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7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了解云南地区鼠类和人自然感染恙虫病东方体的情况。方法 采用鼠夹和鼠笼捕鼠,从鼠类脾脏及人血中提取DNA,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恙虫病东方体(Ot)sta56基因,并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分析。结果 捕获小型哺乳动物7属11种485只,收集到不明原因发热病例血液样本23份。从动物脾脏样本中检出Ot sta56基因片段 2份(HHSP65和HHSP112),阳性率0.41%;序列分析显示两者同源性100%,而与中国台湾TT0711a株的同源性最高为89.6%,与日本Kawasaki株的同源性为79.7%;进化树分析显示HHS65与TT0711a株不在同一分支上。从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液样本中检出Ot sta56基因片段1份(DLRX9),阳性率4.35%;序列分析显示该序列与泰国PG9和Li3b株及中国浙江Jin/2012株的同源性最高,均为98.4%,与Karp株的同源性为81.9%,与HHSP65株的同源性64.8%;进化树显示DLRX9与泰国PG9和Li3b、中国浙江Jin/2012株在同一分支上。结论 病原学初步证实引发云南地区恙虫病流行的Ot不仅有Karp基因型Ot,还有新型Ot,该新型Ot可能为日本Kawasaki类似株。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对滇西北地区分离的版纳病毒进行系统鉴定,明确与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的差异.方法 对2005、2006年从滇西北地区分离的3株版纳病毒进行形态学、基因组带型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第12片段核苷酸序列,进行序列的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从2005、2006年滇西北蚊虫标本中分离到的3株版纳病毒为直径约70 nm、无包膜、有双层衣壳的球形颗粒,基因组带型为6-6分布.3株版纳病毒问第12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与云南其他地区和印度尼西亚版纳病毒毒株的最大同源性分别为98%和9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滇西北分离株和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共同形成一个分枝;第12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我国版纳分离株和印度尼西亚毒株间存在共同的氨基酸残基差异.结论 首次从滇西北地区蚊虫中分离到3株版纳病毒,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滇两北分离株和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对滇西北地区分离的版纳病毒进行系统鉴定,明确与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的差异.方法 对2005、2006年从滇西北地区分离的3株版纳病毒进行形态学、基因组带型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第12片段核苷酸序列,进行序列的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从2005、2006年滇西北蚊虫标本中分离到的3株版纳病毒为直径约70 nm、无包膜、有双层衣壳的球形颗粒,基因组带型为6-6分布.3株版纳病毒问第12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与云南其他地区和印度尼西亚版纳病毒毒株的最大同源性分别为98%和9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滇西北分离株和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共同形成一个分枝;第12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我国版纳分离株和印度尼西亚毒株间存在共同的氨基酸残基差异.结论 首次从滇西北地区蚊虫中分离到3株版纳病毒,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滇两北分离株和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对滇西北地区分离的版纳病毒进行系统鉴定,明确与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的差异.方法 对2005、2006年从滇西北地区分离的3株版纳病毒进行形态学、基因组带型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第12片段核苷酸序列,进行序列的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从2005、2006年滇西北蚊虫标本中分离到的3株版纳病毒为直径约70 nm、无包膜、有双层衣壳的球形颗粒,基因组带型为6-6分布.3株版纳病毒问第12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与云南其他地区和印度尼西亚版纳病毒毒株的最大同源性分别为98%和9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滇西北分离株和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共同形成一个分枝;第12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我国版纳分离株和印度尼西亚毒株间存在共同的氨基酸残基差异.结论 首次从滇西北地区蚊虫中分离到3株版纳病毒,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滇两北分离株和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对滇西北地区分离的版纳病毒进行系统鉴定,明确与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的差异.方法 对2005、2006年从滇西北地区分离的3株版纳病毒进行形态学、基因组带型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第12片段核苷酸序列,进行序列的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从2005、2006年滇西北蚊虫标本中分离到的3株版纳病毒为直径约70 nm、无包膜、有双层衣壳的球形颗粒,基因组带型为6-6分布.3株版纳病毒问第12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与云南其他地区和印度尼西亚版纳病毒毒株的最大同源性分别为98%和9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滇西北分离株和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共同形成一个分枝;第12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我国版纳分离株和印度尼西亚毒株间存在共同的氨基酸残基差异.结论 首次从滇西北地区蚊虫中分离到3株版纳病毒,基因序列分析显示滇两北分离株和云南其他地区分离株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36.
