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17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海洋真菌96F197抗癌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对海洋真菌代谢产物中抗癌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并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癌活性评价。方法用硅胶、SephedaxHL-20、ODS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各种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体外抗癌活性。结果从真菌菌丝体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两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和两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viridicatol(1)、sclerotiamide(2)、22E-5α,6α-环氧麦角甾-8(14),22-二烯-3β,7α-二醇(3)、22E-5α,8α-桥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4)。化合物3和4在50μg·mL-1的质量浓度下可以明显地抑制HepG2、人乳腺癌MCF-7细胞和NCI-H460肿瘤细胞的生长。结论化合物3和4有明显的体外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刺桐E ry thrina varieg a ta茎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技术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从刺桐茎皮6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层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5,4′-二羟基-8-(3,3-二甲基烯丙基)-2,″2″-二甲基吡喃[5,6∶6,7]异黄酮(Ⅰ)、豆甾醇(Ⅱ)、erythrinas inate B(Ⅲ)、3-羟基-2,′2′-二甲基吡喃[5,6∶9,10]紫檀烷(Ⅳ)、5,7-二羟基-8-(3,3-二甲基烯丙基)-二氢黄酮(Ⅴ)、5,4′-二羟基-2,″2″-二甲基吡喃[5,6∶6,7]异黄酮(Ⅵ)、5,7,4′-三羟基-6,8-二(3,3-二甲基烯丙基)异黄酮(Ⅶ)、5,2,′4′-三羟基-8-(3,3-二甲基烯丙基)-2,″2″-二甲基吡喃[5,6∶6,7]异黄酮(Ⅷ)、5,4′-二羟基-6-(3,3-二甲基烯丙基)-2,″2″-二甲基吡喃[5,6∶7,8]异黄酮(Ⅸ)。结论化合物Ⅰ、Ⅲ、Ⅳ、Ⅶ、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金钗石斛中的酚性成分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张雪  高昊  王乃利  姚新生 《中草药》2006,37(5):652-655
目的对金钗石斛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色谱学技术对金钗石斛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根据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2个酚性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二氢松柏醇二氢对羟基桂皮酸酯(Ⅰ),香草醛(Ⅱ),罗布麻宁(Ⅲ),对羟基苯甲醛(Ⅳ),丁香醛(Ⅴ),丁香酸(Ⅵ),丁香乙酮(Ⅶ),α-羟基丁香丙酮(Ⅷ),松柏醛(Ⅸ),二氢松柏醇(Ⅹ),2-羟基苯丙醇(Ⅺ)和3-羟基-4-甲氧基苯乙醇(Ⅻ)。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报道从金钗石斛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Ⅲ~Ⅻ为首次报道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safety, firmness and convenience of the fascia around the ischial spine as a new fixation site for the vaginal fornix. Methods Between June 2007 and January 2008, detailed dissections and related measurements of the regions around the ischial spine were performed on 10 Chinese female cadavers (3 unembalmed and 7 embalmed cadavers). At the same time, the sacrospinous ligament,the fascia on the ischial spine, the iliococcygeus fascia as well as the vaginal fornix were exposed and the pull-out strength sequentially tested using a digital push-pull force gauge. Results The fascia on the ischial spine was firm and strong, with a thickness of 3 about mm. No major vessels or nerves were observed on the ischial spine. The greatest pullout strengths of the sacrospinous ligament,the fascia on the ischial spine, the iliococcygeus fascia as well as the vaginal fornix were (102±26),(64±15),(33±8)and(32±6)N,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fascia at 1 cm from anterior lateral ischial spine, free of major vessels and nerves, is safe and strong and could be used as a new site for suspension in vaginal prolapse.  相似文献   
15.
