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4篇
医药卫生   6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目的动态观察红花注射液对大鼠肺血栓栓塞症(PTE)中血管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P-选择素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用颈静脉注入自体血凝块制备动物模型.治疗组在模型建立后立即自鼠尾静脉注射红花注射液2 ml/kg,每天1次,共5天.各组大鼠分别于栓塞后1、3、24、72、120 h处死,行病理观察;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肺血管内皮ICAM-1和P选择素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栓塞后病理可见肺动脉血栓形成,炎性反应明显;肺血管内皮ICAM-1蛋白及mRNA表达在栓塞后3 h开始增高(P<0.01),而P-选择素蛋白及mRNA表达在栓塞后1 h开始增高(P<0.01).治疗组大鼠病理损伤减轻,肺血管内皮ICAM-1和P-选择素水平均下降(P<0.01).结论红花注射液可减轻大鼠PTE时的肺损伤,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血管内皮上的黏附分子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2.
右心室选择部位起搏是实现生理性起搏的重要方式。随着技术进步和植入器械改善,目前相关的临床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希氏束或希氏束旁起搏、右心室流出道间隔起搏和右心室中位间隔起搏。现介绍上述三种起搏部位的导线定位的相关解剖、辅助工具、方法和判断标准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药性平的与功能、药理作用、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药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中药功能-药理-临床数据库系统”,查询“平”与功能、药理作用、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性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联频次,依据频次的多少,取涵盖最高频次2/3的定为基本范畴,涵盖余下最高频次2/3的定为联合范畴,剩余的定为扩展范畴.结果:平性药的基本功能为解毒、止血、止痛、活血、祛风、清热、安神、消肿、利水、通络、化瘀、化痰;平性药的基本药理作用为抗菌、抗炎、镇痛、抗肿瘤、镇静且影响心血管系统等;平性药的中医基本主治为风湿痹痛、经闭、吐血、咯血、痛经、尿血、尿频、遗精、肠燥便秘、便血、心悸、瘰疬、癥瘕、崩漏、遗尿、跌扑损伤、失眠、内热消渴、眩晕、外伤出血、心神不安、脾虚食少、小儿惊风、带下、衄血;平性药的现代医学基本主治为高血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湿疹、糖尿病、出血、神经衰弱、百日咳、风湿性关节炎、腰痛、慢性支气管炎、钩虫病、银屑病、高脂血症、癫痫、丹毒、痛经、胃溃疡、水肿、带状疱疹、小便频数、跌打损伤、肺结核、心绞痛、冻伤、遗精、斑秃、十二指肠溃疡、失眠、扁平疣、流行性腮腺炎、皮炎、精神分裂症;与平性常联合的基本药味为甘、苦、辛;平性药的基本归经为肝、肺、胃、肾、脾、心;平性药的基本化学成分为糖类、有机酸、黄酮类、苷类、酯类、挥发油、氨基酸、无机物、生物碱、蛋白质、鞣质、萜类、皂苷.结论:确定药性平与功能、药理作用、中医主治、现代医学主治、药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并依据频次将平性药分为基本、联合、扩展范畴,为平性中药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4.
药性平特点及其现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舒雁  白明  苗明三 《中医学报》2013,28(6):860-862
  相似文献   
85.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中药外用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鹏然  白明  苗明三 《中医学报》2013,28(6):863-864
  相似文献   
86.
