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48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在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在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患儿中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行为神经测定评分对 1 2 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动态评估 ,并与临床分度及预后进行比较 ;结果 :①出生一周内评分异常者占比例较大 ,经过治疗后第2周~第 4周评分异常者逐渐减少 ,第 3次与第 1次比较P <0 .0 1 ,差异有显著性 ;②HIE病情愈严重 ,评分愈低 ,且治疗效果不显著 ,尤其重度HIE虽经 4周治疗 ,动态观察评分虽有提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HIE患儿进行动态行为神经测定 (NBNA)评分 ,并结合临床表现有助评估HIE患儿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92.
黄芪对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损伤后海马治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脑损伤(hypoxia-ischemia brain damage,HIBD)后,脑细胞损伤的机制和黄芪对海马区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用新生大鼠建立新生儿HIBD模型,于缺氧后不同时间点取脑,分别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计数海马CAI区神经细胞死亡率、免疫组化检测结扎倒海马区天冬氨酸特异酶切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三等分迷宫测试成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分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黄芪治疗组观察并对比上述指标。结果:模型组结扎侧海马caspase-3蛋白表达于缺氧缺血(HI)后6h轻度升高,24h达高峰,48h后下降,5d和7d时渐恢复至基础水平。黄芪组HI后结扎侧海马神经细胞死亡率明显降低、caspase-3蛋白的表达峰值降低了35%~41%,成熟大鼠的学习记记忆能力明显提高。结论:黄芪对未成熟脑HIBD后海马部位有明显的神经保护功能,此功能与抑制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3.
细胞凋亡与疾病蒋犁汤云珍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南京210009细胞死亡通常被认为是混乱、随意的过程。其实,正如细胞合成代谢和分解处于平衡状态一样,细胞死亡和细胞生长的速度是相等的,以保持生物体大小的恒定。细胞的死亡和细胞生长,都是细胞生命周期中的...  相似文献   
94.
细胞凋亡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主要阐述细胞凋亡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提出细胞凋亡机制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重要性。通过对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在细胞凋亡中所起作用的了解,具体阐述两条依赖半胱氨酸蛋白酶的凋亡途径,即线粒体介导的内源性途径和死亡受体介导的外源性途径。最后对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用于将来的临床治疗提出挑战及前景。  相似文献   
95.
纵观几年的临床实习,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临床适应期较长,动手能力较低的情况。我们针对外科实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脑内注射3-硝基丙酸(3-NPA)建立新生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模型的可行性,探索可靠的造模方法。方法新生5d(P5)SD大鼠64只,随机分成NPA与磷酸盐缓冲液(PBS)组,每组32只,脑立体定位仪定位于左侧脑室上方胼胝体,分别注入3-NPA(300mmol/L)和等量PBS,于造模后24h(P6)、48h(P7)、72h(P8)、9d(P14)灌注固定取脑,作HE染色及少突胶质细胞04、髓鞘碱性蛋白(MB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HE染色显示P6、P7、P8NPA组皮质下及脑室周围白质出现疏松及液化灶,P14出现脑室扩大,脑室指数较PBS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脑皮质无明显变化;04染色示NPA组阳性细胞较PBS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MBP免疫染色示NPA组平均光密度值较PBS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NPA脑内注射诱导新生鼠PVL模型以脑室周围白质损伤为突出表现,皮质无明显改变,可作为疾病研究的可靠模型。  相似文献   
97.
新生鼠脑缺氧缺血性损伤后海马区细胞增殖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海马区细胞增殖的情况,探讨脑组织内源性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分假手术组、单纯缺氧组、缺氧缺血组。于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取脑,分别行HE染色和BrdU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缺氧缺血组于缺氧缺血后3d BrdU阳性细胞有表达,7-14d达到高峰,21d时减少,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HIBD后海马区存在细胞增殖,推论新生大鼠在出生后早期能显著抵抗HIBD,可能产生对海马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8.
临床实习量化管理和考核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毕业实习应以如何保证和提高临床实习质量为切入点,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实习量化管理和考核进行研究与探讨,制定实习管理量化指标和临床综合能力量化考核指标,以加强毕业实习管理力度和提高临床实习质量。  相似文献   
99.
目的 了解代谢性酸中毒诱导新生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发展进程,探讨其发生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胰岛素样细胞生长因子-1(IGF-1)的关系. 方法模型组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80只,从出生后第2天开始按535 mg穔g-1的剂量管饲NH4Cl(质量浓度为50 mg穖l-1),每天2次,连续7d,然后进入恢复期;另选未行管饲的80只新生大鼠作为对照组.两组大鼠分别于出生后第3、5、8、10、13、20天处死.取出双眼进行视网膜铺片和二磷酸腺苷酶染色,对视网膜血管进行评估; 视网膜切片经常规HE染色定量反映视网膜血管增生情况;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VEGF和IGF-1测定. 结果模型组大鼠在出生后第3、5、8、10、13、20天新生血管(NV)发生率分别为0、7%、24%、59%、23%、0.HE染色可见实验组10 d龄鼠有较多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平均每张切片有(14.67±2.16)个.而对照组未见或极少见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每张仅(0.87±0.75)个,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7,P<0.000 1).出生后第10、13天,模型组鼠VEGF的蛋白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第8天,模型组大鼠视网膜IGF-1的蛋白水平比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代谢性酸中毒可能损害了正在发育的视网膜血管而引起新生血管;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与VEGF和IGF-1的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0.
新生儿硬肿症是多种病因引起皮肤及皮下脂肪硬化、水肿的一种新生儿常见疾病。属于祖国医学“血瘀”范畴,现代医学通过肢体血流图测定①及患儿甲皱微循环动态观察②,也证实了这一点。我科自1983年始以中医活血化瘀理论为指导,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硬肿症26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均为住院病人,并随机将同期按常规方法治疗的28例作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