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17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正>甲状腺结节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甲状腺内出现一个或多个组织结构异常的团块[1]。甲状腺结节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对大部分良性结节并且直径2cm的患者多选择保守治疗。临床上通过触诊发现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为3%~7%,通过彩超发现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达20%~70%[1],发病率中女性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卵巢癌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M2)的密度变化,并探讨其与卵巢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CD68标记巨噬细胞M,φCD163标记M2,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卵巢癌组织(卵巢癌组)和3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对照组)中的Mφ、M2密度。观察Mφ、M2密度及M2细胞百分比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卵巢癌组Mφ密度为(74.4±7.2)/HP,M2密度为(63.8±8.2)/HP,对照组分别为(18.4±4.2)/HP、(14.4±3.6)/HP,两组相比,P均〈0.01。晚期(Ⅲ+Ⅳ期)卵巢癌组织M2细胞百分比为79.2%±18.2%,高于早期(Ⅰ+Ⅱ期)卵巢癌组织的48.2%±12.1%(P〈0.05)。M2密度、M2细胞百分比与卵巢癌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1)。M2高密度组生存时间为(42.77±4.35)个月,低于低密度组的(61.70±3.22)个月(P〈0.01),M2细胞高百分比组生存时间为(51.32±3.25)个月,低于低百分比组的(65.78±4.19)个月(P〈0.01)。M2细胞百分比与卵巢癌预后有关(P〈0.05)。结论人卵巢肿瘤肿瘤组织中存在Mφ向M2的分化;M2细胞比例与卵巢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6-07-2011-05我院急诊科收治的6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同时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无酮症酸中毒的糖尿病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纳入回顾性研究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感染史、饮食不当、治疗不当、肝肾功能异常、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健康教育经历。利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同时为排除混杂因素的干扰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年龄(P〈0.01),感染史(P〈0.01)、治疗不当(P〈0.05)、糖尿病病程(P〈0.05)、糖尿病健康教育经历(P〈0.05)是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史(P〈0.01;OR=4.192)、治疗不当(P〈0.01;OR=3.719)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P〈0.01;OR=0.299)、糖尿病健康教育经历(P〈0.05;OR=0.457)为保护因素。结论:感染史、治疗不当为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率也随着年龄增大及糖尿病健康教育经历的越来越丰富有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64.
尹延伟  张中东  胡爱民 《河北医学》2012,18(12):1736-1740
目的:探讨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诱发因素、临床特点,提高对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确诊为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23例患者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组23例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患者平时口服双胍类降糖药控制血糖者有20例(87.0%);有明确感染病史的患者19例(82.6%);肾功能不全患者11例(47.8%);心功能不全患者8例(34.8%)及肝功能异常患者5例(21.7%).经积极治疗,23例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患者抢救成功18例,死亡5例.结论:糖尿病患者在使用双胍类降糖药,并发感染,器官功能异常等其他情况时能够增加其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风险.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发病急,病情严重,死亡率高,其临床表现常被原发疾病的症状、体征所掩盖,临床工作中容易误诊与漏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65.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收治的糖尿病低血糖症82例(低血糖症组),另选取同期住院治疗未发生低血糖症的糖尿病98例(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分析糖尿病低血糖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饮食不当、治疗方案改变、运动不当、感染史、肝肾功能异常、认知功能障碍、糖尿病健康教育经历、合用其他药物、独居。对比研究显示低血糖症组治疗方案改变、肝肾功能异常、认知功能障碍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有糖尿病健康教育经历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饮食不当、运动不当、感染史、肝肾功能异常、合用其他药物、独居为混杂因素;与糖尿病低血糖症显著相关的因素为治疗方案改变(P=0.003,OR=2.833)、认知功能障碍(P=0.013,OR=2.668)、糖尿病健康教育经历(P=0.002,OR=0.349);结合OR值和95%可信区间发现治疗方案改变、认知功能障碍为独立危险因素,而糖尿病健康教育经历为保护因素。结论治疗方案改变、认知功能障碍为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糖尿病低血糖症的发病率随着糖尿病健康教育经历的丰富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6.
正监测血糖,已经融入了糖友的生活。无论在家还是来医院就诊,早餐前的空腹血糖是糖友必查项目。但是餐后2小时血糖,似乎没有引起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是进餐后从第一口饭算起,2小时后的血糖值,也是血糖监测的必备项目。这个血糖值大于7.8mmol/L,即为餐后高血糖。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均  相似文献   
67.
68.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EGFR-TKIs)是EGFR基因突变晚期非小细胞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但是临床实践中,疗效差异较大。本项实验拟研究治疗前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19 frag-ments, CYFAR21-1)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的水平是否与EGFR-TKIs疗效有关。方法回顾性分析194例EGFR基因突变阳性且接受EGFR-TKIs治疗的NSCLC患者的治疗前的血清CYFAR21-1和CEA水平与EGFR-TKIs疗效及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血清水平CYFAR21-1增高和正常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分别为7.0个月和11.9个月(P<0.001);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分别为12.6个月和28.0个月(P<0.001)。腺癌中,血清水平增高和正常的PFS分别为7.0个月和12.0个月(P<0.001),OS分别为13.1个月和28.1个月(P<0.001)。鳞癌中,血清CYFRA21-1水平高低与生存时间无关。治疗前血清CEA水平高低与生存时间无关。结论在EGFR突变肺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水平CYFAR21-1增高组EGFR-TKIs治疗的PFS和OS均较正常组短。EGFR突变肺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CYFAR21-1水平可以作为预测EGFR-TKIs治疗的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69.
急症临床中,服镇静催眠药物中毒者甚多,治疗此类药物中毒,还没有一种特异性拮抗剂用于临床。我院共救治急性镇静催眠药物中毒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0.
秦斌  胡爱民  李玉华  张红超  万士杰 《医学争鸣》2000,21(12):1510-1512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冠状窦堵塞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 采用改良的 L angendorff离体兔心灌注模型 ,将18只兔按冠状窦堵塞程度不同分为不堵塞组、半堵塞组、次全堵塞组 ,每组 6只 ,在行主动脉根部灌注心脏停搏液之前堵塞冠状窦 .温血心脏停搏液分别以 2 ,4,6和 8m L· kg- 1·min- 1 4种速度灌注 .结果 心脏停搏液的灌注速率和主动脉根部压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P<0 .0 1) ;冠状窦堵塞可明显提高主动脉根部灌注压 ;灌注速率、冠状窦堵塞、冠状窦压力三者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P<0 .0 1) .结论 冠状窦次全堵塞、温血停搏液灌注速度 4~ 6 m L· kg- 1 · min- 1 有利于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