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62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汉丹肝乐对免疫性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制剂汉丹肝乐对免疫性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方法 腹腔注射猪血清复制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并同时灌胃给药,持续12周。实验第5、8、11周检测尿脯氨酸排出情况,实验结束后分别检测血清及肝脏相应指标。结果 汉丹肝乐中、高剂量给药能增加大鼠尿羚脯氨酸的排出量(P<0.05),降低血清及肝脏丙二醛含量(P<0.05)和肝胶原蛋白含量(P<0.01),减轻肝脏损伤和肝纤维化程度。结论 汉丹肝乐可明显减轻猪血清所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肝脏损伤从而具有预防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2.
目的 研究围手术期化疗与术后化疗对行手术切除晚期胃癌病人的预后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行胃切除手术治疗的Ⅳ期胃癌病人资料。其中,行手术切除联合术后辅助化疗228例(术后化疗组,A 组),行术前化疗+手术切除+术后化疗49例(围手术期化疗组,B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均衡组间混杂因素的影响,选取8个协变量进行1∶1匹配 (性别、年龄、肿瘤生物学分类、化疗完成度、术后病理的肿瘤浸润深度分期、淋巴结转移分期、淋巴结清扫范围、胃切除范围),最终49例A组病人和49例B组病人成功进行匹配。采用Kaplan-Mer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行手术切除的晚期胃癌病人进行独立生存危险因素的分析。 结果 匹配前,两组病人的肿瘤生物学分类(P<0.001)、化疗周期(P<0.001)、肿瘤浸润深度分期(P<0.001)、淋巴结转移分期(P=0.049)、淋巴结清扫范围(P=0.001)、胃切除范围(P=0.001)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匹配之后,仅有化疗完成度(P<0.001)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的化疗完成度优于A组。匹配之后,A组中位生存时间(MST)为16个月(95%CI 10.36~21.64),与B组MST 29个月(95%CI 17.24~40.76)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1)。生存单因素分析显示,生物学分类、化疗周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和淋巴结清扫情况等四个因素可影响行手术切除晚期胃癌病人的生存预后,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提示,化疗周期≤2次,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范围不足D2等3个因素为独立预后不良因素。化疗与手术的先后次序(围手术期化疗相比术后化疗)并不影响病人生存预后(HR 0.986,95%CI 0.539~1.806,P=0.964)。 结论 相比术后化疗,围手术期化疗并不是改善行手术切除晚期胃癌病人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但能够使病人有更好的化疗耐受性和依从性,从而使其生存显著优于术后开始化疗的病人。这可为后续晚期胃癌治疗的前瞻性研究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573.
徐薇  罗俊 《海南医学》2024,(1):149-152
全麻辅助快速阿片类脱毒(AAROD)也被称为超快速阿片类脱毒(UROD),是指在全麻状态下给予阿片类药物依赖者清醒状态不能耐受的大剂量阿片类受体拮抗剂,帮助患者在麻醉状态下度过脱毒期,缩短戒断症状时间,减轻患者痛苦。药物依赖脱瘾方法从传统的丁丙诺啡替代疗法、美沙酮替代疗法到AAROD及其改良方法,脱毒成功率不断提高。本文就AARO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74.
<正>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发现冠脉异常起源发生率为1%[1],其中右冠脉(RCA)起源于左冠窦(AORL)比例最高。现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冠脉造影发现的AOR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评估此类病例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技术要点。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心内科行  相似文献   
575.
576.
