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41.
目的 了解老年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患者的临床特点,探索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8例老年重症SARS病例的临床特点、发展规律和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6例老年合并基础疾病的重症SARS患者死亡,2例患者病情逐渐缓解好转后出院。结论 老年合并基础疾病的重症SARS患者,其病情严重,临床进展快,死亡率高,患者应在出现发热症状后及早诊断和治疗,并高度注意出现合并症。  相似文献   
42.
根据2006年全国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59岁人群中HBsAg携带率已从1992年的9.75%降至7.18%,下降了26.36%.其中1~4岁人群HBsAg携带率最低,为0.96%;5~14岁人群为2.42%;15~59岁人群HBsAg携带率最高,达8.57%.按目前HBsAg携带率推算,我国仍然有HBsAg携带者约9300万人.  相似文献   
43.
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预测血浆置换(PE)治疗后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方法16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PE组与对照组,应用MELD评分系统对每个患者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病死率和治疗前后的临床生化指标,探讨与MELD评分的关系。结果MELD分值在30~39的患者PE后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MELD评分分别为(379.4±40.4)μmol/L、(2.5±0.2)和(30.8±3.8);明显低于治疗前的(509.7±64.6)μmol/L、(3.5±0.3)和(37.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组患者的病死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分值≥40的患者PE后的TBIL、INR及MELD评分分别为(595.6±61.5)μmol/L、(3.8±0.4)、(39.8±3.50),明显低于治疗前的(650.4±66.3)μmol/L、(4.4±0.60)、(45.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组患者病死率为91.2%,与对照组的1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通过降低重型肝炎患者的TBIL、INR、MELD评分,改善肝脏功能。血浆置换可降低MELD分值在30~39之间的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死率,但不能降低MELD分值≥40的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44.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常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影响干扰素抗病毒的疗效。本研究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9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并分析影响抗病毒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45.
乙型肝炎病毒(HBV)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全球约有4亿慢性HBV携带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性肝脏疾病。HBV是嗜肝的非细胞毒性DNA病毒,无细胞毒效应,其导致肝损害的机制是免疫介导,即机体免疫系统活化产生病毒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并释放细胞因子等,在清除病毒感染肝细胞的同时导致局部炎症反应,损伤肝细胞。  相似文献   
46.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是指血清HBeAg阴性、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阳性、肝生化检查异常或肝组织学有不同程度炎症和纤维化病变。其主要机制是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变异后不分泌HBeAg,或核心启动子(BCP)基因突变使HBeAg表达下降所致。近年来,HB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总结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特点,尤其是肝脏损伤特点,减少漏诊、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临床特点、尤其是肝脏损伤特点.肾综合征出血热-IgM、IgG抗体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统计分析采用SPSS 12.0软件.结果 肾综合征出血热全年散发,71.6%的患者于2-6月发病.典型临床表现者较少,仅30.6%患者有"三痛"、32.8%患者有"三红",但头痛(90.6%)和恶心呕吐(84.4%)仍常见.仅31.3%患者有典型五期经过,越单期者56.3%、越双期者12.5%.血小板降低(79.7%)和尿蛋白(++)以上仍较常见(71.9%),但血白细胞总数多为正常或稍低(54.7%).仅约2/3患者血清肌酐(Cr)升高.肝脏损伤以谷丙转氨酶(ALT)升高(82.8%)、天冬氨酸转移酶升高(76.6%)、乳酸脱氢酶升高(78.1%)为主,胆红素和白蛋白基本正常.ALT水平与Cr水平不平行.并发症以肺部疾病为主(21.9%).结论 需重视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不典型表现,及早处理肝脏损伤和肺部疾病,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48.
人β2-微球蛋白在pET-22b(+)表达载体中的克隆、表达与纯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构建人β2-microglobulin(β2-M)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β2-M蛋白质并进行纯化,为构建MHC-肽四聚体奠定基础。方法: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出去除信号肽部分的β2-M基因,克隆人pET-22b( )表达载体进行诱导表达。采用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方法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用ELISA和Westem blot法进行免疫学鉴定。结果:成功地构建了表达载体pET-22b( )-β2-M,对表达产物进行了纯化,并对表达产物进行了鉴定。结论:获得β2-M蛋白的高效表达,为进一步利用亲和素在体外构建MHC-Ⅰ类分子肽四聚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9.
应重视对隐匿性乙型肝炎的诊断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HBsAg阴性不能排除HBV感染已经成为共识 ,尤其在HBV感染的高发地区。自 1978年Hoofnagle等首次报告抗 HBc阳性的供血者可导致受者HBV感染以来[1] ,大量文献报道证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 ,是临床不明原因慢性肝炎的常见病因。HBsAg阴性的HBV感染文献常称为隐匿性 (occult)、沉默性 (silent)或潜在性 (latent)HBV感染 ,是指血清HBsAg阴性 ,而应用PCR技术检测血清和 (或 )肝组织中HBVDNA阳性。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可检出血清HBV标志 ,包括抗 HBs(+ )、抗 HBc(+ …  相似文献   
50.
第七次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学术会议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部自然疫源性疾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七次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学术会议于2006年6月23—25日在杭州市召开。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邀请全国著名的感染病学、疾病控制、病毒学和疫苗研究的专家进行了专题学术讲座,介绍了国内外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登革热防治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总结和交流了自第六次全国会议以来HFRS及其他病毒性出血热防治工作的成绩和经验,进行了HFRS和其他病毒性出血热防治理论和技术继续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