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 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 (IOL)植入术后发生前囊膜混浊(ACO)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14 0例 (16 6眼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后 3~ 36个月的患者进行散瞳检查 ,观察前囊膜混浊程度 ,记录术后时间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有无糖尿病、有无脉络膜视网膜病、术中前囊膜切开方式、植入的IOL类型、有无进行晶状体前囊膜抛光联合囊袋内注射透明质酸酶 (HS)、术后第 1天前房炎症反应等。结果 ACO发病率为89 16 %。年龄、性别、糖尿病等因素对ACO的比数比 (OR)值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脉络膜视网膜病、连续环形撕囊 (CCC)、术后第 1天前房炎症反应、术后随访时间等因素对ACO的OR值>1(P <0 0 5 ) ;术中行前囊膜抛光联合囊袋内注射HS、植入丙烯酸酯折叠式 (Alcon公司的AcrySof)IOL等因素对ACO的OR值 <1(P <0 0 5 )。 结论 AcrySofIOL、术中进行晶状体前囊膜抛光联合囊袋内注射HS是ACO的抑制因素 ;CCC、术后炎症反应、脉络膜视网膜病、术后时间等是ACO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快速诊断细菌性、真菌性眼内炎及混合感染的价值。方法:MPCR法检测常见致病性细菌和真菌菌株,并检测38例患者41只眼(双眼3例,单眼35例)眼内液标本,与细菌和真菌培养结果比较。结果:MPCR法5h即可检测出标本中微量细菌和真菌,41份标本MPCR检测阳性34份(82.9%),其中细菌阳性26份,真菌阳性6份,细菌和真菌均为阳性2份,MPCR阳性率明显高于细菌或真菌培养(X^2=9.60,P〈0.05)。结论:MPCR速度快、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有助于细菌性和真菌性眼内炎的快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3.
次全视网膜冷凝联合抗代谢药物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尤其晚期病例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40 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随机分为次全视网膜冷凝(SRC) 组和对照组。前组23 例(23 只眼) 单纯用SRC 或联合抗青光眼手术,后组17 例(17 只眼) 行抗青光眼手术。两组患者术后均局部应用5 - Fu 和地塞米松。术后随访1 m o ~5a ,平均6 mo 。结果 SRC 组的治疗成功率(73 .9 % ) 高于对照组的成功率(41 .2 % )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5) 。结论 单纯次全视网膜冷凝术或联合抗青光眼手术及术后抗代谢药物的应用是一种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较有效的方法,该方法特别适用于屈光间质混浊的、晚期的病例  相似文献   
94.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是白内障摘除术后最常见也是严重影响视力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增殖、移行、化生以及术后炎性反应引起。我们采用晶状体囊袋内注射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me,HS)联合囊膜抛光的方法,在44只兔眼的研究中证实它能有效降低PCO的发生,而且眼内应用安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5.
偏倚是眼病抽样调查中常见的人为误差,是影响调查结果真实性与可靠性的主要原因.本文分析评论了我国眼病抽样调查中常见的几种偏倚,包括抽样偏倚、无应答偏倚及诊断偏倚等的产生原因及其对策;强调控制偏倚足确保调查研究质虽的关键;指出只要随机化抽样、样本量足够、认真检录和询问病史、提高受检率、准确检查诊断、严格培训及预试验,并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就可以将偏倚消除或减少到最低程度,从而提高我国眼病抽样调查质量.  相似文献   
96.
目的了解糖尿病性白内障及并发性(高度近视)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β1整联蛋白与Fas蛋白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与LECs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对52例白内障手术患者术中取出的前囊下LECs分别定性、定量及定位检测β1整联蛋白和Fas蛋白的表达。结果糖尿病性及并发性(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在其LECs中均有β1整联蛋白、Fas蛋白表达;流式细胞定量检测其LECs中β1整联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68.41±16.98%、39.22±21.18%,Fas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63.46±13.30%、31.46±17.25%。LECs中β1整联蛋白、Fas蛋白的表达在两种白内障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β1整联蛋白与Fas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β1整联蛋白与Fas蛋白大部分共同定位于LECs的细胞膜上。结论Fas蛋白介导的LECs的凋亡在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而在并发性(高度近视)白内障LECs凋亡中可能存在其他通路。β1整联蛋白的作用很可能是一种促进LECs凋亡的蛋白,它与Fas蛋白一起促进LECs凋亡。  相似文献   
97.
