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3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应用 ELISA 法测定68例小儿肾脏及相关疾病四种尿微量蛋白: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变化,并观察预后。发现肾炎组 AIb、IgG 明显增高(P<0.05),且微量蛋白增高者病程长平均53天,而正常者平均34天;肾病组四种均高,尤以 AIb最明显(P<0.01),微量蛋白升高明显者86%复发,53%对激素无效应或部分效应;过敏性紫癜仅 Alb 和 IgA 增高(P<0.05),增高者73%发生肾损害。结果表明尿微量蛋白的测定有助于判定预后也是判定最终治愈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2.
我院于1992—02~1993—04对儿科住院的小儿神经疾病的部分患者在做脑脊液常规检查的同时,测定了脑脊液 pH 值、二氧化碳分压(PCO_3)、氧分压(PO_2)、实际碳酸氢盐(PCO_3~-)、总二氧化碳(T_(CO_2))、剩余碱(BE)、标准碳酸氢盐(SBC)和血氧饱和度(SO_2),脑脊液 pH、PCO_2、HCO_3~-、PO_2对脑部炎性疾病尤其昏迷、抽搐者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C-反应蛋白检测对非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由肝脏合成分泌,其浓度上升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和组织损伤的灵敏指标.因此,人们认为C-反应蛋白是组织损伤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目前,C-反应蛋白的测定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本文收集了2002~03-2006-03间108例入院时疑诊川崎病,但诊断依据不充分,入院后患儿临床症状逐渐典型最后确诊的患儿,通过分析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探讨C-反应蛋白在非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早产儿生后3 ~5d及1月尿碘水平,评价本地区早产儿碘营养状态,以及时的干预.方法:收集早产儿3 ~5d的晨尿10mL,总例数为78例,采用离子色谱的方法进行尿中碘含量的检测.妇产科和新生儿科通常使用碘伏消毒创口及皮肤,对尿碘超标者应减少碘暴露.结果:78例早产儿生后3~5d,有46例碘营养适中,7例碘营养不足,25例碘营养过剩;生后1月尿碘值稍下降但无差异,碘营养适中62例,碘营养不足4例,碘过剩12例.顺产的早产儿尿碘水平高于剖宫产尿碘水平(372.3±150.1μg/L;241.4±118.5μg/L) (P<0.05).对尿碘异常者给予干预后,尿碘异常减少.结论:本地区早产儿尿碘适中,对碘不足及过剩者干预可以及时纠正,早产儿尽量减少碘暴露.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的血浆MMP-2的变化,以及其与患儿颅内出血量和神经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40例和健康新生儿1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新生儿的血浆中的MMP-2的含量.结果: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的血浆MMP-2的含量高于健康新生儿(P<0.05).新生儿血浆MMP-2含量按健康新生儿对照组、神经功能损伤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的顺序升高,并且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新生儿血浆MMP-2含量按健康新生儿对照组、出血量小量组、中量组和大量组的顺序升高,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血浆MMP-2含量与患儿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和出血量呈正相关,对患儿病情判定和预后评估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热惊厥(febrileconvulsion,FC)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之一,是一种应激反应。目前研究表明.血红索氧合酶-1(Hemeoxy genase-1。HO—1)主要通过催化血红素产生的降解产物对脑损伤起作用。关于锌原卟啉(Znpp)对脑损害作用的研究,尚处于动物试验阶段。本实验通过建立FC大鼠模型.给予腹腔注射Znpp,观察FC后血浆、脑组织匀浆CO含量变化及Znpp治疗后对其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发育期大鼠高热惊厥脑损伤CO变化及Znpp对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锌原卟啉对大鼠高热惊厥脑损伤CO变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21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热未惊厥组、FC组及Znpp治疗组.采用热水浴诱导FC大鼠动物模型和Znpp治疗模型.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匀浆和血浆CO含量,用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学改变.结果:FC组血浆CO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高热未惊厥组及Znpp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Znpp治疗组血浆CO含量升高与高热未惊厥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FC组脑组织匀浆CO含量增高,与对照组、高热未惊厥组及Znpp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Znpp治疗组脑组织匀浆CO含量升高,与对照组、高热未惊厥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热未惊厥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FC能够引起脑损伤且CO水平增高, Znpp能够使CO水平下降,对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对氯化锂—匹罗卡品(LICL-PILO)致发育期大鼠反复惊厥实验研究中,探讨GRP78(葡萄糖调节蛋白78)、Caspase-12(半胱天冬蛋白酶12)动态变化及7-NI(7-硝基吲唑)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44只,日龄均为21d,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C组)、惊厥组(SR组)、7-硝基吲唑治疗组(7-NI组),每组48只.最后一次惊厥完成后分别与6h、12h、24h、72h后取海马,免疫组化法及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其GRP78、Caspase—12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及RT-PCR均显示对照组GRP78表达很少,惊厥组的表达量低于7-NI治疗组(P<0.01),且两者均在12h达高峰;对照组caspase-12阳性细胞数极少,可以忽略不计,惊厥组的表达量高于7-NI治疗组(P<0.01),且两者均在24h达高峰.结论:反复惊厥发作时GRP78及Caspase-12均上调,但GRP78早于Caspase-12; 7-NI可能通过抑制NO等应激源的产生来抑制GRP78及Caspase-12为标志的内质网应激途径,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