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1例4岁男性患儿因重症肺炎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0.8 g静脉滴注、1次/12 h。治疗第3天,滴注该药约15 min时,患儿出现茶色尿、腹痛、皮肤苍白、四肢发凉,立即停止滴注。实验室检查示红细胞计数1.7×10 12/L(治疗前4.7×10 12/L),血红蛋白67 g/L(治疗前121 g/L),网织红细胞计数0.12,总胆红素54.7 μmol/L,间接胆红素42.4 μmol/L,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阳性;尿蛋白(++),尿潜血(++),尿胆原(+++),尿红细胞87个/HP。考虑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导致的急性溶血,并给予甲泼尼龙静脉滴注及其他对症治疗,抗感染治疗换用注射用阿奇霉素。停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第9天,患儿血常规、尿常规恢复正常,直接Coombs试验阴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哮咳喘颗粒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对血流中碳粒的清除能力.测定小鼠足肿胀度,观察哮咳喘颗粒对二硝基氯苯所致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影响.结果 哮咳喘颗粒9、12 g/kg剂量能明显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对血流中碳粒的清除能力;12 g/kg剂量能明显增强二硝基氯苯诱导的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结论 哮咳喘颗粒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3.
随着城市化和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及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到2030年,全球死于慢性疾病的人口将会大大增加,占总死亡人口(6 700万)的56%,其中心血管疾病的死亡人数将由2004年的1 710万增至2 340万,而最主要的疾病是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1].为此,本文对长春工业大学教职工2011-2013年体检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常见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和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4.
耿志辉  高霞  王颖 《中国药师》2007,10(12):1246-1247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心脑血管疾病目前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噻氯匹啶片(ticlopidine,Tic)引入中国后经过几年的临床应用,在防治血管栓塞性疾病上取得了明显效果,该药物是一类新型的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具有高效、安全等优点。1 Tic的作用机制1.1对血小板(Plt)的作用Tic可抑制Plt的活性,并抑制Plt的粘附、聚集和释放反应。机制如下:①对二磷酸腺苷(ADP)的效应。离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刚地弓行虫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而形成垂直传播,并可引起先天性弓形虫病,早期诊断难并常常会错过早期治疗的机会。本文对PCR和IHA两种诊断方法进行了比较,并采用了磺胺嘧啶和螺旋霉素进行了治疗。方法于1993—1996年间,对296例新生儿静脉血样采用PCR和IHA方法进行了检测。结果 PCR法优于IHA法(P<0.05);以磺胺嘧啶和螺旋霉素治疗的17例患儿全部治愈,而且其生长发育均正常。结论 PCR方法显示出了特异性高、敏感性强并可应用于早期诊断,以预防新生儿死亡和后遗症的发生。各种不同表现的先天性弓形虫病是可以被发现的,而且采用磺胺嘧啶和螺旋霉素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运用欧洲医药保健网(pharmaceutical care network of Europe,PCNE)分类系统了解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调取2021年1月—4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合并CKD患者的出院病历120份,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病例中的医嘱进行回顾性审核,依据PCNE分类系统对发现的药物相关问题(drug-related problems,DRPs)进行分类汇总。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120例患者中共发现101个DRPs,其中治疗有效性、治疗安全性和其他问题分别有51,38,12个。引起DRPs前3位的原因依次是药物选择、剂量选择、药物使用过程。结论 在T2DM合并CKD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内分泌临床药师可针对性加强干预手段,如加强根据肾功能情况进行药物的选择、用药剂量与频次的调整、药物相互作用的分析等,从而预防类似DRPs的再次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7.
本文作者根据1987年1月至1995年3月间临床所收治的吉林省囊虫病人资料,经整理、分析吉林省囊虫病的地理分布特点,为我省今后驱绦灭囊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
采用挤刮涂片法调查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率为50.0%(81/162),男女生间及城乡籍学生间感染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潮湿、不通风环境下居住者和油性皮肤及常使用保湿、美白类化妆品者蠕形螨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29.
患者,男,53岁,主因右上腹不适3个多月,于2007年3月10日就诊于我院.在我院行肝CT检查,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增强扫描可见右肝一结节样病灶于动脉期强化.  相似文献   
30.
大鼠脾肝微量元素与弓形虫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弓形虫病对大鼠脾、肝 5种微量元素 (Fe++、Cu++、Zn++、Ca++、Mg++)的影响。方法 将 2 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致病组。致病组每只大鼠经腹腔注入 2ml含 1.5× 10 6 弓形虫速殖子的生理盐水悬液 ,64d后将 2组大鼠处死 ,取脾、肝组织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其微量元素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 ,感染组脾组织Fe++、Cu++含量明显减少 (P <0 .0 1) ,Mg++增加 (P <0 .0 1,Zn++、Ca++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感染组肝组织Fe++含量明显增加 (P <0 0 1) ,Cu++含量明显减少 (P <0 .0 5 ) ,而Zn++、Ca++、Mg++的含量变化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弓形虫感染可导致大鼠脾、肝组织微量元素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