对MCF-7细胞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P0.01),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效应;与空白组比较,辣椒碱(100,150,200μmol·L-1)均能显著抑制MCF-7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P0.01);与空白组比较,辣椒碱(100,150,200μmol·L-1)能显著上调MCF-7细胞中p2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下调FBI-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辣椒碱干预在体外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潜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细胞中p2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细胞中FBI-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3.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气道管理方案在高依赖病房(HDU)气管切开神经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在重庆市某医院康复医学科HDU病区收治的1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5例患者,研究组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43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气道管理,给予研究组患者实施HDU气管切开神经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管理方案。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气管切开封管成功率和封管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者封管成功率为67.44%,高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成功封管患者的带管时间7~69 d,平均(42.3±19.2)d;对照组成功封管患者带管时间15~182 d,平均(62.3±36.2)d。研究组患者带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带管时间<50 d人数所占比例为75.86%,高于对照组的4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7.21%,低于对照组的7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U气管切开神经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管理方案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中的效果显著,可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缩短气管导管带管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最终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4.
目前,未生育的输卵管妊娠患者明显增加,因此,保留和恢复输卵管功能、维护患者的生育功能受到重视。2004年1月-2009年6月我院对76例确诊输卵管妊娠,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旨在探讨米非司酮、甲氨蝶呤保守治疗输卵管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5.
加强军队伤病员科室管理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针对目前军队伤病员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军队伤病员科室管理的新模式:一是提高认识;二是规范管理制度;三是加强管理教育力度;四是发挥伤病员的自我管理作用;五是落实奖惩措施;六是把好出院关。从而使伤病员从入院、住院到康复出院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处在有效的管理之下,使整个过程形成一个严密封闭的网络,不留任何缺口和死角,防止管理失控。  相似文献   
36.
宋云玲  蒋玮 《当代护士》2018,(1):168-170
正三明治教学法最初源于19世纪的英国大学三明治教学课程,后由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将三明治教学应用于医学小班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1-3]);2006年,由华中医科大学同济医学院引入我国~([4])。三明治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小组为单位的一种新型小班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穿插同学小组讨论、同学交叉讨论、同学学习汇报等环节,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交流、沟通,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及责任感,提高学生自我学习、思考以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FTY720对急性脊髓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和血脊髓屏障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4组(n=36)。正常对照组(NG):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SO):单纯咬除椎板暴露脊髓,不予损伤处理;损伤对照组(HS):脊髓右半侧横切损伤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FTY720治疗组(FTY720):脊髓右半侧横切损伤后30min给予腹腔注射FTY720[1mg/(kg·d)],连续7d。术后不同时间点行行为学检测,包括BBB运动功能评分和水平网格检测;行神经电生理运动诱发电位(MEP)N1波和感觉诱发电位(SEP)P1波潜伏期检测;对脊髓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Evans Blue(EB)血脊髓屏障渗透性检测。分析FTY720治疗效果。结果半横切损伤后,HS组和FTY720组大鼠损伤侧脊髓神经功能下降,至28d时仍未恢复至NG组和SO组水平。行为学检测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显示,FTY720组大鼠运动功能恢复速度比HS组更快;损伤7、14、28d时,两组大鼠BBB评分和SEP P1波潜伏期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14、28d时,两组大鼠水平网格检测和MEP N1波潜伏期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各时间点NG组和SO组大鼠脊髓结构均完整;损伤14d时,FTY720组脊髓损伤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胶质化反应程度小于HS组;损伤28d时,FTY720组损伤处空洞残存面积小于HS组,再生纤维排列较HS组有序。血脊髓屏障渗透性检测结果发现,损伤后7d内,HS组和FTY720组大鼠血脊髓屏障EB渗出量较NG组和SO组明显增加;各时间点FTY720组EB渗出面积均小于HS组(P<0.05),其中损伤3d时差异最为明显。结论 FTY720能显著降低脊髓损伤急性期血脊髓屏障渗透性,有效促进急性期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为损伤组织提供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8.
蒲树英  蒋玮  李浪  李良洪 《全科护理》2020,18(5):602-604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在康复医学科吞咽障碍病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2月某院康复医学科34例存在吞咽障碍的病人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评价指标督导临床护理工作;选择2018年3月—2018年7月住院的38例存在吞咽障碍的病人设为观察组,采用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督导临床护理工作。比较两组病人吞咽障碍评估的准确率、专科护理措施准确率、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护理文书记录准确率。[结果]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实施前后,观察组病人吞咽障碍评估的准确率、专科护理措施准确率、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护理文书记录准确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评价指标体现了专科疾病护理内涵,能客观地评价吞咽障碍病人的临床护理质量、规范护理专业行为、促进护理质量改进、提升专科护理质量,有助于康复医学科对吞咽障碍病人的护理管理。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XA)在不同的给药时间对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失血的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单侧THA患者90例,男性26例,女性64例;年龄18~80岁,平均67.9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各30例。采用双盲法(患者及主刀医师对所在组别并不知晓)分别于术前15min(A组),术后15min(B组)和皮肤缝合结束时(C组)静脉注射TXA 30mg/kg。比较三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失血量、输血次数、Hb下降量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结果与B、C组相比,A组术中A vs.B vs.C,(133.9±47.6)mL vs.(203.0±58.9)mL vs.(212.6±56.7)mL,F=18.520,P=0.001及术后失血量A vs.B vs.C,(721.0±86.2)mL vs.(735.6±63.2)mL vs.(791.6±92.7)mL,F=6.251,P=0.003减少,Hb下降程度A vs.B vs.C,(22.0±6.0)g/L vs.(28.2±7.0)g/L vs.(29.4±9.5)g/L,F=8.138,P=0.001更小,术后输血次数较C组减少(A vs.C,2 vs.9,χ2=7.274,P=0.026)。三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15min静脉注射TXA,可以更有效地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有助于维持术后Hb含量,降低输血率。  相似文献   
40.
对9例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在体外循环(CPB)技术支持下施行肿瘤扩大切除术。结果手术过程均顺利,1例术后18h并发呼吸衰竭死亡;8例无术后并发症,均临床痊愈出院。随访1~12个月,1例因脑转移而死亡,其余7例仍存活。提示局部晚期肺癌侵犯心脏大血管时,CPB可降低外科手术的危险性,扩大手术的适应证;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熟练的手术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