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50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91.
目的:通过检测抗苗勒氏管激素(AMH)蛋白在成年小鼠卵泡发育不同阶段和自然衰老过程卵巢中的表达变化,为卵泡的生长发育调控及卵巢衰老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用12,24,36,48周龄自然衰老C57BL/6小鼠为模型。收集12周龄C57BL/6小鼠不同发育阶段的卵巢和24,36,48周龄自然衰老C57BL/6小鼠卵巢。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蛋白印迹技术检测各组卵巢中AMH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AMH蛋白在始基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窦状卵泡的颗粒细胞中均有表达,但在黄体和闭锁卵泡的颗粒细胞中未见表达。始基卵泡颗粒细胞中AMH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窦状卵泡(P<0.05);窦状卵泡颗粒细胞中AMH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P<0.05);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的AMH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差异(P>0.05)。不同鼠龄的小鼠同级别卵泡颗粒细胞AMH的染色程度未见明显差异;但是24周龄以后间质中开始出现AMH蛋白表达,并且AMH的表达随鼠龄增加而上升;48周龄小鼠卵巢间质中AMH蛋白表达明显高于24周龄和36周龄(P<0.05);24周龄与36周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印迹技术结果显示,AMH蛋白在小鼠卵巢组织中的表达随鼠龄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H蛋白主要表达于卵泡发育早期阶段的颗粒细胞,并且其在间质中随鼠龄增加表达增强,但是在整个卵巢组织中其表达量随鼠龄增加而降低。提示AMH可能在卵泡发育以及卵巢衰老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建立乳没活络散(Rumohuoluo San)中三七皂苷R_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含量测定方法,以控制产品质量。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Inertsil ODS-3(4.6 mm×250 mm,5μm),Phenomonex C18(4.6 mm×250 mm,4μm),Hypersil C18(5.0 mm×200 mm,5μm),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0~12 min,19%A;12~32 min,19%~30%A;32~40 min,30%A;40~54 min,30%~38%A;54~60 min,38%A),检测波长203 nm,流速1.0 m L/min,柱温45℃,对本方君药三七中三七皂苷R_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特征性成分含量进行同时测定。结果:本方法可同时检测乳没活络散中三七皂苷R_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上述3种成分进样浓度分别在0.04268~0.4268 mg/L、0.07564~0.7564 mg/L和0.08672~0.8672 mg/L时线性关系良好(r0.999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99.78%和101.4%,RSD在1.3%~2.5%(n=9)。稳定性方面,3批乳没活络散经过6个月加速试验和24个月长期试验,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结论:所建立的方法专属,准确度、精密度及耐用性良好,可用于乳没活络散的质量控制。乳没活络散质量可控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桥本甲状腺炎 (HT) 与甲状腺乳头状癌 (PTC) 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 2000 年 1 月—2015 年 6 月 6 234 例甲状腺结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术后经病理确诊为 PTC 1 016 例, 依据合并 HT 与否分为合并 HT 及未合并 HT 两组, 对其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 6 234 例患者中 8.66%合并 HT (540/6 234)。与未合并 HT 者相比, 合并 HT 者女性多见、 年龄更小、 PTC 检出率更高 (P < 0.01)。(2) 1 016 例 PTC 患者中, 与未合并 HT 者相比,合并 HT 者女性更多见、 平均年龄更小、 高发年龄 36~55 岁, 多发癌灶更常见、 微小癌 (≤1 cm) 比例更高, 原发灶包膜外侵犯比例、 淋巴结转移率、 TNM 分期Ⅲ/Ⅳ期比例及 BRAF 突变率更低 (P < 0.01 或 P < 0.05)。合并 HT 与 PTC 的发生呈正相关 (P < 0.01)。结论 HT 与 PTC 的发生呈正相关。PTC 合并 HT 患者女性更多见、 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运用Meta分析BRCA1表达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铂类化疗后疗效之间的关系,探索BRCA1基因表达能否预测铂类化疗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和万方中文数据库,按照制订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关于BRCA1表达预测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后获益相关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7月。获得所需的数据,使用RevMan5.4.1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相关研究19项。