4种9,10-二氢菲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4种9,10-二氢菲类化合物对4种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它们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60,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人神经胶质瘤细胞株SF-268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和蛋白质电泳技术检测它们对HepG2细胞的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周期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9,10-二氢菲类化合物对HepG2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4,5-二羟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可能通过下调周期蛋白CyclinB1的表达将HepG2细胞阻滞在G2/M期。结论9,10-二氢菲类化合物通过将HepG2细胞阻滞在G2/M期从而对其增殖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瓜蒌提取物对离体家兔胸主动脉条收缩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兔离体主动脉条为实验材料,观察EFT对去甲肾上腺素(NE)、氯化钾(KCl)和氯化钙(CaCl2)的剂量-效应曲线的影响及主动脉条的α受体及β受体的作用.观察了EFT对NE引起的兔主动脉条2种收缩成分的影响.结果EFT能舒张已被氯化钙、高钾和去甲肾上腺素收缩的兔主动脉条,使NE、KCl、CaCl2的剂量-效应曲线非平行右移,最大效应降低.EFT松驰血管平滑肌的作用不依赖于阻断α受体或β受体.而与戊脉安(Ver)相似,是通过阻断钙通道实现的.但它们阻断钙通道的方式不同.EFT可能无选择性阻断电位依赖性钙通道和受体操纵性钙通道,而Ver则只选择性阻断.因此,EFT的扩血管机制与其对钙通道阻断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正>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系名贵中药材。我国是人参的故乡,并为主要的出产国和输出国。我国东北又是人参的主产地,为我们系统研究人参提供了有利条件。早在60年代初我院即从人参中用CCD法分离出一种人参皂甙(ginsenoside Re)及其  相似文献   
18.
血小板聚集性测定方法主要影响因素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初步探讨从兰科植物石斛的茎中提取的单体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株FHCC-98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4/07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细胞工程研究中心完成。采用噻唑蓝法筛选由金钗石斛提取分离的31种单体化合物,测定其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株FHCC-98的生长抑制作用,以人正常肝细胞QSG7701为阴性对照。首先利用单浓度(100μmol/L)、单时间点(48h)对化合物进行初筛,其中有3个化合物符合要求,可以进行复筛,分别为玫瑰石斛素(Crepidatin)、鼓槌联苄(Chrysotobibenzyl)、4,4’-二羟基-3,3’,5-三甲氧基二苄(Moscatilin)。复筛采用多浓度点(100,50,25,12.5,6.25μmol/L)、单时间点(48h)对化合物检测细胞毒性(IC50)。IC50值>100表示无细胞毒性。结果:玫瑰石斛素、鼓槌联苄、4,4’-二羟基-3,3’,5-三甲氧基二苄3种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株FHCC-98显示不同的增殖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74.30±0.98,56.60±0.92,8.68±0.95),其中化合物4,4’-二羟基-3,3’,5-三甲氧基二苄的作用尤为明显,而3种化合物对正常细胞QSG7701基本没有毒性(IC50值>100)。结论:从金钗石斛中提取的3种单体化合物对人肝癌高侵袭细胞株的增殖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 研究番石榴Psidium guajava叶的活性成分,为开发番石榴叶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以抗氧化活性为指标,运用多种柱色谱等现代分离手段对番石榴叶60%乙醇提取物进行活性追踪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并评价了其抗氧化活性。结果 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儿茶素(1)、鸢尾酚酮-2-O-β-D-吡喃葡萄糖苷(2)、山柰酚(3)、槲皮素(4)、槲皮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5)、槲皮素-3-O-β-D-吡喃阿拉伯糖苷(6)、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7)、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8)、槲皮素-3-O-(6″-芥子酸)-β-D-吡喃半乳糖苷(番石柳叶苷A,9)、槲皮素-3-O-(6″-阿魏酸)-β-D-吡喃半乳糖苷(10)、顺式对香豆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11)、去甲氧基荚果蕨素(12)。结论 对分离得到的11个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测试,其中化合物4、5、6显示较强活性,1、3、7、8显示中等强度活性。化合物2、10、11、12为首次从番石榴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