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7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研究骆驼蓬中代表性的成分去氢骆驼蓬碱体外对抗7个消化道肿瘤株活性和对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的抑制作用,为临床上的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佐证.方法 采用MTT法测试7个消化消化道肿瘤株活性并对量效关系进行了总结;用对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的抑制作用与临床常见的抗肿瘤药顺铂与羟基喜树碱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 去氢骆驼蓬碱对抗7个消化道肿瘤株活性明显,其IC50值分别为TE1 3.44、TE13 3.31、BGC823 3.52、HCG27 3.27、AsPC1 3.59、H22 3.33、Colon26 3.79 (μg·mL-1);对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的抑制作用较羟基喜树碱与顺铂小.结论 去氢骆驼蓬碱可以应用于消化消化道肿瘤治疗而且其结构可为抗肿瘤活性化合物设计的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82.
中医英译中常常遇到表示范畴的词语,如英译"生脉散复方之古往今来"这样一个标题,首先要处理"生脉散"和"复方"的关系.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复核本市涪城和江油部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生化HBsAg和HBsAb指标,分析检验结果,为两地检验质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两地项目各点984份血液标本,用ELISA法进行HBsAg和HBsAb检测,并进行Kappa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984份血标本,标本不合格率为2.59%,两地标本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34,P0.05);涪城与市级检测HBsAb阳性率Kappa一致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9,P0.05);江油与市级检测HBsAb阳性率Kappa一致性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P0.05);两地合计的HBsAg和HBsAb检测结果不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38,P0.05)。结论血标本不合格率涪城比江油高;市级和两区县检测结果一致性比较高;两地HBsAb不符合率较高,区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应做好生化质控,提高标本合格率和HBsAb检测结果符合率,最终达到提高检测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85.
86.
孕产期健康教育对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雪  罗磊  辜定纤 《四川医学》2011,32(5):748-750
目的探讨孕产期健康教育对产妇心理状态、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定期孕产期检查直至分娩的初产妇6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除进行定期常规产前检查外还接受系统的产前教育、培训并练习产前保健操直至分娩,对照组仅行定期常规产前检查。观察记录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并对数据作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孕产妇自然分娩率显著提高,剖宫产率、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期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时间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力地保障母婴的安全及健康,应引起妇产医院的重视。  相似文献   
87.
目的 研究在不同浓度地塞米松作用下,体外培养的大鼠颅骨成骨细胞能否转分化为脂肪细胞,以进一步探讨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具体机制.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分为四组,分别用含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0 mol/L、10-8 mol/L、10-7 mol/L、10-6mol/L)的DMEM(H)培养基培养.于作用后第7天、21 d,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进行细胞化学染色(茜素红钙结节染色、油红O染色),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PPARγ-2、LPL及ALP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在10-6、10-7mol/L的地塞米松作用下,大鼠成骨细胞矿化能力减弱,胞浆中出现脂滴,RT-PCR结果显示脂肪细胞标志基因PPAR(γ)-2、LPL mRNA表达增高,成骨细胞标志基因ALP mRNA表达减少.而10-8mol/L地塞米松对成骨细胞的分化有促进作用.结论 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促进大鼠颅骨成骨细胞转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这可能是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8.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评估经后路椎弓根动态固定术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19例因未能完成随访剔除本研究,最终85例纳入本研究。根据患者术式选择分为动态组44例和单摘组41例,术后随访5年以上。比较2组患者临床评估指标(VAS、ODI)、影像学评估指标(腰椎活动度、椎间隙高度)及并发症(手术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复发、腰椎不稳、螺钉松动及伤口感染)情况。结果动态组在末次随访时VAS及ODI优于单摘组(P<0.05)。末次随访时动态组椎间隙高度下降约12.75%,单摘组下降24.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腰椎整体活动度术前与术后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组手术节段末次随访时保留(4.05±0.79)°的活动度,约为术前活动度的45.30%,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组无腰椎间盘突出复发,单摘组复发5例,其中4例行保守治疗,1例再次手术。动态组未出现腰椎失稳病例,单摘组有3例失稳病例,其中1例因手术节段滑脱,出现腰痛及下肢神经症状再次手术,2例因无症状随访观察;2组均未出现螺钉松动及伤口感染病例。结论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中长期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髓核摘除术,能更好地维持椎间隙的高度,减少手术节段的复发和腰椎不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9.
杨渊  邹悦  李鹏  罗磊  戴璐  钟才高 《卫生研究》2012,41(4):546-550
目的探讨Cr(Ⅵ)对细胞内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VDAC1)mRNA表达和三磷酸腺苷(ATP)水平的干涉效应及其之间的联系。方法实验共分成6个处理组,分别用0、2、4、8、16和32μmol/L Cr(Ⅵ)染毒处理12、24和36 h,然后用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荧光素生物发光法分别检测细胞内VDAC1mRNA和能量ATP水平。结果 (1)细胞内VDAC1 mRNA表达在12h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在24h表达水平有所增加,染毒36h后,各剂量组均明显增加,平均增加至对照组的2.65倍;(2)细胞内ATP含量在12h增高,高剂量组(2μmol/L)尤为明显,在24h后细胞内ATP水平明显下降,染毒36h后,低剂量(2μmol/L和4μmol/L)组ATP含量又回升至对照水平,在高浓度(8、16和32μmol/L)组,ATP仍处较低水平;(3)相关分析显示,细胞内VDAC1 mRNA表达与ATP水平之间呈中度负相关(r=0.604,P<0.05)。结论 Cr(Ⅵ)对细胞内ATP水平的干涉效应与VDAC1 mRNA表达异常有关,VDAC1 mRNA表达增加是Cr(Ⅵ)诱导细胞内能量ATP水平降低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0.
1998年 8月我县汴岗乡张营自然村发生伤寒暴发流行。该村共 10 2户 ,总人口为 5 16人 ,全村患病人数为 5 0人 ,患病率为 9.6 9% ,周围邻村发病者有 14人。本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采集现症病人血、粪标本进行肥达氏反应和肠道菌分离培养。1.2 根据统一的伤寒个案调查表 ,对既往病人作回顾性调查 ,对现症病人作病史调查及体格检查。2 结果与分析2 .1 采发热期病人血 7份做肥达氏反应 ,其中有 5份阳性 ,阳性率为 71.43% ,血培养 7份 ,未检出伤寒杆菌。2 .2 时间分布 从 8月 2 6日第 1例病人出现 ,至10月 11日最后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