杨银忠  赵鹃  罗俊  陈敏敏  缪晓燕  张建英 《天津医药》2015,43(10):1197-1200
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甲状旁腺素 (PTH)、 β2-微量球蛋白 (β2-MG) 及超敏 C 反应蛋白 (hs-CRP) 对急性肾功 能衰竭(ARF)和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138 例肾功能衰竭(RF)患者分为 ARF 组 64 例, CRF 组 74 例。同时选取其他非肾功能衰竭的肾病 (NRF) 组 80 例和健康对照组 80 例, 检测并比较 4 组的 PTH、 β2- MG 及 hs-CRP 水平, 串联分析各组合 (PTH+β2-MG、 PTH+hs-CRP、 β2-MG+hs-CRP 及 PTH+β2-MG+hs-CRP) 的诊断 效率, 选择适合诊断 ARF 和 CRF 的最优组合。结果 ARF 组的 hs-CRP 高于 CRF 和对照组, PTH 及β2-MG 低于 CRF 组(P<0.01), 而 PTH 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F 组的 PTH 及β2-MG 显著高于对照组,而 hs-CRP 与对 照组无统计学意义。ARF 患者 hs-CRP 及β2-MG 多中度+重度升高(68.7%和 81.2%)并伴 PTH 轻度升高(25.0%), CRF 患者 PTH 及β2-MG 多中度+重度升高(56.8%和 98.6%)并伴 hs-CRP 轻度+中度升高(39.2%)。β2-MG 及 hsCRP 可明显提高 ARF 的总符合率(TCR)及 Youden 指数(YI), PTH 及β2-MG 可明显提高 CRF 的 TCR 及 YI。结 论 联合检测 PTH、 β2-MG 及 hs-CRP 有助于 ARF 与CRF 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77.
医疗设备信息管理中的MVC模式架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俊 《医疗卫生装备》2010,31(3):102-103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发展为医疗设备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和科学化的客观要求提供了技术手段和技术支持。目前医院常用的操作系统,如HIS和PACS等由于其兼容性、稳定性、效率性的欠缺和更新维护费用高等缺点制约了医院管理的发展。医院医疗管理MVC模式的建构为医院管理信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填补了一个新的技术环节,并提供了科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78.
目的 提高对3p21.31微缺失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基因特征的认识。方法 分析总结1例3p21.31微缺失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及基因检测方面的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 患儿女,20 min,因“孕34+6周,生后反应低下”入院。入院后应用染色体芯片检测技术,并采用高密度寡核苷酸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CGH)证实3p21.31区域微缺失,缺失片段大小为461 kb,该缺失区域内涉及多个OMIM疾病致病基因包括有QARS及LAMB2,患儿父母染色体芯片检查结果均未发现异常。复习文献报道3p21.31微缺失综合征的临床表型,主要有智力低下/发育迟缓、肌张力低下、弓形眉毛及眼睛异常。结论 发育迟缓伴眼睛异常需注意考虑3p21.31微缺失综合征可能,通过染色体芯片检测技术以及高密度寡核苷酸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579.
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单股动物小RNA病毒,其复制过程的完成需要嗜肝DNA病毒的帮助,常与HBV联合感染或在HBV携带的基础上重叠感染.临床常表现出慢性化和肝病加重趋势.本文通过对542例各类肝病患者血清抗—HD和HBV多项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分析,提供了HDV感染程度和分布特征的基本资料.探讨了HDV和HBV感染的关系.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非甲非乙型肝炎(HNANB)、急性乙型肝炎(AHB)、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CHP)、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CAH)、重症乙型肝炎(FH)、乙型肝炎后肝硬化(LC)选自济南市传染病院住院病人,原发性肝癌(HCC)选自山东省立医院和山东医科大学附院确诊病例,无症状携带者(ASC)由济南市传染病院健康查体发现.1.2 研究方法 采取询问和填表方式对每位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抗—HD试剂购自北京市肝病研究所,用ELISA竞争抑制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的出测试  相似文献   
580.
黄江渝  王娴  罗俊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8):1406-1407,1412
[目的]探讨血浆中脑钠素(B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水平变化,研究其对AMI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评价。[方法]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31例AMI,20例不稳定心绞痛(UA),23例心功能正常对照组的BNP水平。同时观察住院期间及出院后一年内患者心脏事件。[结果]①AMI患者和对照组的BNP浓度分别为(11 315.26±10 676.81)ng/ml,(66.18±44.30)ng/m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AMI与UA的BNP浓度分别为(11 315.26±10 676.81)ng/ml,(224.95±175.22)ng/m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按照美国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AMI后发生NYHAⅢ13例、Ⅳ级18例,其BNP浓度分别为(1 588.31±1 579.37)ng/ml,(17 193.02±9 653.67)ng/ml(P﹤0.01)。④发生心脏事件14例,未发生心脏事件的17例,其BNP浓度分别为(13 211.66±11 637.67)ng/ml以及(1 085.42±828.27)ng/m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中脑钠素水平可用于AMI的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