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2篇
医药卫生   14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新鲜丹参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合理评价鲜丹参药材品质。方法采用LTQ-Orbitrap XL高分辨质谱仪测定全国7个不同产地新鲜丹参中5个丹酚酸类和12个丹参酮类成分。在此基础上,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最小二乘法分析(PLS)。结果同一产地新鲜丹参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基本一致,不同产地新鲜丹参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差异显著;其中,湖北产区丹参的丹酚酸类成分含量最高,四川和河南产区丹参的丹参酮I和丹参酮IIA成分含量最高;PCA和PLS分析显示,大部分活性成分的含量分布具有明显的产地特异性。结论不同产地新鲜丹参质量差异显著并具有较显著的产地特异性,以新鲜丹参药材作为品质评价材料,是现今基于干药材为品质评价原料研究方法的有益补充,为更全面综合的评价丹参及其他中药材探索了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孜亚比提片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降糖效果,并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其降糖作用机制。方法:根据临床调研结果对不同组分来源的孜亚比提片进行筛选,筛选出最佳组方配比;并以2型糖尿病大鼠为实验对象进行药效学实验研究,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孜亚比提片组给予300 mg·kg-1孜亚比提片、二甲双胍组给予300 mg·kg-1盐酸二甲双胍片,每组8只,记录给药后实验组的空腹血糖值及体质量变化并进行数据分析;同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组合式高分辨质谱联用(UHPLC-LTQ Orbitrap MS)技术对大鼠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不同组别大鼠血清代谢物进行分析,鉴定出潜在生物标记物,并分析维吾尔族药孜亚比提片的降糖作用机制。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空腹血糖值升高(P 0. 01);与模型组比较,孜亚比提片组大鼠状态整体较好,毛色光滑,其空腹血糖值也有所下降(P 0. 05),表明孜亚比提片对2型糖尿病大鼠有一定的降糖作用;根据LC-MS代谢组学数据结果最终得到8个生物标记物。与模型组相比孜亚比提片组中L-valine,propionylcarnitine含量均降低(P 0. 05),sphingosine-1-phosphate,LPC(16∶1/0∶0),LPC(18∶0/0∶0),LPC(18∶2/0∶0),LPC(20∶1/0∶0),PC(19∶0/0∶0)的含量均升高(P 0. 05)。结论:孜亚比提片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值,并能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一般生理特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23.
目的:通过对非发绀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小儿心脏手术中乳酸水平的大样本回顾分析,对比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麻醉乳酸水平以及高乳酸血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11月期间实施的新生儿、婴幼儿心脏手术405例,年龄11~1095d平均(353.72±249.84)d,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Ⅰ~Ⅱ级。根据麻醉方法分成芬太尼组(F组,210例)和舒芬太尼组(S组,195例)。2组均为静吸复合麻醉,诱导麻醉F组芬太尼5~l0μg/kg,S组舒芬太尼0.5~1μg/kg;维持麻醉F组芬太尼总量(50.43±30.41)μg/kg,S组舒芬太尼(9.12±4.44)μg/kg,2组均间断吸入异氟烷(0.5%~1%),静脉注入咪达唑仑和哌库溴铵。收集切皮前(T1)、体外循环心脏复跳后10min(T2)、体外循环结束后15min(T3)、ICU1h(T4)、ICU8h(T5)、ICU24h(T6)6个时间点动脉血乳酸值,比较2组各个时间点高乳酸血症(乳酸值≥3mmol/L)的发生率和乳酸值变化趋势。结果:全组T2点乳酸值明显高于其它各点(P0.01),并且与年龄、体质量呈明显负相关性,与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阻断主动脉时间、拔气管导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等呈明显正相关性(P0.01)。S组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阻断主动脉时间、拔气管导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与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T1、T2、T3及T4点乳酸值均明显低于F组(P0.01);S组T2、T3点高乳酸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手术中,与芬太尼比较,舒芬太尼能够降低乳酸水平,明显降低高乳酸血症发生率,对改善非发绀先心病小儿心脏手术中的乳酸代谢有明显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建立测定中药鹿衔草中活性成分梅笠草素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CosmosilPacked5 C18 ARII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水(72:28)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室温。结果梅笠草素在10.17~203.4μ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8%,RSD为1.4%。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以用于鹿衔草药材及相关制剂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25.
中药材二维分子标记法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针对目前中药鉴定学重"真伪"、轻"优劣"的不足,充分发挥一般分子标记和测序技术的"真伪"鉴别优势,结合功能基因在表征药材"优劣"方面的独特作用,提出了中药材"真伪、优劣"二维分子标记的构建策略。该文系统介绍了二维分子标记法的概念、原理及方法,总结了该方法所具备的技术优势,展望了其在同时解决中药"真伪"和"优劣"鉴定评价中的重要作用。二维分子标记法的提出,将从技术方法层面,进一步拓展中药鉴定学的科学内涵和外延,为真正实现中药的"真伪优劣"鉴定奠定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利用GC-MS方法分析甘草不同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基因型表达蛋白的催化效率,为揭示甘草HMGR多态性在优质甘草药材形成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以从甘草中克隆的4种HMGR基因突变型构建表达载体,转化Escherichia coli BL21,进行诱导表达、检测、纯化及体外酶促反应,采用TLC及GC-MS对反应产物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L/V型突变(-HSL,-HSV)催化活性近似,GA插入型突变(GALLV,GALSV)催化活性近似,但插入型突变的催化活性显著高于前者,是前者的2倍左右.结论:甘草功能基因HMGR基因多态性可能是甘草优质药材形成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筛选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术中发生急性心功能失代偿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本院2007年11月至2009年2月行OPCABG的患者2379例,记录术前、术中与急性心功能失代偿可能有关的因素.根据是否发生急性心功能失代偿,分为2组:急性心功能失代偿组和非急性心功能失代偿组.采用1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发生急性心功能失代偿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中发生急性心功能失代偿368例(发生率15.5%),无一例患者死亡.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室壁瘤、术中房颤、术中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术前射血分数<40%、术前室性期前收缩、合并瓣膜病、心肌梗死史、入室心动过速、急诊手术、左主干病变为术中发生急性心功能失代偿的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合并室壁瘤、瓣膜病变、左主干病变、心肌梗死史、术前室性期前收缩、射血分数<40%,术中房颤、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入室心动过速和急诊手术为OPCABG患者术中发生急性心功能失代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8.
本文回顾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关机械刺激与药物治疗措施,可供基层医疗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9.
就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许建阳教授运用中药治疗SARS的心得及经验方做一分析和探析.以资临床医生运用及参考。  相似文献   
30.
麻醉与体温降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