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17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蒙古山萝卜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乃利  白玉霞 《中草药》1989,20(6):7-8,3
  相似文献   
92.
接骨木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对类成骨细胞UMR106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用大鼠类成骨细胞UMR106的增殖作为活性追踪指标,对接骨木茎枝的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提取物进行抗骨质疏松活性成分的追踪分离;初步考察化合物对UMR106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运用各种现代分离手段对活性部位进行追踪分离,用光谱学方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用比色法测定UMR106细胞的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分离得到了5个三萜苷元类化合物,包括白桦醇(betulin,1)、白桦酸(betulinic acid,2)、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3)、熊果酸(ursolic acid,4)、α香树脂醇(αamyrin,5),同时还分离到了2个甾醇类化合物,豆甾醇(stigmasterol,6)、胡罗卜苷(sitosterol 3 glucoside,7)。结论化合物1~3均为首次从接骨木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可以促进大鼠类成骨细胞UMR106的增殖,化合物1对UMR106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3.
紫金牛属植物中三萜皂苷类成分核磁共振波谱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紫金牛属植物近 2 0年的三萜皂苷类成分的结构及波谱学研究内容进行综述。方法查阅国内外研究文献 ,对紫金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皂苷结构及波谱特征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目前已从紫金牛属植物中分离鉴定了 32个皂苷 ,通过分析其核磁数据 ,应用烯碳数据和羰基碳的数据可推测基本结构类型 ,根据含氧碳及相邻碳的化学位移值可确定羟基的取代位置。同时也总结了该属植物皂苷中糖的种类和连接位置。结论通过总结紫金牛属三萜皂苷波谱特征规律 ,对进一步鉴定该类化合物结构以及进行波谱数据的归属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Objective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safety, firmness and convenience of the fascia around the ischial spine as a new fixation site for the vaginal fornix. Methods Between June 2007 and January 2008, detailed dissections and related measurements of the regions around the ischial spine were performed on 10 Chinese female cadavers (3 unembalmed and 7 embalmed cadavers). At the same time, the sacrospinous ligament,the fascia on the ischial spine, the iliococcygeus fascia as well as the vaginal fornix were exposed and the pull-out strength sequentially tested using a digital push-pull force gauge. Results The fascia on the ischial spine was firm and strong, with a thickness of 3 about mm. No major vessels or nerves were observed on the ischial spine. The greatest pullout strengths of the sacrospinous ligament,the fascia on the ischial spine, the iliococcygeus fascia as well as the vaginal fornix were (102±26),(64±15),(33±8)and(32±6)N,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fascia at 1 cm from anterior lateral ischial spine, free of major vessels and nerves, is safe and strong and could be used as a new site for suspension in vaginal prolapse.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毛杭子梢Campylotropis hirtella根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学方法对毛杭子梢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根据光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鉴定为(3S,5R,8R)-3,5-二羟基-megastigman-6,7-亚烯-9-酮-5-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开环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葡萄糖苷(Ⅲ)、丁香醛(Ⅳ)、3,5-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芹糖基-(1→6)-O-β-D-葡萄糖苷(Ⅴ)、胡萝卜苷(Ⅵ)。结论化合物Ⅰ~Ⅵ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6.