Meta分析结果:BRCA1表达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铂类化疗疗效无明显差异,合并比值比为0.80(95%CI: 0.54~1.17)。黄种人亚组的BRCA1阴性表达与晚期NSCLC患者铂类化疗敏感度正相关。对检测方法的亚组分析显示:用免疫组织化学、PCR法检测BRCA1表达水平与晚期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敏感度无关。BRCA1与晚期NSCLC患者铂类PFS、OS获益并不相关。结论 本组研究异质性较大,BRCA1表达与NSCLC患者对铂类药物化疗后疗效的关系仍应开展更多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运用JCI中PDCA循环管理办法在动态血糖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动态血糖的应用过程中,运用PDCA持续质量改进的办法进行72小时动态血糖监测管理.通过加强对动态学糖知识培训、植入探头后维护、血糖监测重点及常见故障处理技能知识的培训,制定动态血糖佩带流程,统一规范佩带前后宣教内容.结果 通过将PDCA循环管理办法应用到动态血糖的管理中,护理人员从知识、技能操作、患者满意度及数据准确性有很大的提高.结论 将PDCA循环管理办法运用到动态血糖监测管理中,护理人员从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医患有效沟通,患者依从配合性都较以前都有很大的改善,大大提高了数据的科学性、真实性、从而为医生提供更为及时有效的诊断依据,为病人的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评价头罩与面罩无创通气方式对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通过检索文献数据库包括Medline(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万方数据、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根据纳入标准及剔除标准,筛选出比较头罩与面罩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数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isk of bias”标准和Jadad评分体系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1.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0篇随机对照试验,包括头罩组228例,面罩组223例。Meta分析显示,相比面罩,头罩可降低呼吸衰竭患者不耐受率(RR=0.18,95%CI:0.08~0.41,P<0.001),减少面部皮肤溃疡发生率(RR=0.19,95%CI:0.08~0.48,P<0.001)和胃肠胀气发生率(RR=0.15,95%CI:0.05~0.42,P<0.001),降低呼吸频率(MD=-3.01,95%CI:-4.87~-1.16,P=0.001)、气管插管率(RR=0.39,95%CI:0.26~0.59,P<0.001)和住院病死率(RR=0.59,95%CI:0.36~0.96,P=0.030),提高型呼吸衰竭患者氧合指数(MD=60.45,95%CI:20.44~100.46,P=0.003)。然而,在相同压力支持下,头罩降低型呼吸衰竭患者二氧化碳分压的能力低于面罩(MD=5.86,95%CI:3.64~8.08,P<0.001)。 结论 相比面罩,头罩可提高患者耐受性,减少不良反应,增加氧合作用,降低气管插管的风险,但在清除二氧化碳潴留方面无优势。  相似文献   
97.
训练所致下腰痛,即训练性下腰痛为部队官兵、体育运动员等人群训练时常发生的训练性伤病,对训练影响较大,主要以软组织性下腰痛(肌源性下腰痛)为主.2006年11月-2007年3月我们在保障新兵训练期间采用冲和疗法治疗本病8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8.
田勇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7):1327-1329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83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舒通胶囊治疗。检测两组尿液中细胞因子(IL-8、TNFHa、IL-10),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尿液中细胞因子IL-8、TNF-α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IL-10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上升(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能抑制炎症反应,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
应用如科名方清带汤辨证加减治疗慢性前列腺炎40例,取得了总有效率92.5%的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联合饮食目标干预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1年6—12月在郑州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274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护理管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动态血糖监测联合饮食目标干预, 管理期1个月。比较两组的血糖波动系数、血糖达标率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空腹血糖波动系数和餐后2 h血糖波动系数均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血糖达标率分别为49.64%(68/137)和75.18%(103/13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8.47%(39/137)和7.30%(10/13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联合饮食目标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 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在平稳控制血糖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