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3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70篇
医药卫生   312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目的探讨吸烟与男性大脑中动脉狭窄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收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并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的男性患者257例,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140例和非吸烟组117例,对比2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率及发病年龄。结果吸烟组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吸烟组(49.3%vs 24.8%),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年龄明显小于非吸烟组[(60.13±10.52)岁vs(65.26±11.77)岁,P<0.01]。吸烟组年龄≤60岁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吸烟组(50.7%vs 27.4%,P<0.01)。结论吸烟可能是男性患者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且吸烟可能使男性患者更早发生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脑白质疏松(LA)与抑郁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头颅MRI检查确诊的LA患者132例为LA组;同期收集132例有头痛、头晕的健康体检者为非LA组。所有患者均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2组抑郁的发生率,并分析LA的严重程度与抑郁的相关性。结果与非LA组比较,LA组抑郁发生率明显升高(21.2%vs 62.9%,P<0.01)。与非LA组比较,LA组轻度抑郁、中度抑郁和重度抑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分vs(12±2)分和(15±2)分和(21±2)分,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9.550,95%CI:1.1742.050,P=0.002)、高血压(OR=10.330,95%CI:1.4982.050,P=0.002)、高血压(OR=10.330,95%CI:1.4985.300,P=0.001)、腔隙性脑梗死(OR=16.514,95%CI:1.8245.300,P=0.001)、腔隙性脑梗死(OR=16.514,95%CI:1.8245.590,P=0.000)、LA(OR=4.933,95%CI:1.0815.590,P=0.000)、LA(OR=4.933,95%CI:1.0813.498,P=0.026)为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 LA的不同严重程度与抑郁有关。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分析肿块型活动性肺结核与肺癌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探索综合分析PET和CT的多种影像改变鉴别两者的可能性。方法 纳入在CT上呈现为肿块型的实性病灶的活动性肺结核74例和肺癌64例患者,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灶的18F-FDG PET代谢信息(包括SUVmax、病灶代谢是否高于纵隔血池、病灶中心是否存在放射性缺损)和CT信息(包括病灶大小、空洞、空泡征、分叶征、边缘是否光滑和纵隔/肺窗比值)等参数。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种疾病的参数,建立鉴别两者的回归公式,通过ROC曲线分析其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肿块型活动性肺结核与肺癌病灶在PET定量指标(SUVmax是否高于2.5)及定性指标(病灶代谢是否高于纵隔血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虽然肿块型活动性结核与肺癌在SUVmax、代谢是否明显高于纵隔血池、患者年龄、病灶大小、空洞以及CT纵隔/肺窗比值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在患者性别、病灶内有无放射性缺损、空泡征、边缘是否光滑和分叶征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放射性缺损、边缘光滑和分叶征对鉴别两种疾病有价值(P<0.05)。采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将上述4个因子纳入分析而得活动性结核风险预测模型:P=1(/ 1+e-x),X=-0.530+1.978×性别+3.343×放射性缺损+2.846×边缘光滑-2.116×分叶征。该模型用于诊断肿块型活动性肺结核的灵敏度为78.4%,特异度为92.2%,准确率为84.8%,阳性预测值为92.1%,阴性预测值为78.7%。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仅根据病灶的代谢高低难以将肿块型活动性肺结核与肺癌进行鉴别,综合分析患者性别、病灶是否存在放射性缺损以及病灶边缘信息有助于将大多数活动性结核病灶与肺癌鉴别。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观察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采取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采用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治疗的老年患者138例,根据PCI围术期治疗药物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患者术前均给予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及替格瑞洛180 mg嚼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术前以0.4 U/(kg· min)速度静脉泵入30 min,术后以0.1 U/(kg· min)的速度持续泵入24~36 h,术后两组均常规口服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至术后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及心肌酶标志物与超声检查。结果 观察组患者无复流、慢血流、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TIMI3及ST段回落几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肌酶标志物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峰值时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hs-CRP、IL-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出血,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非心源性呼吸困难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组患者均未因上述不良反应而停用抗血小板药物。结论 对于老年AMI患者采取急诊PCI术时,应用替罗非班联合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减少无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几率,改善心肌灌注功能,不增加出血风险,减少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95.
96.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与脑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
方法 连续入组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因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并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509例,依据血管造影脑动脉狭窄部位及狭窄程度(≥50%)分为四组:颅内动脉狭窄组(198例)、颅外动脉狭窄组(107例)、脑动脉狭窄组(55例)及无脑动脉狭窄的对照组(149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血尿酸水平与颅内动脉狭窄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结果 颅内动脉狭窄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血尿酸异常患者的比例也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388,P=0.007);将所有患者按血尿酸水平4分位分组,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逐渐增加(χ2=9.230,P=0.02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升高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比值比(odds ratio,OR)1.005,P=0.001]。同样方法分析颅外动脉狭窄组与尿酸的关系未得到显著性结果。
结论 血尿酸水平升高与颅内动脉狭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7.
牙周炎是成年人丧失牙齿的首位原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表明CHD与牙周炎具有共同的流行病学关系,牙周感染可能是CHD的重要潜在危险因素。本文就牙周炎与冠心病发病相关的研究进展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回顾性分析总结结节性硬化(tuberous sclerosiscomplex, TSC)患儿在产前的超声表现特征,并对其出生后的临床表现进行追踪分析,为产前诊断及咨询提供依据。方法 对深圳市两家医院确诊为TSC并资料完整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基础资料,影像学资料,遗传学资料,随访资料等,总结其产前超声特征及出生后的转归。结果 53例经基因测定确诊为TSC并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儿纳入研究,其中50例(50/53)在产前超声检查中诊断了心脏横纹肌瘤,46例为多发性,4例为单发性,其中肿瘤最常见的部位分别为左心室,右心室和室间隔;53例患儿产前超声发现26例(26/53)伴有颅内结节,而MRI诊断颅内结节共37例;4例(4/53)发现肾囊肿。TSC患儿出生后35例(35/53)存在不同程度癫痫,其中5例因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而行癫痫灶手术切除术,其中4例术后无复发;31例存在智力发育、运动或语言能力落后,出现痉挛19例;2例(2/53)出生后因流出道梗阻和心律失常死亡。结论 TSC在胎儿期最主要的表现为多发性心脏横纹肌瘤和颅内结节;MRI在诊断胎儿颅内结节方面较超声具...  相似文献   
99.
荧光光度法测定孕妇尿中雌三醇王丽娟,李琳(成都市妇产科医院检验科,成都610015)关键词雌三醇,尿液,荧光光度法孕妇尿中雌三醇(E3)含量的测定,是临床上诊断妊娠中毒症和胎盘功能不良等疾病的重要指标。目前实验室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光光度法,高效液...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应用重组人促红素预防枸橼酸咖啡因所致早产儿贫血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早产儿分成三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A给予枸橼酸咖啡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B在治疗组A的基础上,生后第8天给予重组人促红素。三组患儿均在生后第8天开始给依地酸铁钠口服溶液,疗程共3周;对比三组早产儿治疗前后网织红细胞( Ret)、红细胞比容( Hct)、血红蛋白( Hb)、血清铁蛋白( SF)的变化情况,并统计其应用鼻塞连续气道正压通气的天数、呼吸暂停的天数及输血例数。结果经治疗后患儿Ret、Hct、Hb水平及输血例数、应用鼻塞连续气道正压通气的天数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组S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暂停的天数观察组A与观察组B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多于另外两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素能有效预防枸橼酸咖啡因所致的早产儿贫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