目的:调查湖北省各级医疗机构中临床药学发展及临床药师培养现状。方法:基于湖北省临床药师培训管理中心平台,由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向全省各市、州及部省属医疗机构下发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医院基本信息及情况、药学部门情况、专职临床药师情况、师资带教药师情况及临床药学工作情况。结果:共收到全省494家医疗机构有效调查问卷,其中三级医疗机构75家(15.18%),二级137家(27.73%),一级282家(57.09%)。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临床药学发展及临床药师培养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三级、二级、一级医疗机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占比4.18%,4.76%,6.96%,均小于8%,且临床药师的数量短缺。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困难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科室人员不足、缺乏医院资金支持及缺少医院政策支持等方面。结论:各级医疗机构要根据功能定位加大药学人员配备和培养力度,强化临床药师配备与培养,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以进一步提升医疗机构开展高质量药学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37.
目的调查云南中缅边境一起输入性登革热流行状况及其流行病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集医院就诊和口岸入境人员中登革热、疑似登革热和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清标本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ELISA检测登革病毒IgM抗体,RT-PCR检测登革病毒核酸,核酸阳性标本进行登革病毒PrM.C和NS,区的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2008年7—11月在云南省瑞丽市共采集急性期患者血清标本103份,经登革病毒IgM抗体和核酸检测,49例确诊为登革热。其中除1例为当地感染病例,其余48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其中18例来自缅甸木姐市居民,30例为中国居民到缅甸经商或务工返回后发病者。从缅甸输入病例血清中获得2株病毒(RLB61和RLC31)的PrM.C和NS,区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RLB61株为登革l型病毒,RLC31株为登革3型病毒,与东南亚登革病毒流行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经血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证实瑞丽市边境地区发生输入性登革热暴发,并间接证实缅甸木姐市2008年存在登革l和3型病毒流行。  相似文献   
38.
目的 针对2011年发生于云南楚雄地区的狂犬病疫情开展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 通过直接免疫荧光试验(DFA)和RT-PCR方法对采集样本进行检测.采用DNAstar中MegAlign软件和MEGA 3.1软件Neighbour-joining(NJ)方法分别进行病毒样本N基因的同源性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在23份脑组织或脑脊液标本中,11份实验室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47.8%.核蛋白(N)基因同源性结果表明,来自犬只的病毒样本与基因Ⅰ型Asia 1a亚型病毒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同源性为99.2% ~ 99.4%之间,与Asia 2c基因亚型病毒核苷酸同源性为88.5%~89.6%.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到的病毒样本与Yunnan-ZT07处于同一进化分支内.结论 引发本次疫情的狂犬病毒属于基因Ⅰ型Asia 1a亚群,且此次疫情可能与2007年云南昭通流行毒株Yunnan-ZT07的输入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对云南大理地区恙虫病做血清学诊断及病原体基因序列分析。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IFA)检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清中的恙虫病东方体(Ot) IgG抗体,用巢式PCR(nPCR)法扩增患者血液中的Ot groEL与sta56基因并对扩增基因做序列分析。结果 19例不明原因发热病例中恙虫病患者8例,其中血清Karp型4例、Kato型3例、Karp和Kato混合型1例;3例确认恙虫病的血样本扩增到groEL基因片段, 其序列同源性为100%,基因序列做系统进化树显示该Ot与Karp和Kato株在同一分支上。从Karp和Kato混合血清型病例血样本扩得sta56基因片断,序列分析显示该Ot与台湾分离株在同一分支上。结论 这些云南大理的恙虫病患者由恙虫病东方体Karp或Kato血清型感染;个别患者可能Karp+Kato混合血清型感染,Karp+Kato混合血清型菌株可能在遗传进化上与某些台湾Ot株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0.
云南省2001~200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为掌握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点,提供防治参考,对人间和鼠间疫情进行了监测.方法收集全省本病疫情资料,并在监测县采集人血清以及鼠肺脏和鼠血清作汉坦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查.结果 2001~2002年全省共报告本病102例,死亡3例,年发病率为0.12/10万,病死率为2.94%.主要发病地区为红河州、昆明市、楚雄州.疫区人群隐性感染率为4.19%.2002年在泸西、寻甸和永胜监测点捕获鼠类9种891只,居民区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高山姬鼠为优势种;鼠间汉坦病毒带毒率为3.65%,带病毒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和高山姬鼠.2001年在大理市野外捕鼠12种140只,大绒鼠为优势种,带毒鼠为大绒鼠、大足鼠、黄胸鼠、社鼠和短尾鼠句.结论监测区内存在有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要宿主动物的家鼠型疫源地,也存在着以高山姬鼠和大绒鼠为主的野鼠型疫源地.发病率上升与较高的鼠密度和鼠间感染率有关.应采取以灭家鼠和接种家鼠型或两型混合疫苗为主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