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3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脑组织损害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属于中医学老年“呆病”范畴。目前,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发展,Va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65岁以上人群中痴呆的患病率约为5%,其中VaD占20%左右。本病常合并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探讨钝伤性纵隔气肿的伤情特点及临床应对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钝伤性纵隔气肿患者临床资料,加以分析总结。结果全组共29例,开胸手术17例,术后拔除胸管时间平均6.2 d,非开胸12例;29例中,治愈27例,死亡2例。结论钝伤性纵隔气肿往往提示暴力大,复合伤几率高,应引起重视。合并危及生命损伤应积极处理;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纵隔气肿可观察病情而不必常规程序化有创检查;合并严重肺挫伤机械通气患者应注意迟发性血气胸甚至张力性气胸可能;合并肋骨骨折患者可考虑早期手术治疗;意识障碍病人胸部手术后对于呼吸管理的要求高,临床应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腹膜后纤维化(RPF)的CT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均经病理证实为RPF患者的CT及MRI平扫和增强的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RPF的CT表现为腹膜后弥漫性软组织影或肿块,早、中期增强呈轻、中度强化,晚期无强化。MRI为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低信号,病变早中期增强呈轻、中度强化,晚期增强无强化。结论 CT及MRI对腹膜后纤维化的分期及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5.
通过发散法、开环聚合以及“点击化学”等方法合成了树状聚两性电解质聚(L-赖氨酸)-聚酰胺-胺-聚(L-谷氨酸)[(PLL)4-D2-b-D1-(PLGA)2],其中,D1和D2分别代表第1代和第2代聚酰胺-胺。通过氢核磁共振波谱(1H-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产物的分子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结合电位电导滴定、1H-NMR、Zeta电位测定、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动态光散射(DLS)等表征方法研究了(PLL)4-D2-b-D1-(PLGA)2溶液的pH响应性自组装行为。研究结果表明,(PLL)4-D2-b-D1-(PLGA)2具有pH响应性多重胶束化行为,在酸性条件下形成PLL为壳、PLGA为核的聚集体,而在碱性条件下形成PLGA为壳、PLL为核的聚集体,同时伴随着PLGA和PLL链段从无规线团到α-螺旋构象的转变。随着溶液pH的增加,自组装聚集体由球形胶束向棒状胶束再向纺锤形胶束转变,并在高pH下二次自组装形成松叶状分形结构。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双期增强螺旋CT扫描对肝细胞癌诊断的价值。方法:152例HCC患者行螺旋CT双期全肝动态扫描后,观察病灶强化方式,结果:152例共发现206个病灶,HCC的典型表现是动脉期病灶呈均匀或病灶内结节状,片状,环状强化,并可见肿瘤血管影,强化部分在静脉期迅速呈低密度影,本组共有74%(153/206)病灶有此典型表现,结论:双期增强螺旋CT能获取HCC的特征性表现,可作为HCC常规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7.
改良Z成形术在内眦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眦赘皮在东方人中较为常见,中国人内眦赘皮发生率在50%左右,单睑人群中发生率更是高达70%以上.由于在内眦部形成的纵行皮肤蹼状皱褶将内眦角及泪阜遮盖,导致内眦间距假性增宽、睑裂短小,不仅影响眼睑形态美及容貌美,还给人以面部愚呆之感.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外科手术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11年收治的48例PHPT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8例PHPT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临床表现多样化。术前联合B超、CT及甲状旁腺核素扫描,定位诊断准确。手术方式以直接单侧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为主,占83.3%,一次手术治愈率为97.9%。术后随访5个月-10年,除2例严重骨畸形、1例甲状旁腺癌骨转移改善不明显外,其余相关症状及体征均不同程度缓解,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或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甲状旁腺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唯一有效方法,80%以上患者经术前影像学定位后行单侧甲状旁腺直接切除可达到治愈效果.配合术者清晰的解剖、术中规范化操作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生存率。对于部分解剖变异、定位不清或考虑癌变者仍需大范围探查。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3D-CE MRA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者,行3D-CE MRA数据采集,原始图像减影后经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建(MPR),获得双下肢CE-MRA图像。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观察和分析,并运用图像工作站上的测量工具对血管狭窄进行准确测量并分级。均作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3D-CE MRA检查结果与DSA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显示动脉包括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外动脉、髂内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以及各侧支循环,显示率100%。38例中显示硬化而无明显狭窄3例,轻度狭窄8例,中度狭窄12例,重度狭窄6例,动脉闭塞9例。DSA检查部位符合率95%,狭窄程度符合率90%。结论:3D-CE MRA能全面准确的评价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与DSA检查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传统DSA检查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进行术前血管评价及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70.
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BDWI)对恶性肿瘤远处骨转移的临床应用.方法 62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均在2周内分别行WBDWI及核素骨显像.将骨骼分为10个部位分析,分别为颅骨、胸骨、颈椎、胸椎、腰椎、骶椎、肋骨、肩胛骨、骨盆、股骨.以核素骨显像见异常浓聚灶或稀疏灶,WBDWI见高信号为阳性,分析比较两者所显示的病灶数.结果 62例患者中,WBDWI显示362处病灶,核素骨显像显示281处病灶.WBDWI可以发现更多的骨外器官及淋巴结的病变.结论 WBDWI对骨转移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可以与核素骨显像互相补充,为临床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