背景:椎间盘退变是个慢性、复杂的过程,然而椎间盘退变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很难自行修复。近年来研究细胞移植治疗椎间盘退行性变尚处在实验室阶段。研究髓核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可为研究椎间盘退变机制、组织工程构建椎间盘、基因治疗等提供理论依据。目的:研究兔不同代次髓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旨在找出合适的种子细胞去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方法:从新西兰大耳白兔椎间盘髓核组织中,分离并培养髓核细胞同时进行培养传代,对原代及第3,4代髓核细胞进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髓核细胞内聚集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的表达;反转录PCR法测定Ⅱ型胶原和聚合蛋白聚糖mRNA的表达水平,观察各代髓核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兔椎间盘髓核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并进行传代,原代髓核细胞一般需7d左右贴壁,形状呈类圆形或多角形,原代和第3代髓核细胞都呈圆形或多角形,活力较强,苏木精-伊红染色后细胞核被染成均一蓝黑色,胞浆呈现淡粉色;髓核细胞经过甲苯胺蓝染色后,胞浆内呈现天蓝色,通过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胞浆内表现为黄褐色沉淀。到第4代细胞出现退变,Ⅱ型胶原和聚合蛋白聚糖mRNA的表达水平较前几代细胞显著下降。前3代的髓核细胞代谢旺盛,表型一致,聚集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表达正常,传第4代后髓核细胞开始出现衰老、退变。  相似文献   
87.
丹参水煎液外用对皮肤创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丹参水煎液外用对大、小鼠创伤性溃疡及豚鼠阳性疮疡模型的影响。方法 皮下注射稀盐酸造小鼠创伤性溃疡模型;特制致伤器在脊柱右侧打孔造大鼠创伤性溃疡模型;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造豚鼠阳性疮疡模型。观察丹参水煎液对大、小鼠创伤性溃疡模型创伤面积及病理变化的影响,对豚鼠阳性疮疡模型中血清溶菌酶含量及局部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 3种模型建立成功,丹参水煎液可显著减少大、小鼠创伤面积,显著升高模型豚鼠血清中的溶菌酶含量,显著改善各模型动物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论 丹参水煎液外用对大、小鼠创伤性溃疡及豚鼠阳性疮疡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能力。方法收集843例CHD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用Gensini积分评估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严重程度并按积分四分位数分成Q1~Q4组共4组,分别比较各组间血脂参数差异。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与Gensini积分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价LDLC、non-HDLC、TC/HDLC、TG/HDLC预测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能力。结果患者LDLC、non-HDLC、TC/HDLC水平随Gensini积分增高显著增加(P均0.05),Q4组TG/HDLC显著高于Q1和Q2组(P均0.05)。LDLC、non-HDLC、TC/HDLC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显著增加(P均0.05),TG/HDLC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non-HDLC与Gensini积分(r=0.315,P0.01)相关性高于LDLC(r=0.252,P0.01)、TC/HDLC(r=0.242,P0.01)、TG/HDLC(r=0.123,P0.01)。non-HDLC预测高Gensini积分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729(95%Cl 0.691~0.767,P0.01),分别大于LDLC的0.694(95%Cl 0.653~0.734,P0.01)、TC/HDLC的0.681(95%Cl 0.640~0.721,P0.01)、TG/HDLC的0.564(95%Cl 0.521~0.607,P0.01)。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冠心病危险因素后,non-HDLC(OR=2.472, 95%Cl 1.962~3.115)预测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能力轻微优于LDLC(OR=2.265, 95%Cl 1.785-2.875)、TC/HDLC(OR=1.796, 95%Cl 1.483~2.175)、TG/HDLC(OR=1.022, 95%Cl 0.927~1.127)。结论 non-HDLC在预测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方面优于LDLC、TC/HDLC、TG/HDLC,有助于对CHD患者的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89.
刘慧娟  白明  苗明三 《中医学报》2019,34(11):2425-2428
目的:基于关联规则和因子分析探讨川乌用药配伍规律。方法:以"川乌"为主题,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搜索,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07篇,使用Excel 2013、SPSS Modeler 14.1、SPSS Statistics 21.0统计软件为工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频数分析发现,内服方共62首,外用方45首。在性味统计中,以辛、苦、甘,温、热、平最为常见,归经以肝经、心经、脾经最为常见;主治疾病中以风湿类、骨科类、神经类居多;关联规则分析中得到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组合各10组;因子分析内服方得到公因子10个,外用方得到公因子9个。结论: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统计分析,明确川乌常用药对,发现其减毒增效的配伍规律,为有毒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为新处方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