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9篇
  免费   341篇
  国内免费   152篇
医药卫生   5342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220篇
  2021年   241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316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362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323篇
  2009年   304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建立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及其隐色代谢物残留的检测方法。方法均质后的水产品样品,用乙腈和乙酸铵缓冲液提取,合并提取液,用二氯甲烷反提取,经中性氧化铝柱和丙磺酸(PRS)柱固相萃取净化,没有使用氧化铅柱在线氧化,色谱分离后直接进入串联质谱检测器。采用电喷雾(ESI)正离子扫描模式,多反应监控(MRM)方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绿的检出限为0.5ng/g,线性方程的相关系数r〉0.99,在添加浓度0.5~2.0ng/g范围内,孔雀石绿回收率为78.4%~92.1%。隐色孔雀石绿回收率为82.4%~98.1%,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7%。结论此方法高效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适合于对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绿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42.
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形成原因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大骨瓣减压术(decompressive craniectmy)是抢救重度颅脑损伤脑疝患者常用的手术方法。它能有效地解除脑疝,对挽救患者生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其引发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受神经外科医生的重视。我们发现去大骨瓣术后有些患者出现了硬膜下积液,如不能及时发现并做出正确处理,也会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现将我科1999年1月至2006年1月出现的30例病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3.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一般是指在正常用量和用法下,药物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所发生的意外的、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不利或有害的反应[1].我国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随着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逐步深入,药品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为了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了解药品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现根据各种资料,归纳总结影响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各种因素,希望为临床医务人员和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4.
[目的]比较最佳支持治疗(BSC)与吉非替尼一线治疗年龄大于80岁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40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老年NSCLC患者,24例一线应用吉非替尼(250mg,1次/d,口服)治疗,另外16例接受最佳支持治疗。吉非替尼组的患者直到病情进展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进而评估吉非替尼疗效与毒副作用。[结果]吉非替尼组与BSC组生存期比较,无论肿瘤分期早晚,吉非替尼组生存期均较BSC组延长(P=0.0353,0.0466),吉非替尼组生存率与客观有效率均显著高于BSC组(P=0.0367,0.0294)。吉非替尼组CR 0例,PR 8例(33.3%),SD 8例(33.3%),PD 8例(33.3%)。有效率(RR)33.3%,疾病控制率(DCR)66.7%。女性RR优于男性(P=0.0069)。腺癌患者DCR优于非腺癌患者(P=0.0277),ECOG评分≤2的患者DCR优于评分>2的患者(P=0.0351)。吉非替尼主要毒副反应为皮疹、腹泻、皮肤干燥,均为轻度。[结论]对于老年NSCLC患者,吉非替尼一线治疗疗效肯定,毒副作用相对较小,患者耐受性好。生存期、客观有效率及生存率均优于最佳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45.
探索研究纳豆菌液体发酵黄芩药材制备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工艺,利用纳豆菌所产生的活性酶对黄芩苷和汉黄芩苷进行生物转化,以提高黄芩中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通过考察不同碳源、氮源及无机盐的种类和浓度、培养基pH、药材粉碎度、装液量、摇床转速、液料比、发酵时间等因素对发酵工艺的影响,以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为评价指标,优选得到黄芩生物转化生成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液体发酵最佳工艺为蛋白胨质量分数为1.0%,氯化钠0.05%,pH 6.0,黄芩药材粉碎过40目,装样量33%,摇床转速200 r·min-1,液料比5 : 1,温度37 ℃,发酵6 d,黄芩药材中黄芩苷的转化率为97.6%,汉黄芩苷转化率97.0%。验证试验表明该工艺稳定可行,为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6.
目的将生物陶瓷β- 磷酸三钙(β- TCP)与无铅压电陶瓷铌酸锂钠钾(LNK)复合制备具有压电效应的生物材料,研究其与大鼠来源成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TCP与LNK分别以质量百分比5/5和1/10复合后制备成新型生物压电陶瓷TCPLNK5/5、TCPLNK1/10,极化处理后,标记好正负极。分别在其正负极表面接种大鼠来源的成骨细胞,用扫描电镜、成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并用MTT法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TCPLNK正负极表面接种的成骨细胞早期就表达了良好的黏附性,形态正常,增殖旺盛,呈复层生长。说明了生物压电陶瓷TCPLNK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其中TCPLNK1/10负极面组成骨细胞的增殖活性高于其他组。结论生物压电复合陶瓷通过模拟天然骨的压电效应可提高骨替代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观察踝骨关节炎患者微创术后塞来昔布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应用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湖北省大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踝骨关节炎微创术后患者86例,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3例采用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IE)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 2006年8月至2018年6月阜外医院收治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7 427例, IE患者668例,其中HCM合并IE者1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描述1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特征、超声心动图发现、治疗及出院转归等。结果 HCM合并IE发生率为0.19%,在HCM患者中IE的发病率为0.15/1 000人年;HCM合并IE 14例患者中男性占11例,发热及心脏杂音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心功能不全(12/14)及细菌性栓塞(8/14)为最常见并发症;致病微生物均为革兰阳性球菌,以链球菌最常见(5/8);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厚度(21.2±2.7)mm,左心室流出道梗阻重,14例均有赘生物形成,赘生物最多分布于二尖瓣前叶(12/14),体循环栓塞(8/14)及瓣叶损害(12/14)发生率高;好转出院10例,其中8例为接受外科手术治疗者;2例自动出院后死亡,2例院内死亡。结论 HCM合并IE发生率低,HCM合并IE患者细菌性栓塞及瓣叶损害的发生率较高,且住院病死率高,预后较差,外科手术是治疗HCM合并IE成功的基石。  相似文献   
49.
3项试验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血液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类风湿因子(RF)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41例类风湿关节炎和45例健康对照组的Hs-CRP和RF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ESR用枸橼酸钠经抗凝血用魏法测定。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Hs—CRP测定结果比健康对照组高10倍以上,其均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CRP的阳性率为97.6%,RF阳性率为68.3%,ERS的阳性率为46.3%。结论Hs—CRP测定优于RF和ESR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50.
研究逍遥散低极性部位对抑郁模型大鼠干预作用,从肠道菌群和代谢物角度探讨逍遥散低极性部位抗抑郁作用机制。所有动物实验均通过山西大学科学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程序对大鼠进行造模,以逍遥散低极性部位及阳性药(文拉法辛)为干预药物,结合16S rRNA基因测序和LC-MS代谢组学分析方法,探究逍遥散低极性部位对CUMS大鼠盲肠内容物肠道菌群和代谢物的影响,并对肠道菌群与代谢物进行Pearson关联分析。结果显示,逍遥散低极性部位显著改善CUMS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回调CUMS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肠道微生物群分析显示:逍遥散低极性部位给药可以增加CUMS模型大鼠微生物群的多样性,显著回调CUMS模型大鼠肠道微生物中罗斯氏菌属(Rothia)、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其主要与肠道炎症和短链脂肪酸的产生有关。代谢组学结果表明,盲肠内容物中鉴定出与抑郁症相关的20种生物标志物,逍遥散低极性部位干预后可回调17种,涉及的通路为亚油酸代谢、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相关分析进一步表明,逍遥散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