野木瓜酚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野木瓜(Stauntonia chinensis DC.)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及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分析及化学反应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与结论分离得到5个酚性成分,结构分别鉴定为:苏式-1-(4-羟基-3-甲氧基苯基)-1,2,3-丙三醇(1)、赤式-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2,3-丙三醇(2)、4-羟基-2-甲氧基苯基-β-D-葡萄糖苷(3)、4-羟基-2,6-二甲氧基苯基-β-D-葡萄糖苷(4)、2-(4-羟基苯基)-乙基-(6-O-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5)。化合物1~5均为从该属植物首次分离。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小花鬼针草Bidens parviflora全株的化学成分,并通过组胺抑制实验寻找活性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ODS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1D NMR、2D NMR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组胺抑制实验测定化合物抗过敏活性。结果分离鉴定了4个苯丙苷类及1个苯甲醇苷成分:4-羟基-3-甲氧基苯丙三醇8-O-β-D-葡萄糖苷(guaiacyl glycerol 8-O-β-D-glucosideⅠ)、丁香酚苷(syringin,Ⅱ)、4-烯丙基-2-甲氧基苯酚-O-(6-O-β-D-芹糖基)-β-D-葡萄糖苷[4-allyl-2-methoxyphenol-O-(6-O-β-D-apiofuranosyl)-β-D-glucoside,Ⅲ]、5,7-二羟基色原酮-7-O-β-D-葡萄糖苷(5,7-dihydroxy chromone7-O-β-D-glucoside,Ⅳ)、苄醇-O-β-D-葡萄糖苷(benzyl alcohol-O-β-D-glucoside,Ⅴ)。化合物Ⅰ~Ⅴ抑制组胺释放,IC50分别为70、61、>100、52、>100μg/mL。结论化合物Ⅰ~Ⅴ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Ⅲ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命名为鬼针草酚葡萄糖苷(bidenphenol glucoside)。化合物Ⅰ~Ⅴ具有抑制组胺释放的活性。  相似文献   
98.
杨序娟  黄文秀  王乃利  陈新滋  姚新生 《中草药》2005,36(11):1604-1607
目的研究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中抗骨质疏松的活性成分,及其对UMR106类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以大鼠类成骨细胞UMR106的增殖为指导活性成分分离的指标,利用各种分离手段追踪分离接骨木茎枝60%乙醇提取物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并利用光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检测对UMR106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从接骨木中分离得到了7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草醛(vanillin,)、香草乙酮(aceto-vanillone,)、松柏醛(coniferyl aldehyde,)、丁香醛(syringaldehyde,)、对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ic acid,)、对羟基桂皮酸(4-hydroxycinnamic 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检测了化合物、~和对UMR106细胞活性的影响。结论7个酚酸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接骨木中分离得到,化合物可同时促进UMR106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化合物和可促进细胞的增殖,化合物和可促进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99.
目的确定二咖啡酰喹宁酸的取代位置。方法利用电喷雾质谱仪ESI-MS(n)的四极杆离子阱多级质谱技术,根据质谱裂解规律,归属咖啡酰喹宁酸衍生物主要的离子峰。结果不同取代的二咖啡酰喹宁酸在电喷雾质谱四极杆离子阱中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结论在三级负离子质谱中,脱掉两个咖啡酰基的碎片离子强度很大,为基峰时,可以判断衍生物没有4位取代。3,5-取代和4,5-取代可以通过比较P值(一级质谱中的基峰峰高与二级质谱中的基峰峰高之比)来判断,当3,4位有取代基时其P值大于4,5位有取代基时的P值。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小花鬼针草B id ens p arv if lora全株的化学成分,并通过抑制组胺释放活性方法寻找生物活性化合物。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ODS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1D NM R,2D NM R等波谱法鉴定了化学结构,通过组胺抑制实验探讨抗炎活性。结果分离鉴定6种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及其甲酯,分别是3,5-二氧咖啡酰奎宁酸(3,5-d i-O-caffeoy lqu in ic ac id,Ⅰ)、3,4-二氧咖啡酰奎宁酸(3,4-d i-O-caffeoy lqu in ic ac id,Ⅱ)、4,5-二氧咖啡酰奎宁酸(4,5-d i-O-caffeoy lqu in ic ac id,Ⅲ)、4-氧-咖啡酰奎宁酸(4-O-caffeoy lqu in ic ac id,Ⅳ)、5-氧-咖啡酰奎宁酸(5-O-caffeoy lqu in ic ac id,Ⅴ)、4-[3-(3,4-二羟基苯基)-丙烯酰氧基]-2,3-二羟基-2-甲基-丁酸{4-[3-(3,4-d ihydroxy-pheny l)-acry loy loxy]-2,3-d ihydroxy-2-m ethy l-bu tyric ac id,Ⅵ}。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Ⅵ为新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显示一定的抑制组织胺释放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