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通过观察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彩色普勒声像图像征,与其他卵巢病变鉴别,提高早期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1资料与方法2003年至2005年间在我院住院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18例患者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25~65岁,平均42岁,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应用DU6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腹部探头频率3.5MHz常规腹部扫查观察肿瘤的外形,包膜内部回声及与周围脏器的头系。2结果18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10例,浆液性囊腺癌8例,单侧12例,双侧6例。18例声像图特征按其内部回声表现可分为以下几个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心血瘀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临界病变的影响。方法将70例中医辨证为心血瘀阻证的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冠心病常规治疗,银丹心脑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结果银丹心脑通组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IMI)危险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银丹心脑通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为(3.2±1.6)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2.0)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丹心脑通组中33例心绞痛症状改善,对照组中27例改善,症状改善率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随访半年时均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但对照组中3例因出现心绞痛症状而再住院,银丹心脑通组无再住院情况。结论银丹心脑通可改善心血瘀阻型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心绞痛症状,降低hs-CRP水平,从而减少心绞痛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利用触发点疼痛原理对肱骨外上髁炎进行诊断及改善患者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01-01/2004-12玉溪市人民医院骨科门诊收治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23~65岁。对患者有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的部位反复针刺,每隔7~12天治疗1次。治疗两三次。辅助补充多种维生素和改善周围循环的药物3~6个月。并做肘外侧肌和内侧肌的牵张锻炼。疗程结束,按自拟疼痛评分标准进行疼痛评定,共分为6分,1分为无痛,6分为严重疼痛。结果:35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治疗后的平均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1.20±0.40),(4.40±1.03)分,t=16.8,P<0.001]。结论:肱骨外上髁肘外侧肌群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肱骨外上髁炎的主要原因,对受累肌肉进行触发点疼痛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疼痛,是一简易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小样本研究表明超重及肥胖患者对氯吡格雷的反应能力减弱,但目前仍缺乏大样本患者的进一步证实,并且肥胖与氯吡格雷反应的关系目前仍不明确.本文通过对正常体重与超重患者服用负荷量氯吡格雷前后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进行测定,探讨超重与氯吡格雷低反应的相互关系.方法:共选取204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至少6小时给予负荷量的氯吡格雷300 mg,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至少24小时后取血,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服药前血小板聚集率与服药后聚集率绝对数差值≤10%界定为氯吡格雷低反应.所有患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3组:正常体重组(BMI<24 kg/m2,n=68)、超重组(BMI 24.0~27.9 kg/m2,n=90)和肥胖组(BMI≥28 kg/m2,n=46).结果:204例患者中共有31例存在氯吡格雷低反应现象(15.2%),正常体重组68例中有5例(7.4%),超重组90例中有14例(15.6%),肥胖组46例中有12例(26.1%),肥胖组与正常体重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与超重组服药后平均血小板聚集率亦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超重(OR=1.72,95%CI=1.24-4.27;P=0.012)、肥胖(OR=2.92,95%CI=1.63-6.72,P=0.025)和糖尿病(OR=4.63,95%CI=1.32-16.25,P=0.017)都是氯吡格雷低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超重和肥胖患者,常规负荷量氯吡格雷300 mg并未取得与正常体重患者同样有效的血小板抑制疗效,但增加负荷量剂量能否改善血小板聚集情况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左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463例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完全随机分入左桡动脉入路组(231例)和右桡动脉入路组(232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对比剂用量、单导管技术成功率、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左桡动脉入路组手术成功率98.3%(227/231),右桡动脉入路组手术成功率97.4%(226/23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对比剂用量、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单导管技术成功率等均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经左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有着与右桡动脉入路相似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左桡动脉入路单导管技术完全可行,并且在头臂干迂曲患者中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双导丝聚力球囊预扩张较普通球囊能否降低小血管支架置入术围术期并发症及改善支架置入术远期预后.方法 连续人选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小血管病变(参考血管直径≤2.75 mm)需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300例,完全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研究组:双导丝聚力球囊预扩张后置入支架;对照组:普通球囊预扩张后置入支架.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即刻成功率、血管并发症发生率.9-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靶病变再狭窄发生率,12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7%(148例)与94.7%(142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2例)与5.3%(8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9~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研究组和对照组的MACE发生率分别为3.4% (5/148)和7.0% (10/14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导丝聚力球囊较普通球囊扩张可降低小血管支架置入术围术期手术并发症,并具有改善支架置人术远期预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18.
颈椎椎体和椎间盘的疾患可因多种原因引起,最常见的是急性外伤、肿瘤等,致使颈脊髓前部受压,引起肢体瘫痪和疼痛。2001年6月,我科开始以颈前入路手术清除病灶来解除颈髓前部的压迫,并用国产钛质钢板固定颈椎,使其获得较好地稳定和防止植骨块脱出作用,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测定天然橡胶乳清中白坚木皮醇的方法。方法:鲜胶乳清用18%的乙酸凝固过滤脱胶,加0.6%滤液量的Ca(OH)_2加热煮沸脱蛋白,过滤,滤液经阴、阳离子交换树脂除去盐和类脂物,再经大孔吸附树脂吸附,60%乙醇解吸附,解吸液浓缩得结晶,溶解定容。采用Inertsil ODS-SP C_(18)色谱柱进行分离,流动相乙腈-水(10∶90),流速1.0 m L·min~(-1),柱温30℃。结果:白坚木皮醇在0.04~4.0 g·L~(-1)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 9),精密度RSD 1.1%,加样回收率96.6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和灵敏度高,适合于白坚木皮醇的检测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喘肺合剂治疗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及患儿血清中CD4、CD8、CD4/CD8的变化。方法 济宁医学院附属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以喘肺合剂加基础治疗,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发热、咳嗽、喘息、肺部哮呜音及湿罗音消失时间及胸部X线变化,检测治疗前后CD系列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体温正常时间、喘憋消失时间、罗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CD4、CD8、CD4/CD8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 喘肺合剂能治疗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切实可靠,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儿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