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拉米夫定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拉米夫定(LAM)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情况,为进一步优化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全国110个城市741家医院的684名医师及其LAM经治慢性乙肝患者情况。结果 684名医师中,采取LAM经治患者占39.62%(271人);65.50%(448人)医师认为患者可承担抗病毒药物的费用为每月500~1000元。LAM经治慢性乙肝2 396例HBeAg阳性患者中,自行停药、疗效不佳停药和达到停药标准停药者分别占46.74%、23.04%和30.22%;LAM经治慢性乙肝1 046例HBeAg阴性患者中,自行停药、疗效不佳停药和达到停药标准停药者分别占48.95%,22.47%和28.5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 632例自行停药者中,1年、2年、3年累计停药率分别为24.27%、58.77%、80.58%;在787例疗效不佳停药者中,1年、2年、3年累计停药率分别为18.93%、55.14%、78.53%;在1 023例达到停药标准停药者中,治疗2~3年者占46.53%,3年以上者占53.47%。在1年内停药545例LAM经治慢性乙肝者中,72.66%为自行停药,27.34%为疗效不佳停药;1 393例2年内停药者中,68.84%为自行停药,31.16%为疗效不佳停药;3年内停药者中,54.59%(1 315/2 409)为自行停药,25.65%(618/2 409)为疗效不佳停药,19.76%(476/2 409)为达到停药标准停药;3年以上停药者中,30.69%(317/1 033)为自行停药,16.36%(169/1 033)为疗效不佳停药,52.95%(547/1 033)为达到停药标准停药。结论我国LAM经治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其经济承受力有限,依从性差,因此,优化拉米夫定经治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和提高其依从性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2.
一种新布尼亚病毒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多地相继出现一种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症状的传染性疾病.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多生活在山地或丘陵地区的农村.该病传播途径尚不清楚,部分患者有蜱虫叮咬史.该病的其他症状有胃肠不适、纳差厌食、恶心、腹泻、疲劳乏力、相对缓脉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减少和酶学改变等,后者包括丙氨酸转氨酶( 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肌酸激酶( creatine kinase,CK)的升高.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改良膀胱测压法在腹内压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改良膀胱测压法与传统膀胱测压两种不同的方法监测20例患者的膀胱压,比较两种方法监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改良膀胱测压法操作方便,操作者满意度高,测定的结果与传统膀胱测压法比较,秩和检验统计量Z=-0.854,概率为P=0.393,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膀胱测压法是一种容易开展,值得临床推广的监测腹内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64.
近年来,我国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区发现一些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结果,新型布尼亚病毒可能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主要致病原[1].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患者参与预防感染的作用。方法:对经手术治疗的 248 例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时间先后为指标,将前期的 124 例作为对照组,后期的 124 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感染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通过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 SSI 的相关因素包括金葡菌定植、糖尿病、血糖水平、吸烟史。将患者纳入预防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管理后,观察组手术感染发生率 4.0%,低于对照组11.2%(P<0.05);观察组满意度 95.1%,高于对照组 86.3%(P<0.05),患者参与 SSI,能降低 SSI 发生率,并且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患者参与骨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可有效降低手术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6.
目的 研究HBV转染的肝细胞系(HepG2.2.15细胞)在细胞因子作用下能否上调PD-L表达.方法 应用肝细胞系(HepG2细胞和HepG2.2.15细胞)为模型,用IL-4、IFN-α、IFN-γ(终质量浓度均为10 ng/ml,刺激时间为12 h)作用于上述细胞系,采用RT-PCR技术检测细胞因子作用前后PD-L表达情况.结果 无论是否转染HBV,IFN-α和IFN-γ均能诱导肝细胞系(HepG2细胞和HepG2.2.15细胞)PD-L1表达;而IL-4不能诱导PD-L1表达,IL-4、IFN-α、IFN-γ均能诱导转染了HBV的HepG2.2.15细胞PD-L2表达,仅IFN-γ能诱导未转染HBV的HepG2细胞PD-L2表达.结论 IFN-α和IFN-γ有较强诱导肝细胞系(HepG2细胞和HepG2.2.15细胞)PD-L1表达上调的作用,HBV在细胞因子诱导HepG2.2.15细胞PD-L2表达中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7.
2019年底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席卷全球,病毒学分类委员会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CoV-2。目前对SARS-CoV-2知之甚少,尚未研发出针对该疾病的特效药物。但其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同为β属冠状病毒,具有核苷酸同源性。既往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相关研究提示利巴韦林(ribavirin, RBV) 联合IFN抗病毒治疗有效,为新冠肺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但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临床试验证实。本文回顾总结了RBV联合IFN治疗冠状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新冠肺炎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注射液联合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外周血CD4+/CD8+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泸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重症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胸腺肽α1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血清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2(IL-2)、IL-13]水平、免疫功能指标、APACHEⅡ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0. 24%)高于对照组(73. 17%)(P 0. 05);研究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5. 39±2. 26) d及住院时间(15. 51±3. 32) d短于对照组(P 0. 05);疗程结束后,研究组患者IL-2水平(73. 39±15. 08) pg/ml高于对照组,PCT(0. 62±0. 19) ng/L、IL-13(91. 01±8. 28) pg/ml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疗程结束后,研究组患者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1个月,研究组APACHEⅡ评分(8. 37±3. 65)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联合应用胸腺肽α1注射液及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体温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且可改善老年患者健康状况,有利于提高近期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69.
白细胞介素-7(interleukin-7,IL-7)在T细胞的发育过程及其维持与恢复成熟T细胞的体内平衡上均发挥着重要作用。IL-7应用在普通或者淋巴细胞减少症模型小鼠,非人灵长类动物和患者身上均获得了以下结果:T细胞广泛增殖,T细胞数目增多,外周血T细胞亚群得到调控及其T细胞受体的多样性增多。这些效应和潜在的治疗价值使得近年来IL-7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IL-7的生物学特性和其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的最新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70.
慢性药物性肝损伤33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慢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10年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随访的33例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点。结果 33例患者平均年龄(40±15)岁;女性22例(66.7%)。27例(82%)起病时肝损伤为肝细胞型,淤胆型和混合型少见,分别为2例(6%)和4例(12%)。27例肝细胞型肝损伤中,23例(85.2%)起病时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14例(51.8%)病理显示慢性肝炎。所有患者,12例(36.4%)治愈;3例(9%)发展为肝硬化,平均病程32个月;2例(6%)死亡。涉及药物,中药所占比例最高42.9%,依次为抗生素31%,心血管药物11.9%。结论慢性药物性肝损伤女性多见,多数有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的起病过程。部分可以治愈,少部分可发展为肝硬化。中药是引起慢性药物肝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