眼内应用γ-干扰素防治白内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γ 干扰素眼内应用时对眼组织的毒性反应 ,为γ 干扰素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前房注药组 :大耳白兔 15只 ,分为 5组 ,向前房内注入γ 干扰素 0 .2ml,浓度分别为 5 0万IU、2 5万IU、12 .5万IU和 6 .2 5万IU ,对照组注射平衡盐液 0 .2ml。晶状体囊袋内注药组 :大耳白兔12只 ,分为 4组 ,右眼经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术并植入人工晶状体 ,向囊袋内注入γ 干扰素 0 .2ml,浓度分别为 5 0万IU、2 5万IU及 12 .5万IU。对照组同时行手术 ,术中囊袋内注入平衡盐液 0 .2ml。结果 :前房注药组 :5 0万IU组用药后 1~ 3d前房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 ,2 5万IU组用药后第 1天前房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其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所有实验组兔眼角膜透明 ,眼底未见异常 ,眼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病理切片检查 :5 0万IU用量组有一只眼见虹膜少量炎症细胞浸润 ,其余实验组兔角膜、虹膜及视网膜均未见异常反应。晶状体囊袋内注药组 :5 0万IU用量组术后 1~ 3d前房反应经单因素方差分析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其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病理切片检查所有实验组角膜、虹膜及视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靶向Ccnd1基因小干扰RNA(si RNA)对培养的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Ccnd1 mRNA和周期蛋白D1表达及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合成3条靶向大鼠Ccnd1基因的siRNA(si-Ccnd1-1,si-Ccnd1-2,si-Ccnd1-3),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体外培养的大鼠LECs,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Ccnd1 mRNA和周期蛋白D1表达变化,筛选最有效si RNA序列。MTT法连续测定转染最有效si RNA序列后24、48、72、96和120 h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条si RNA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Ccnd1 mRNA和周期蛋白D1的表达,以si-Ccnd1-3最为有效(P<0.05)。与对照组比较,si-Ccnd1-3转染后24 h开始明显发挥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持续至120 h以后(P<0.05)。结论靶向Ccnd1的si RNA能有效降低大鼠LECsCcnd1 mRNA和周期蛋白D1蛋白表达,抑制LECs增殖。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多西环素(DOX)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PFs)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采用波形蛋白(Vimentin)和角蛋白(CK)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原代培养的HPFs。分别设置对照组、DOX低、中、高浓度(50、100、200mg/L)组,应用CCK-8法和划痕实验检测各组HPFs活力及迁移能力,利用细胞三维培养及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观察各组细胞VM生成情况,并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

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细胞呈梭形且Vimentin阳性表达,CK阴性表达,符合成纤维细胞特性。与对照组相比,DOX组细胞活力、迁移能力、VM密度及MMP-9和VEGF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DOX各浓度组组间相比均有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HPFs形成的VM密度与MMP-9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949、0.960,均P<0.05)。

结论:DOX可通过减少MMP-9及VEGF的表达抑制HPFs的活力及迁移能力,减少VM的形成,提示MMP-9和VEGF可能是翼状胬肉形成VM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索Ccnd1反义寡核苷酸(Ccnd1-ASON)脂质体对培养的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EC)Ccnd1基因表达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Ccnd1-ASON脂质体(反义组)、Ccnd1正义寡核苷酸(Ccnd1-SON)脂质体(正义组)、空白脂质体(空白组)转染培养的SD大鼠LEC。转染后24h、72h、120h,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LEC中Ccnd1表达变化;转染后24h、48h、72h、96h和120h,MTT法连续测定细胞增殖的状况。应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转染后24h、72h、120h,反义组与正义组和空白组相比较Ccnd1表达量均下降,正义组与空白组比较无明显变化。转染后24h内3组细胞增殖未见明显差别;转染后48~120h,反义组的细胞增殖明显慢于正义组和空白组(P<0.05),正义组与空白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cnd1-ASON脂质体能有效降低大鼠LEC Ccnd1表达,抑制LEC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